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讀丨銅官窯古鎮,一千兩百年的守望

品讀丨銅官窯古鎮,一千兩百年的守望

那是一個寫詩的時代。

人們詩意地栖居,詩裡有豪放,詩裡讀春秋,詩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唐代詩人李群玉的一首《石渚》詩,記載了長沙銅官窯制陶的壯景,還原了那個時代全國“南青北白長沙彩”的盛況。

這是大唐盛世的一枝獨秀,亦是湖湘文化的一個縮影。

作為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發源地,銅官窯突破南青北白之陶藝格局,綻放着大唐美學。釉料的融和流動,随着鮮明、迸射的色彩,一股浪漫氣息迎面而來。

而詩文以獨特的裝飾,又賦予了銅官窯陶瓷器物更多的審美情趣。

品讀丨銅官窯古鎮,一千兩百年的守望

流行的民間詩歌,窯工勞作時的即興之作,樸素無華的語言,這些陶瓷上的詩意揮灑,寄托着人們的情感,傳遞出樂觀進取的湖湘精神。

“男兒大丈夫,何用本鄉居。明月家家有,黃金何處無”,又豈止是一首簡單的民間詩謠呢?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這首流傳甚廣的愛情詩,便是出自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二十一首》。如今,“君生”二字,被冠在君生戲樓、君生橋、君生客棧、君生池上,在銅官窯古鎮上延展開來,似乎仍在講述着那則凄美故事。

此類關于詩的故事,藏着千年的文化之魂,經久不息,代代相傳。

有了詩意,銅官窯便不再僅僅是銅官窯了。

品讀丨銅官窯古鎮,一千兩百年的守望

當從詩的意象中抽離,我望向石渚湖心突而想,若漁民沒有發現海邊的殘陶片,若沒有在印尼勿裡洞海域的那場打撈,“黑石号”或許依舊沉隐于海底,那現實又将是怎樣一番景象?

至少,我們會錯過一千兩百年的守望,銅官窯古鎮自然會少了一個核心IP,少了些許向外的張力。

可以這麼說,沒有了“黑石号”的加持,或許我們仍可以從梁元帝行宮、歐陽詢書院、楊福田将軍府、文山草堂、泥人劉陶瓷藝術館等這些人文遺迹中,窺見銅官窯所蘊含着的湖湘文化魅力。

但少了“黑石号”沉船上56500件長沙銅官窯陶瓷的見證,古鎮的唐韻風骨終究會遜色許多。我們也難以如此清晰勾勒出湖湘大地的那段絢爛曆史,再現古絲綢之路上各國商貿往來的繁華。

新華聯銅官窯古鎮的經典打造,在某種意義上讓“黑石号”滿載收獲返航了。

“黑石号”千年後的返航,令銅官窯無可争議地成了一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陶瓷明珠。

品讀丨銅官窯古鎮,一千兩百年的守望

沐浴着冬日柔暖的陽光,我繼續漫步于銅官石渚湖畔,任由思緒溢漫。

若是第一次闖入銅官古鎮,你或許會以梁元帝行宮旁的石渚塔為指引,趕場似的不想錯過每一處文化遺存。

古鎮是什麼在吸引着你?

是古鎮彙聚天下奇珍的長沙窯博物館、繡珍閣、錢币等八大博物館群,還是聽雨軒戲樓、花鼓戲樓、君生戲樓、丹鳳戲樓等四大戲樓?

是黑瓦白牆間盡顯唐朝風韻的古村落,融科學與夢幻于一體的銅官水秀、5D影院《魔法釉傳奇》、飛行影院《美麗湖南》、“黑石号”《銅官窯傳奇》?

是梁元帝行宮、文山草堂、歐陽詢書院、都司衙署、楊福田将軍府等曆史人文遺迹,還是泥人劉陶瓷藝術館等傳統藝術傳承?

盡管這些銅官窯古鎮獨有的風情,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看不夠,更想多做些停留。

然而正如一次偶遇,遇見的或許便是永恒。每一個人走進這一千年陶都,都能找到令自己鐘情駐足之處。

正如我趁着湖邊燈光的映照,走進文山草堂,看着牆上介紹詩人李群玉的故事,宛如正與一位久違的故人晤對。

在古樸的草堂内,“詩筆妍麗,才力遒健”的傳說仍在繼續,似乎還在等待下一位傾聽者。

品讀丨銅官窯古鎮,一千兩百年的守望

千百年來,這窯火未曾斷絕。

從一個故事,到另一個故事,接力窯與火的承傳。

口口傳唱的湖湘經典,如今已再現湘江之濱,早已積聚起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蓬勃之力。

當一陣微風吹皺石渚湖水,在陽光與時光交錯輝映下,我更強烈感受到,“黑石号”正乘風破浪,帶着大唐開放包容的盛世豪情,以中華陶瓷文化的高度自信,從湘江出發,入長江,駛向汪洋大海。

曆史之舟雖已打撈,而現實之船正在啟航,沿着這條新海上絲綢之路,湖湘開放的腳步,也隻會更沉穩有力。

當然,我們也該依稀聽到隐約傳來的水手與海盜曾經火拼的陣陣厮殺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