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作者:鄉土大河南

再訪薛茨園、薛崗

離開朱集街,我們經王新莊去到薛茨園。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弄清《長夜》中的薛七少、趙獅子以及方臉的強娃、尖下巴的勝娃等這些茨園人,在當今人們的心目中還有哪些記憶,在附近一帶還有什麼影響。

進村後,偌大一個村莊竟沒有見到幾個人,年輕人多在外面打拼創業,在家的老年人和兒童因為天氣太熱,都在屋裡休息吧。我們不便敲門讨擾,隻好在村中的道路轉悠。一座座漂亮的小樓和大門,在高高的樹木掩映下,顯得那麼平靜。唯有吱啦啦啦的蟬鳴聲此起彼伏。

薛茨園我已經來過幾次,比較熟悉。我帶大家去到了薛正禮的老宅,隻見一片空地上,長着高矮的灌木,房屋早不存在了。向西走去,見杆子打散後,菊生(姚雪垠)在那裡隐藏多日的老房子,依然存在。

為了盡快找到知情人,盡早結束這次走訪,不得已又找到了老朋友薛本全。71歲的薜本全和78歲薛海松二位老人,陪我們去到了薛正禮孫子松山(二兒子書德之四子)的家,薛松山捧茶端水非常熱情。當問及他的爺爺時,他說 : “我的爺爺薛正禮原來住在盤古山前的大法溝,死在姜家莊。我的父親兄弟二人,還有一個姑姑。我母親姓劉,現在86歲了,由我們兄弟輪流供養”。他接着說 : “因為我年輕,有些事我說不清楚,更多情況可以問我哥松平,遂說出了松平的電話号碼。

二位老人說 ;“薛正禮(運山)家裡窮,無地無家産,生活無保障,但在大衆面前有威信,有影響,有威望,是衆人舉薦他當了杆兒頭。”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薛正禮在茨園的房子已成平地,被綠蔭覆寫着。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杆子潰散後,菊生(姚雪垠)曾在此房内隐藏數日。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劉平教授在儲存完好的西樓院東屋留影。

在《長夜》第三十二節中,有這樣一段話說 :

七少在裡間的床上問: “獅子,你回來啦?活做了沒有?”

獅子說 ;“做了。活做得很幹淨”。

“好,好。你真成,你真成!”

原來薛七少為報私仇,指使趙獅子去殺人。趙獅子去到七少的仇人家,把其仇人、仇人的女人和兩個小孩一家四口人,都打死在屋內裡間床上。

七少奶奶知道後,小聲責備他的丈夫說 :

“唉,事前你瞞住我,大年下你做了一件屙血的事,你自己不說啦,難道不往兒女身上想一想!”

“你知道啥,少管閑事!”

“固然你平常不信報應,可蠓蟲過去都有影,雪裡能埋住死屍麼?”

“你不用管。沒有荷葉我不敢包粽子,天塌下來有我長漢頂着。”

七少奶憤憤地說 : “好吧,你不聽我的話,終會有夜走麥城的時候!”

這個薛七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在當今人們心目中還有哪些記憶呢?

老人們說 : 薛七少是薛氏二門人,名庭璋字少文,妻子郭氏,是一個有幾百畝地的大地主。他的土地分别在茨園和附近的吊莊上。他唯一的兒子叫汶亮,兒媳賀氏。七少什麼時候是咋死的,現在莊上沒人知道。隻知道他的兒子汶亮,解放前就住在他家的吊莊——常營村。

之後,我問及常營村的老年人們得知 : 在建國初期在一次鬥争會上,有人把一個雞蛋砸在汶亮臉上,弄了一臉蛋花,他連夜外逃,不知去向。建國後沒幾年,他從外地回來,走到村南的崗上時,碰見本村一個人,當他詢問自己家中情況時,被問人沒加考慮實話實說 : “你走後,妻子生活艱難,不得已改嫁到曹家,兒子松奇随了母親。” 汶亮聽後扭頭就走,再無進村。直到現在無人知道他的下落。汶亮的兒子薛松奇,屬羊(1943年生),小名叫穆,一生單身。2013年(71歲)老穆在外打工時,死在了北京。

