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是草莽出身的英雄,劉邦、朱元璋開創王朝,為何李自成失敗?

劉邦、朱元璋、李自成都是出身草莽的英雄,但是前兩人能夠成就霸業,最後一人卻隻能書寫自己的悲劇。是什麼造成了這麼大的差別呢?其實,我們仔細回顧一下,就能看出,實際上劉邦和朱元璋雖然這兩個人出身比較低,但是他們的隊伍在發展的過程中,早就已經脫離了所謂“農民軍”的範疇,成為很正規的武裝力量了。而隻有李自成,一直在農民軍的窠臼裡爬不出來,這恐怕就是三人的根本差別。那麼三人又是怎麼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的呢?

同是草莽出身的英雄,劉邦、朱元璋開創王朝,為何李自成失敗?

劉邦的隊伍:名為草莽,實為諸侯

劉邦在起兵之時,隻不過是沛縣的一個犯罪的亭長。起兵之後,也是在豐邑一帶小打小鬧,甚至手下雍齒背叛他,他都無力鎮壓。後來劉邦投靠了由項梁上司的起義軍,才算是打開了另一扇窗,和六國的貴族開始了交往。後來他建立漢朝最為重要的“漢初三傑”之中,張良和韓信就都是南韓貴族。可以說通過項梁的包裝,劉邦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草莽英雄,而是成為了一方諸侯。正是靠着這時名望的積累,劉邦才得以不斷發展,擁有了自己的基本盤。

到了楚漢相争時代,劉邦的隊伍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諸侯霸主。他從漢中打出來之後,很快就能組成諸侯聯軍讨伐項羽。雖然在項羽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劉邦屢戰屢敗,而諸侯們也在進行着自己的優勝劣汰,從最早的魏國豹、韓王信、趙王歇、齊王田榮等,到後來的齊王韓信、九江王英布等。但是,劉邦的威望和籠絡手段卻一直奏效,是以他能一次次地繼續率領新舊諸侯,給對手以飽和式攻擊。最終他能擊敗項羽奪取天下,和已經諸侯化的身份和統治方法很有關系。

同是草莽出身的英雄,劉邦、朱元璋開創王朝,為何李自成失敗?

再者,劉邦在項羽第一次分封諸侯時,就已經獲得了漢中之地。雖然漢中當時還處在蠻荒之中,但好歹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草莽和諸侯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有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沒有根據地的武裝,即使真的盛極一時,這種勢頭也是難以持久的。東漢初年的赤眉軍、唐朝末年的黃巢,都是這一觀點的反面教材。是以掌握了根據地的劉邦,實際上已經不再是草莽,他的統治已經走向了正規化。剩下的,就是看自己是否能搭上天下的大勢這艘船了。

朱元璋的隊伍:南方群雄優勝劣汰産生的正規地方勢力

朱元璋的起點比劉邦還要低,貧農、和尚、乞丐他都做過,後來才在郭子興的紅巾軍裡找到了位置。他從起步之初,隊伍的草根氣氛很濃,領兵的徐達、湯河等人,都是他從小的玩伴,打仗拼命沒問題,但是要說治理,這些人的水準就不夠了。是以朱元璋一直很注意籠絡讀書人和地方豪族,因為隻有靠這些人的管理和謀劃能力,才能給自己提供戰略層面的支援,也可以給自己提供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同是草莽出身的英雄,劉邦、朱元璋開創王朝,為何李自成失敗?

朱元璋的籠絡很成功,滁州的李善長和浙東的劉伯溫,後來成了朱元璋手下的蕭何和張良,在他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出力不少。靠着這些文臣和武将的配合,朱元璋的地盤越來越大,而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行政體系和稅收體系。相比朱元璋的對手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人來說,朱元璋的組織架構是最為完備的。是以,他的戰鬥力和經濟實力綜合起來說,也是最強的。這也就是他後來可以在南方進行局部統一的保證。

公元1368年,朱元璋更是在北伐元朝之前登上了皇帝位,并且大封功臣,進而保證了自己占據了正統地位。而元朝雖然也是朱元璋承認的“聖人”,但畢竟是遊牧民族出身,在民族感情上比朱元璋的明朝差了一大截,是以人心很容易就被凝聚到了朱元璋身上。是以北伐時期的明朝,其實早就不是草根政權,而是一個真正獨立而強大的正式政權。是以面對明軍的進攻,蒙元幾乎是望風而逃。

同是草莽出身的英雄,劉邦、朱元璋開創王朝,為何李自成失敗?

李自成的隊伍:拒絕改變身份的散兵遊勇

李自成的農民軍,其實從始至終,也隻是一批“官逼民反”的草根階層。由于國家連年災荒,再加上在遼東連年用兵,搞得大明朝國庫空虛。皇帝為了從百姓身上壓榨出錢來,不停地加派租稅,節省國家用度,結果逼反了邊軍(張獻忠),逼反了驿卒(李自成),逼反了百姓。

這種被逼反了的武裝力量有兩個特點,第一是人數多,第二是素質差。是以看《明史》之中,一說農民軍就是動辄幾十萬的人數,但是碰到幾萬或者幾千官軍,他們都不是對手。此時的農民軍,應該建立一個較為穩固的根據地,然後對自己的戰鬥力量進行一定時間的整訓,提高戰鬥力。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日後打天下的順利。但是很可惜,李自成沒有做到這一點。一方面确實明軍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一方面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同是草莽出身的英雄,劉邦、朱元璋開創王朝,為何李自成失敗?

個體戰鬥力的問題,後來成了李自成軍隊的頑疾。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農民軍都是被明朝官軍壓着打,而且是碾壓式的,毫無還手之力。最慘的時候,李自成身邊僅僅剩了17個人。如果不是關外的滿洲國搗亂,農民軍早就被剿滅了。後來李自成打敗了孫傳庭,但那也是因為明軍的互不配合以及惡劣天氣的原因,農民軍是有些勝之不武的。後來真的去打吳三桂的關甯軍時,李自成坐擁優勢兵力但始終難以取勝,最後滿洲八旗軍一上來,農民軍立即崩潰。

而且,對于地方官員、豪族和名士,李自成的态度是仇視和強硬的。作為一個底層的草根,他的這種态度無可厚非,畢竟這些豪族和名士沒給窮苦百姓做過什麼,相反還不停地欺負和壓榨他們。但是如果作為一個統治者,必須要想到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因為豪族和名士代表的,是一個已經運作了幾千年的官僚體系,如果你沒有新的體系來代替它,那就必須要維護它。

同是草莽出身的英雄,劉邦、朱元璋開創王朝,為何李自成失敗?

作為李自成來講,你可以趕走明朝的官員,殺掉明朝的王爺,但是必須要找一個人來頂起他所負責的地方事務。這一點上,李自成的做法是“管殺不管埋”,先殺了再說,然後随便找個人來頂替,不管這個人能不能勝任。尤其在進了北京之後,李自成為了求财,大肆“拷掠”,将有國家治理經驗的人幾乎全部治罪。從他這種隻知破壞、不懂管理的做法,可以看出李自成在殺進北京之後,根本沒把自己當成一個新來的統治者,而是繼續扮演着流寇的角色,看似痛快,實則不負責任。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是原先那些傭兵自重的軍閥全部投靠了滿清,李自成隻能悲哀地咽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