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拆解*ST實達涉嫌信披違規門:隐現甯波東力、航天通信違規案“魅影”

作者:證券時報e公司

重整剛有實質進展的*ST實達突曝利空公告,公司于12月9日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2021年11月30日,證監會依法決定對公司立案。

*ST實達此次因何涉案有待調查揭示。不過記者梳理發現,公司收購标的實達集團以增值264.88%的對價15億元收購的子公司深圳興飛,其主力供應商及客戶名單中出現了年富供應鍊、智慧海派的“魅影”,而此前這兩家公司分别在甯波東力、航天通信信披違法違規案中扮演了巨騙角色。

隐現前案魅影

*ST實達前身為上市于1996年的實達電腦(後更名實達集團),在PC行業,公司也曾經是中國市場的啟蒙者之一,擁有、甚至使用實達電腦,是當時絕對的潮流科技生活方式。作為A股首家IT上市企業,實達個人電腦于1997年9月問世,到1999年,實達電腦市場佔有率已名列國産品牌前四位,成為同聯想并駕齊驅的國内一線電腦廠商。

不過,巅峰也成為宿命的拐點。行業疊代輪換的因素,疊加公司本身戰略踏空的困頓,公司也陷入經營困境。2007年由景百孚(中國香港籍)控制的長春融創通入主成為控股股東也沒能徹底扭轉困局。2012-2014年,實達出現連續虧損期,根據當時的退市規定,淨利潤名額一直是懸在公司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為了自救,實達集團開始變得運作頻仍。根據記者統計,2015年以來,實達集團已經花去數十億元先後并購深圳興飛、東方拓宇、中科融通等公司,主營轉型為移動智能終端及配套電池電源業務、物聯網周界安防業務。

2015年的運作最為典型,實達集團成功剝離了原有的業務,同時通過股票現金方式,15億元取得深圳興飛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進軍移動智能終端行業。系列運作不僅帶來了二級市場上股價一年間大漲5倍,而且淨資産也從2015年末的2.58億飙漲到2016年末的25.39億元。

這起收購很快遭遇“黑天鵝”。尤其是2018年受到美國“制裁”後,當年中興通訊巨虧70億元,并引發整個産業鍊的連鎖反應。導緻*ST實達業績再度陷入低迷。而從目前披露情況來看,*ST實達的并購運作,也遭遇了年富供應鍊、智慧海派的騙局“魅影”。目前,造假始作俑者兩公司原負責人都已落網,而受騙者甯波東力、航天通信一個元氣大傷,一個主動退市。

具體來看,年富供應鍊可以視為甯波東力的夢魇。2016年,甯波東力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全資收購年富供應鍊100%的股權,作價21.6億元,增值率為702.69%。不過此後甯波東力公告,年富供應鍊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團隊涉嫌隐瞞年富供應鍊實際經營情況,通過多家海外關聯企業,侵占甯波東力資金,騙取公司股份及現金對價21.6億元,騙取公司增資款2億元,誘騙公司為年富供應鍊擔保15億元。2018年8月,甯波東力因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

年富供應鍊與實達集團也存在密切關系。記者發現,公司出口主要是通過年富供應鍊公司發生的買斷交易類出口業務。同時,在2019年,*ST實達還明确,興飛科技将部分境外采購業務切換至香港興飛采購平台,平台切換使2017年主要供應商深圳市年富供應鍊有限公司(2017年采購額約為5.19億元)切換至境外供應商。

而國資系公司航天通信的退市則在很大程度上是禍起智慧海派。2015年,航天通信籌劃花費超過10億元将國内智能終端ODM企業智慧海派收入囊中,此後這筆收購反而變成特洛伊木馬,連續被監管關注。以2019年為例,監管方面就直指智慧海派應收款項逾期、資金鍊斷裂、開工率不足等情況,最終航天通信子公司智慧海派财務造假案發。

将航天通信拖下泥沼的智慧海派,同樣影響了*ST實達的經營情況。在*ST實達2020年年報中,對智慧海派的應收債權款為145萬元,因為确認不能收回而核銷。同時,還對智慧海派進行了單項計提壞賬準備。并且在2019年,*ST實達其他應收款賬面餘額達到1.52億元,包括應收福建實達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等款項,壞賬準備累計金額為1.35億元,計提比例近九成。

印港存貨“拎不清”

拆解*ST實達上市20多年來的财報可見,公司有10個年度淨虧損,扣非淨利潤更有14個年份為負。曆史上幾度徘徊在保殼邊緣,曾被暫停上市。公司2018-2020年連續三年累計虧損近4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再虧2.36億元,期末每股淨資産-2.24元。