那個長方臉的強娃和尖下巴的勝娃,當下茨園人都不知道。

至于那個為報母仇殺死親舅舅;又受薛七少指使,打死一家4口人的蹚匠趙獅獅子,在場的人也都說沒有聽說過,沒什麼印象。

由此,我想起一個人,就是苗店附近的張建成。張建成弟兄二人,都生得膀大腰圓,身強體壯。他的父親經常給他們說 : “女子無門進娼門,男子無門進綠林”。他說的綠林并不是打富濟貧的綠林好漢,而是殺人、劫路的蹚匠。張建成心狠手辣,曾因自己孩子和其堂七哥的孩子擱孽(鬧氣),他一槍打死了七哥的孩子,堂哥忍痛不敢吭聲;有一次他去賒店街趕集行至王營時,喝了一個鋤地的人半罐子茶水,鋤地人言語中有些不樂,他就一槍把鋤地農人打死,揚長而去。

張建成弟兄為了鋼洋(銀元)、大煙土,經常受雇于人,在唐河、方城、泌陽三縣交界處殺人無數,百姓人人自危。地方當局派團隊多次緝拿,但因他和附近的多個鄉、保長是結拜弟兄,消息靈通;又因他倆身手利索,幾次越牆逃跑,多次追捕毫無結果。

1944年實行唐、方、泌三縣聯防,上級下了一道絕令,限期捉拿張氏父子。如到期不能捕獲,和張氏父子換帖結拜的的鄉保長一律就地正法(槍斃)。時任泌陽縣饒良鄉的鄉長李錫九和饒良聯防隊長梁文卿及岽子營保保長尚玉川等,為了執行上級指令,保全自已,以過中秋節朋友集會為名,在尚玉川家擺下宴席,将張氏父子及其結拜弟兄邀至家中。飯後按事先謀劃比賽擦槍。張氏父子和大家一樣,把自已攜帶的5把短槍擺在桌上,拆開、上油、擦拭。當開始裝槍時,突然,砰砰砰三聲槍響,都打在張建成的頭、胸上,當場斃命。當其弟及其父親反應過來時,又是幾聲槍響,二人也都倒在血泊裡。下午,一輛牛車拉着用高梁箔卷起的三具屍體,經苗店街運往張氏父子的家中。沿途百姓拍手稱快。

我想,張建成父子泯滅人性圖财殺人,而趙獅子則有點“講義氣”,是受人訓示而殺人。二者雖有不同之處,但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終究都不會有好下場。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在薛松山家訪談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卓總(右1)、劉振華教教(右2)和薛松山(右3)、薛本全(右5)及作者(右4)合影。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80多歲的岽子營老支書尚長德,指認張建成父子被擊斃的位置。

天氣實在太熱,在場的人一個個汗流浃背。特别是卓總,他穿的汗衣兩天來一直沒幹過。我們拗不過本全的熱情邀請,去到他家休息。本全打開空調,又打開水管讓大家清洗。覺得一陣涼爽好不惬意。大家聽我說本全多才多藝能彈會唱,因而一緻要求他唱上幾句放松一下。本全拗之不過,拿起三弦彈撥掄扣,工工尺尺的前奏後,有闆有眼地哼起《大賜福 》: “萬壽無疆,江海湖河長。長命富貴,貴子滿堂。堂前瑞草,草降吉祥。” 短短幾句鼓頭唱罷,大家鼓掌大笑,渾身的疲憊頓覺消失。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薛本全老人在彈唱。

