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自1949年以來,毛主席在天安門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們國家的軍隊很少參加一些戰争,大多數時間都在埋頭苦幹,一心研發與設計,為國家的建設出力。

後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和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抗美援朝戰争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為“立國之戰”,但是相對來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們打的比較容易,損失也比較少。

據曆史記載,在對越南反擊戰中,宋時輪曾親自奔赴南疆,并且勸阻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在坦克上,”看似一句簡簡單單的話,但是其中卻蘊含着很深厚的含義。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考察前線

說起我國自建國以來參與的兩場戰争,相比而言,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争顯得就非常容易。當時我國派出了9個軍,大約有56萬兵力,分别從廣西和雲南兩個方向前進作戰。

在各個方面軍的齊心合作下,僅僅花費了二十八天将敵方的防線全部攻破。雖然我國軍隊在很短的時間内取得了勝利,但是在此次戰争中我國軍隊依舊暴露了很多嚴重的問題。

于是,在1979年3月,當時在中央軍委擔任教育訓練委員會主任宋時輪為了促進此次戰争的順利進行,他就選擇親自前往前線考察。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到達戰争後的宋時輪最先見到的是自己的至交好友——許世友,他在此次反越自衛戰中擔任着總指揮的職務。兩人見面後非常激動,緊緊相擁在了一起。

不得不說,許世友和宋時輪雖然是至交好友,但是他們的作戰風格卻截然不同,許世友是一個非常勇猛的虎将,他幹任何事情都不畏艱難,擅長進攻。

而他的老戰友宋時輪則是一個非常講究政策的大将,為人十分沉穩,遇事也非常冷靜,在作戰時非常擅長防守。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人能成為至交好友,不得不說真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在宋時輪剛到達前線後,兩人就先喝了一場酒,以叙舊情。然後宋時輪就投入到了前線的檢查工作中,不得不說,這次考察讓宋時輪大吃一驚,也發現了很多問題。

考察發現戰術缺陷問題

在此次考察結束後,宋時輪和許世友再次聚在一起,這次卻和他們第一次聚在一起的目的完全不同。雖然兩人的關系非常友好,但是在此次談話中,兩人都非常嚴肅,沒有一絲絲的玩笑話。

當時宋時輪對我軍的戰士予以高度的贊揚,并對他們的戰鬥成果表示肯定。但他同時也指出了他們存在的問題。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宋時輪對許世友嚴肅說:“我通過這幾天的考察,發現對于我們而言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坦克的作戰問題”。

當時我國軍隊的上司人為了保持軍隊的靈活性,就選擇将一些士兵直接綁在坦克上,以此來提高作戰的效率。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雖然這樣的做法提高了作戰的效率,但是美中不足的一點是,這樣的做法非常危險,非常容易傷害到士兵的生命。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其實,我們可以先試想一下,如果用繩索将一個人綁在一個大型武器上,再加上當時的路不是非常的平坦,在這個大型武器行進的過程中,就會導緻站不穩等一些行為發生,被綁的人必然會受到傷害。

宋時輪當時還明确的指出,一旦被敵人包圍,士兵們肯定會在慌亂之中解開繩索,但是這種行為必然會導緻他們失去自己的生命。

其實這種将士兵綁在坦克上的戰術,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地形問題,如果地形非常平坦,使用這種戰術就非常有利于戰争取勝;但如果是在地勢起伏非常大的地區作戰,這場戰争就一定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是以,在越南那個地勢起伏很大的地區,這種戰術無法發揮出任何作用,甚至還會讓我們的士兵淪落為敵人的活靶子。

一味模仿,缺乏實戰

其實,我國的軍隊之是以會采取這樣的作戰方式,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當時我國的建設事業剛剛起步,很多技術都不夠成熟,是以我軍沒有足夠的裝甲車去運送士兵,是以我國的軍隊才會采用坦克這種交通工具來運送我們的士兵。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過于模仿了其他國家的做法。在二戰期間,我們的蘇聯老大哥曾經采用過這種在坦克上綁人的做法,但是當時蘇聯對坦克上搭載的人數有明确的規定。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由于我國的坦克數量較少,我們軍隊的上司人為了将坦克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的程度,就選擇在一個坦克上搭載很多士兵,據曆史記載,一個坦克上搭載最多的人數竟然達到了二十多人。

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中,讓這麼多士兵都站在上面,可謂是将坦克的空間發揮到了極緻。不得不說,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導緻士兵因路面不平而從坦克上摔下來。

除此之外,蘇聯軍隊在采用這種戰術的時候,還準備了很多進行掩護,以免在坦克上的士兵受到敵人的攻擊目标。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我國軍隊的指揮官,隻是借鑒了蘇聯老大哥的這種做法,但是他們并沒有考慮到當時的地形以及我國的科技水準的發展,再加上我國非常的軍隊非常缺少這種地區的作戰經驗,是以采取這種做法,就顯得有些盲目與唐突。

最後,宋時輪最後還特地對許世友強調說:“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聽到這番話的許世友也立刻明白了這種做法的傷害性很大,立刻組織開會,要求各個軍隊的指揮官改正這種做法,阻止了這種情況的蔓延。

聽完建議的許世友很是贊同這點問題,表示是自己的疏漏,之後便下達指令,重點講了這個事情,并讓其他指揮官盡快改正。

對越反擊戰,宋時輪親赴南疆,力勸許世友:不要把步兵綁坦克上

之後我國裝備逐漸優良,取其精華去其糟糠,在不斷地改進中,我國才逐漸有了現在的強大。隻有不斷進步,不斷改正,才能夠保衛祖國。

結語

不得不說,我們應該慶幸,慶幸宋時輪的親赴南疆之舉;慶幸他及時發現這種做法的不當之處,為當時的軍隊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雖說在當時的這場戰争中出過一點纰漏,但是士兵們保家衛國的決心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他們的不畏險阻,沖鋒陷陣,為我們赢得了美好的未來,幸福的生活。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