值得關注的是,*ST實達2019、2020年财報均被審計機構出具了帶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都指向公司境外存貨問題。而今年9月中旬,公司剛剛審議通過《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議案》、《關于2020年度審計報告保留意見所涉及事項影響已消除的專項說明》,公司獨董周芸卻對兩項議案均投了反對票,表示對議案所涉之前年度有關業務的真實性存疑,對2020年審計非标所涉事項影響消除持謹慎态度。

資料顯示,*ST實達2019年報将該年度存放于香港、印度的存貨共計13.77億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2.15億元,計提減值之後存貨賬面價值1.62億元。受疫情等影響,2019年度年審機構無法核實上述存貨的真實性和準确性。2020年4月,實達集團将該存貨全部分别出售給香港詩悅網絡等三家公司,确認銷售收入1.57億元。由于上述三家客戶都沒有按進度回款,截至審計報告出具日共計銷售回款0.34億元,尚未回款1.15億元,2020年審機構認為尚未收回的款項能否安全收回存在不确定性。

而公司的會計差錯更正涉及2017-2020年報及2021年半年報合并及财務報表多處重大追溯調整。其中,2017、2018年合并利潤表營業收入合計調減16.16億元,2018、2019年合并利潤表淨利潤合計調減9115.27萬元,2019、2020年資産負債表淨資産均調減9115.27萬元,2021年中報合并利潤表淨利潤調增1294.26萬元,資産負債表淨資産調減7821萬元。

事實上,周芸還對公司2021年三季報投了反對票,理由同樣是對其真實性與合理性存疑及保護中小股東投資者利益的考量。今年7月初周芸已提出辭呈,但鑒于其辭職後獨董人數少于董事會總數的1/3,根據有關規定暫繼續履職。

根據記者梳理,短短兩年多,實達集團已有上十名高管辭職,包括兩任總裁、三任财務總監,目前公司董事長、法人代表景百孚一人身兼總裁、代行财務總監、董秘(代)多職。

投資者索賠啟幕

拆解監管公開資訊,對于*ST實達的監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

2019年12月,公司控股股東昂展科技(實控人景百孚)因股票質押違約被動減持550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0.88%) 未預披露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2020年12月,因業績預告不準确且未及時更正,未及時披露大額擔保逾期涉訴事項,未及時披露募集資金賬戶登出、劃轉、當機事項,上交所對實達集團及時任總經理兼董秘、時任财務總監(目前均已辭職)予以通報批評。

2021年4月,因業績預告不準确且未及時更正、未及時披露大額擔保逾期及涉訴事項,福建證監局對公司景百孚等出具警示函。

2021年10月,景百孚及時任總裁、财務負責人被福建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原因是子公司深圳興飛科技會計處理違反會計準則,導緻上市公司2017、2018年度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實達集團2019年對興飛科技商譽減值時估值錯誤高估,導緻公司2019年度少計提資産減值準備。同在今年10月,*ST實達第一大股東昂展科技關聯方——實達技術被上交所公開譴責。

11月,實達技術、景百孚再收福建證監局警示函,指出實達技術在明顯不具備财務能力的情形下自願披露了增持計劃,且期滿實際未增持,對公司股票價格和投資者決策造成重大影響。

一系列監管接踵而至,成為*ST實達公司治理合規性的一種折射。那麼,曾經出現在甯波東力、航天通信信披違法違規案中扮演了巨騙角色的年富供應鍊和智慧海派的“魅影”再度出現在*ST實達經營線條當中,僅僅是巧合嗎?

初步結論是,從目前來看,雖然尚不能斷定*ST實達被立案調查與年富供應鍊、智慧海派等是否确實存在關聯,但是在公司經營過程中,隐現甯波東力和航天通信違規案“魅影”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此外還可以确定的是,因為被立案調查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也在發酵過程當中。

以投資者索賠為例,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資深股票索賠律師吳立駿就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現有資訊表明*ST實達或已涉嫌證券虛假陳述。“凡2021年12月10日收盤後仍持有*ST實達的受損投資者,可在追尋證券網或吳立駿律師部落格報名索賠依法挽損。”這是吳律師最新釋出的朋友圈。

值得注意的是,*ST實達數日前剛剛披露了重整事項的最新進展:簽訂重整投資協定引入了重整投資人,公司定于本月27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審議表決公司重整計劃(草案),如重整得以完成,福建大資料公司将成為上市公司新任控股股東。

而關于此次被立案對*ST實達重整可能帶來的影響,吳立駿介紹,因虛假陳述導緻投資者索賠形成的債權,如公司重整計劃經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并經法院裁定準許,且相關債權經生效民事判決确認的,将按照重整計劃規定的債權受償方案受償,確定相關投資者能夠得到妥善的清償安排,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