離開薛茨園我們去到了薛崗村,見到了88歲的退休老幹部、我的老朋友薛令堂。薛令堂說 : 小時候不斷聽說土匪在我們村和茨園多次盤踞,莊上人沒少受侵擾。又說,薛氏第一次續家譜,是時任泌陽縣縣長的薛子正主持的。前些年再續族譜,是薛松揚我們幾個操作的,為把薛運山(薛正禮)一家人記入族譜,我們得跑到東南山去了解情況。同時,薛正禮久住外地,對薛氏族中的字派并不了解,誤把其孫輩起名為“國”字派。其實,薛氏祖上已有“國”字派。按族規,晚輩人用前輩的字派叫欺祖,是絕不允許的。因而在後續薛氏族譜中,薛正禮的多個孫子都由國字派改為松字派。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走訪退休幹部薛令堂

離開薛崗紅日将落,我們急忙經窦(道)觀傳回苗店。當行至饒良鎮西崗時,兩位教授和卓總都說要去饒良鎮看看,其原因之一是 : 姚雪垠在為重印《長夜》緻讀者的一封信中說,“被捉去的地方可能屬于泌陽縣境,我當時也不清楚,隻知距離“姚亮鎮”不很遠。姚說的姚亮鎮是眼下的饒良鎮嗎?其二是,有資料顯示,饒良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名鎮、大鎮,既然路過有必要去看看。我說 : 我們這一帶俗稱饒良為“堯良”,饒良離郭集30裡。姚雪垠當時住在離饒良很近的茨園、薛崗,把當地人所說的“堯良”,誤寫為字音相近的“姚亮”了吧。大家表示同意。

我們首先來到饒良的西湖。見湖心高高的小島上,飯店式的建築和涼亭,在夕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微風吹動湖水蕩起層層漣漪,岸上的垂柳來回擺動。一座大橋從超市門前的大道旁直通小島,三三兩兩的遊人,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鍛煉,有的盡情談笑轉悠。好一個休閑娛樂場所,大家禁不住合影留念。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和劉平、劉振華二位教授在饒良鎮西湖留影

離開西湖,經饒良衛生院門口向東。我指着窗外說,這裡曾有座烈妮墳,埋葬住一位年輕貌美且武藝高強的巾帼英雄一一烈妮。烈妮為保衛寨內父老鄉親生命财産安全,單槍匹馬和攻寨的紅胡子(土匪)展開血戰。紅胡子戰她不過,以脫光衣服的卑鄙手段羞辱她。烈妮力戰群魔又受到羞辱而陣亡。曆代饒良人,每到逢年過節上墳祭祖時,都要到她的墓前點上幾張紙(冥币),表示尊崇。

車子經鎮政府門口向南,将到十字路口時,我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這裡有座高高的華山閣,敬奉着華山奶奶和烈妮,香火很旺。每年的二月二十九日春會,這裡是大會中心,非常熱鬧。繼續向前,就是饒良那條号稱三裡長的南北老街,其實不止三裡。沿着街道新修的水泥路一直走到頭,一段儲存較好的老寨牆呈現在面前,寨牆上生長着茂盛的林木。寨牆出口處,一座水泥閘門屹立,是為防止河水倒灌而建的防洪設施。一座重建(原建的1506年)的祖師廟,座落在寨牆以內,莊嚴古樸。

看到老寨牆和祖師廟,想起了我饒良的同庚好友殷金熙(筆名殷之)先生,他在其《五月的故鄉》(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一書中說 : 據史料記載,饒良于北魏延昌四年為陽平縣,隋開皇七年改陽平縣為饒良縣,大業二年又改為比陽縣。饒良古鎮置五門五路,環城長九裡十三步。鎮内曆代建成東大寺、五虎廟等八大廟,華山閣、倒座堂等四小廟,饒良鎮是盛儒興佛之地。大家聽後,無不贊揚饒良真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名鎮。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饒良依然儲存的老寨牆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

殷金熙和他的《五月的故鄉》

紅日早已落山,不敢久留,打開車燈傳回苗店。

待續

作者簡介

劉萬營,1942年生,社旗縣苗店鎮退休幹部,共産黨員。愛好書法繪畫、詩詞創作及二胡演奏,現為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姚雪垠小說《長夜》發生地實考(5)-再訪薛茨園、薛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