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撰文 | 邱書婉

來源 | 界面藝術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家國天下的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滬上知名海派藝術家丁筱芳和學院派博士畫家丁陽,就是一對讓人羨慕的父子。一個擅長人物水墨畫,一個專攻傳統工筆畫,父子二人除了在各自領域有代表作品之外,還聯手跨界創作過一些為人稱道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父與子,國與家,這對堅持“為人民而藝術”的畫家,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再次聯手創作了名為《紅色聖地》的作品,目前正在位于上海松江雲堡未來市園區内的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展出。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紅色聖地》作品正在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奮鬥》展上展出

整幅作品獨具創新地選用了上海石庫門和嘉興紅船的兩個意象做組合,寓意偉大的建黨精神以及紅色精神的傳承。丁陽用絲絲入扣的工筆畫寫實描繪了一百年前中共一大的會議位址全貌,望志路105号和門外的黃包車這些細節的點綴,仿佛都在述說曾經發生過的驚心動魄的一幕。而丁筱芳用寫意的筆墨,渲染出了我黨建立之初的不易,用紅色的視覺主基調與石庫門遙相呼應,寓意了革命希望之光的傳承。據悉,這件作品是專門為美術館的首展《奮鬥——新中國歲月回響》而做,也是丁氏父子在主題創作上的又一次創新,以此表達對那段奮鬥之初歲月的緻敬。奮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提到的關鍵詞,奮鬥者是每個時代最美麗的人物,而奮鬥精神成為其永不褪色的底色。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奮鬥——新中國歲月回響》展廳内景

“奮鬥——新中國歲月回響”紅色藝術主題展,将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群衆共同創造的百年奮鬥史作為切入點,從收藏作品中精選出100 件,以奮鬥者的精神核心為策展視角,把整個展覽分為“奮鬥之艱”“奮鬥之歌”“奮鬥之美”“奮鬥之勇”四個篇章。展覽的第一篇章“奮鬥之艱”,講述的是一百年前,從上海興業路的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裡,走出的最早一批中國共産黨人。對丁氏父子而言,上海是他們共同的出生地,浙江又是祖籍所在地,是以這次主題創作的選題,對于丁筱芳和丁陽來說,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為了将重大題材表現出新意,父子二人幾易其稿,反複讨論商議,最終選用了既保留各自創作特點又能展現精神傳承的創作方案,使得兩件作品相得益彰,又能各自出彩,最終作品在展覽中得到現場嘉賓的稱贊。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丁筱芳(右三)、丁陽(左一)和開幕式嘉賓在作品《紅色聖地》前合影

藝術上的傳承,離不開父親丁筱芳的言傳身教。在丁陽的眼裡,父親一直是成長路上的燈塔,對藝術嚴謹用心、勤奮熱愛,雖然沒有經曆學院的系統訓練,但日常大量研習和對生活實踐的積累,讓父親的筆墨功夫和人物造型能力對重大經典題材能夠完全駕馭,這讓一路走學院派路徑的他心生敬佩。丁筱芳上世紀七十年代有過農場生活經曆,畫了很多速寫和連環畫,也在那裡結識了下農場蹲點體驗生活的連環畫家賀友直,得到過指點和啟蒙。回城進入出版社,接觸到更多連環畫創作,再後來任職于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丁筱芳善于用筆墨表現人物,在各大展覽中獲獎無數,出版過的《丁筱芳水墨藝術》、《丁筱芳畫世說新語》、《丁筱芳畫水浒傳一百零八圖》受到業界的廣泛好評。因多次參加上海市重大美術創作工程,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中國畫院等中外藝術機構和私人廣泛收藏。此次在《奮鬥》展上,參觀者還能欣賞到擅長人物畫的丁筱芳近年創作的新作品《雷鋒》,他将雷鋒的形象進行創新,完成了非常難得的全身像,将一個無私奉獻、樂觀堅定的青年形象直覺鮮活地展現在觀衆面前,值得欣賞留意。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丁筱芳作品《雷鋒》正在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奮鬥》展上展出

而日常創作中,父子之間除了常常溝通創作思路,也會交流現實主義題材的藝術表現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丁陽對創作素材的選擇。在丁陽看來,自己畫石庫門與父親有很大關系,他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說到:“石庫門系列作品是自身創作過程中對于特定題材的一種探索。從小生活在上海石庫門的弄堂裡,其建築的整體特點、設計與構造、每扇窗與門的結構、每塊磚的形狀也都镌刻在腦海裡,我認為石庫門建築所散發出的氣息蘊含着海派文化的精神,而海派精神所代表的就是中國20世紀現代化轉型以來中西文化結合的産物。”對于從小在石庫門中長大的丁陽來說,雖然後來一直在北方求學,但對石庫門記憶深刻,這也成為他現階段的創作母題。在本次《奮鬥》展覽中就有丁陽的另一件作品——《新啟程》,通過描繪石庫門前一家人送子參軍的場景來反映上海城市生活和記憶。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丁陽作品《新啟航》正在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奮鬥》展上展出

父子二人一直秉承“藝術從生活中來”的原則,為人民而創作,是這個藝術世家不變的家風。丁筱芳認為:“無論畫什麼題材、什麼樣式的作品,很重要的一點是都要畫出當代畫家的氣韻。一百年後,讓後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個時代的作品。” 這其實需要藝術家将原本的生活狀态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升華,是對藝術家生活觀、審美觀以及表達能力的一種綜合考驗。丁陽受到父親的影響,在傳承了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基礎上,嘗試用新的語言去描繪當下時代。“畫面的表達必須是觸發人心的,讓觀衆有代入感,找到這個觸及人心的點才是最難的事情。”丁陽認為。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前進,前進,進》219x210cm 國畫 2021丁筱芳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火速神奇》191x88cm 國畫 2021 丁陽

《前進,前進,進》和《火速神奇》,正是丁氏父子對現實題材的一種創新。兩幅作品正在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奮鬥》展上展出。

作為國之小家,父子二人用筆墨丹青傳承文化,而對國家來說,正是每個家庭的接力奮鬥才鑄造起國之大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家風建設的重要性。俗話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到國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紐帶。父母在日常點滴中滲透的家風和家教,是最能融入兒女血脈的精神養料,在成長的過程中烙下深刻的印記。丁氏父子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辛勤耕耘,始終關注生活,向傳統學習,将現實創新,不忘創作初心,不迷失自我。《奮鬥》展中的這件《紅色聖地》作品背後演繹的動人一幕,既是整個國家的奮鬥之路,也是“小家”藝術傳承的奮鬥之路。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丁筱芳、丁陽父子受邀出席《奮鬥》展開幕式

藝術家介紹:

丁筱芳:祖籍浙江紹興,1957年生于上海。字小方,齋名竹攸堂、紫逸陽軒、天圓地方。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所學生班,國家一級美術師,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覺群書畫院副院長,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華國學院特聘教授。

丁陽:1987年出生于上海。201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學士學位;201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2018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2018年進入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學博士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展覽時間:2021年9月12日—2022年3月31日,10:00—18:00(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

展覽位址:上海市松江區王家厍路885弄雲堡未來市藝術文創園區内

丁筱芳、丁陽父子再度合作,藝術傳承演繹家國情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