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司馬懿,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因為隻要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号人物。特别是在後來與諸葛亮的對陣中,更是讓更多人熟知。當然了,在小說裡他也是後來才出現的人物,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遲到”的人物,最終卻成為統一全國的核心人物。
但是曹丕去世後就不一樣了。

曹丕去世之後,他的長子曹睿當了皇帝,即魏明帝。相對于曹丕來說,司馬懿更懼怕曹睿一些,為何呢?其實也不難解釋。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曹睿這個人。
曹睿(叡),字元仲,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長子,魏國的第二任皇帝,史稱魏明帝。黃初七年五月的時候,曹丕病重,便将曹睿立為太子,後在洛陽繼位。曹睿是一個比較有作為且有能力的皇帝,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的抵擋了吳國和蜀國的多次進攻,後來還進兵鮮卑、一舉将公孫淵給滅了。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制定律法。編訂了《魏律》。
一個在軍事、政治、文化都很有作為的皇帝,司馬懿怎能不害怕呢?是以,我們最後将其總結一下的話,可以得出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點,曹睿是一個很有能力且很有心思的一個皇帝。從大的層面來看,曹睿積極發展國家的軍事、政治和文化領域,使得魏國在他的統治下,走向了頂峰狀态。是以史學家王仲荦先生對他的評價是:“曹叡統治時期,是魏王朝的全盛時期”。是以,司馬懿在面對這樣一個有心思,有能力的皇帝,自然要乖巧得多。
第二點,曹睿是一個主觀意識非常強的君主。在國家大事上面,他有着明确的判斷力,不會随着司馬懿的思想走。曹睿控制着軍權,還有着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以,隻要司馬懿稍微有點小動作,那麼等待他的就可能是死亡。是以,筆者認為這才是司馬懿懼怕曹睿的根本原因。畢竟“伴君如伴虎”,隻要你的君主是一個有着獨立思考且掌握着軍權的人,那麼你就隻能順從他。因為一切反抗都是徒勞的。
曹睿統治時期,他選賢舉能,任用忠良,輕徭薄稅,不僅取得了民心,還穩固了自己的江山,但因為後期他大興土木,驕奢淫逸,不僅給世人留下了負面印象,還讓魏國一點點的孱弱下去,當然了,這也給後來司馬懿的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是以吳國大将陸遜曾這樣評價他說:“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