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慈禧太後,名叫葉赫那拉氏,她是清朝鹹豐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作為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在她活着的時候,兩度垂簾聽政,粉碎了戊戌政變,可以說是生活奢侈,恣意妄為。慈禧太後死後,其陵墓上多處超越禮制,蔑視祖宗,甚至達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方。慈禧的陵墓都在哪裡嚴重超越了當時的禮制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尤其在封建社會裡,禮儀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穿衣吃飯,到出行車馬,再到陰宅陽宅。小編今日重點說一下陵墓:在人們死後的陵墓中,僅陵墓的名字,依據不同的等級,就有墳、墓、冢、陵、林幾種。帝王死後的墓才能稱為陵,而作為帝王的陵寝,地下及地上建築的結構、尺寸、以及裝飾用料等等,還都有嚴格、明确的規定。比如,後世的皇帝陵寝規制,不能超過前朝皇帝(這個有很多皇帝不遵守,會偷偷的将自己的陵墓修得更豪華,更精緻一些,但不會超越很多,因為大臣不答應,輿論也不答應),皇後不得單獨修建陵寝等等。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這樣看來,慈禧太後的陵寝将會受到很多限制了。她死于1908年11月,最終,以皇太後的身份下葬。身為兩宮皇太後之一,最初,慈禧的陵寝與慈安的本來是一樣規制的,完全符合當時的禮制要求。可慈安太後早就去世了,慈禧一個人獨攬天下,随着權力的膨脹,在許多方面就開始不按“規矩”來了。表現在陵寝上,為了滿足自己死後繼續“掌權”的需要,甚至隻是為了壓倒慈安的“虛榮心”的要求,在光緒二十一年,慈禧直接對自己的陵寝進行了重建立造,重修工程整整曆時十三年。慈禧的陵墓具體在哪些地方超越了禮制呢?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第一點:定東陵内的丹陛石。丹陛石本是帝王權力的象征,按照規定,皇後陵寝内的丹陛石在尺寸,圖案及工藝上都有嚴格規定的。一般情況,丹陛石長為2米左右,寬1米左右。可是,慈禧在陵寝建設之初,就對那塊已經按照标準建造的丹陛石很不滿意。于是,她直接命人将丹陛石換掉。新改換的丹陛石,長達3米,寬達1.6米,采用了高浮雕加透技法雕成。這塊丹陛石不僅是尺寸上超越了禮制要求,更重要的一點,是其上的圖案,即不是傳統的龍在上,鳳在下,也不是龍鳳并排,竟然是鳳在上,龍在下的鳳引龍行圖。這種圖案,還在慈禧陵寝的許多地方頻繁出現,可以說在我國曆史上僅此一家,再無分号,由此可見,慈禧太後的野心真的很大。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第二點超越禮制的地方,展現在陵墓大殿的貼金方面。清朝的陵寝制度,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制度。是以在明柱貼金的數量方面有明确要求。清朝祖制規定,但凡帝後的陵寝,在其隆恩殿内,隻能有4根明柱上貼金。即使是代表着皇權神威,甚至是帝王登基時受百官朝拜的金銮殿,也隻允許有6根明柱貼金。可是,到了慈禧陵這裡,其三殿内外,竟然有多達64根貼金的明柱。據說,僅這些明柱的貼金,就耗費了黃金四千五百多兩。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第三點,是陵寝柱子上的圖案,按照規定,陵寝柱子上隻能做纏枝蓮花或盤龍行雲狀圖案。可慈禧已經全然不顧這些禮制要求,不管是望柱的柱頭,還是明柱的柱身,想用彩鳳的圖案就用彩鳳的圖案,想用盤龍的圖案就用盤龍的圖案。尤其是明柱上的盤龍,竟然是用銅做成的,半立體镂刻的盤龍,簡直比清朝的曆代皇帝都牛。

慈禧陵墓有三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處處彰顯了她的野心

有意思的是,慈禧的臨終遺言卻一直在強調:不得與“本朝家法相違”,可到了自己身上,陵寝處處不守規制。更可悲的是,她的陵寝處處超标準,處處繁華,是以“墓”名大噪,在慈禧死的幾十年後,她的陵寝就被孫殿英盜掘一空了。?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張洪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