天天看點

秦始皇發明一名稱,劉邦将其定為制度,後世沿用了兩千年

秦始皇在古今中外都是被公認的千古一帝,正是在秦始皇之後,才有了皇帝這個說法。劉邦則是大漢帝國的締造者,雖然秦朝不是他一手摧毀的,多半要歸功項羽,但最終笑到最後的卻是他,他取締了秦朝的江山,跟秦始皇理論上應該算是仇人。但就是這樣一對仇人,卻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還導緻了一種制度的産生以及沿用。

秦始皇發明一名稱,劉邦将其定為制度,後世沿用了兩千年

當年秦始皇稱帝之後,權力已經到達鼎峰,常言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秦始皇當了皇帝,自然不會忘了他的一幹舊友以及親屬。當時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已經去世了很久,秦始皇雖貴為皇帝,但也有親情,他想到自己父親便不由難過,便追封了其父親為太上皇,以表示自己對他的哀悼以及尊重。這也是太上皇這個名稱初次在我國産生,在此之後秦朝不算子嬰的話就是亡于二世,是以太上皇這個名稱就再也沒有在秦朝出現過。

日後,劉邦便建立大漢王朝,可謂光宗耀祖,自然要回去把這個好消息禀告給自己父親劉太公。劉太公在劉邦去之前就得知了自己兒子當上了皇帝,是以在劉邦來的時候,倒退着将劉邦迎入了家門,态度十分的謙卑。這主要是受到古人忠孝思想的影響,忠是要在孝前面的。但劉太公這樣的舉動,卻令劉邦十分難受,劉邦雖然曾經因為迫于無奈說過一些混蛋話,但本質上還是個孝子,劉太公多年的養育之恩,劉邦一直記在心中。

秦始皇發明一名稱,劉邦将其定為制度,後世沿用了兩千年

此時劉邦是君,而劉太公是臣,臣的确要對君行君臣之禮,但反過來,劉邦是兒子,而劉太公則是父親,天底下哪有讓老子給兒子行禮的道理。正是以,劉邦斟酌了半天,突然到到了昔日秦始皇的舉措,于是便立了父親劉太公為太上皇,以表示對父親的尊敬,也給了父親淩駕于他之上的地位,這樣父親就可以不用對他行君臣之禮。

當然,劉太公這個太上皇隻是個虛名,沒有任何實權的,也沒有資格對朝政進行掌控,是以對劉邦的統治地位産生不了任何威脅。之後劉邦就将其定為制度了,漢朝的皇帝也覺得這個制度十分不錯,就繼續沿用了下去,改朝換代以後,統治者們也沒有更換這個制度,一直沿用了兩千年。

秦始皇發明一名稱,劉邦将其定為制度,後世沿用了兩千年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會出現太上皇比皇上權力大的現象,那就是皇帝在活着的時候退位,把皇位傳給下一代,自己去做太上皇。舉個例子,乾隆就是傳位給兒子嘉慶的,但當時乾隆的統治地位幾乎沒有人可以撼動,嘉慶就是個名義上的皇帝,朝中大權還是掌控在乾隆的手中。

不過這種現象在我國曆史上并不算多,絕大多數的情況還是皇帝比太上皇權力大,或者太上皇是死了以後才被追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