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王近山是二野名将,他是湖北紅安縣人,自幼喪母,放牛娃出身,15歲不到就在鄂豫皖蘇區參加紅軍,由紅4軍第10師的排長、連長到副師長,是一場場硬仗打出來的著名猛将,人稱二野“朱可夫”。

1930年時,他剛15歲,人還沒長開,個頭也不高,與一名大個子國民黨兵搏鬥中,打紅了眼,身受重傷,便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死死抱住敵人滾下懸崖,墜崖後,敵人當場身亡,王近山的頭部被一塊石頭戳出個血洞,卻大難不死,初生牛犢就有這種無畏生死的拼勁,是以得了個外号“王瘋子”。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青年王近山

兩軍相逢勇者勝,一人投命,足懼萬夫,打硬仗,就要有一往無前的氣勢。

王近山靠這股“瘋勁”,18歲就當上了紅28團團長,在長征路上,他渾身是膽,提刀躍馬,從四川軍閥劉湘、範紹曾等人的圍追堵截中突圍出來,還帶着殘缺不全的紅軍團,将範紹曾部的一整個旅包了餃子。

王近山打起仗來不要命,他的舊部、李德生上将回憶:“作戰中,當部隊攻城受阻時,他還是要沖上去,豎梯子爬上城。以至于我們在多次戰鬥中不得不派六七個警衛員跟着他。當他往前沖時拉住他,再不聽勸說,就幾個人壓在他身上,有時氣得他又急又火、又踢又咬。”而王近山也不是莽夫,在抗大接受教育之後,他從此手不釋卷,案頭堆滿了《隆美爾戰時檔案》、《斯巴達克思》、《太平洋争奪戰》等兵書,劉伯承贊揚他是“一員難得的智勇雙全的猛将。”

電視劇《亮劍》就以王近山為原型,塑造出了李雲龍的藝術形象。

抗戰中,王近山跟着陳赓、許世友在晉察冀根據地進行敵後抗日鬥争,在那裡認識了野戰醫院的“院花”、18歲的韓秀蘭(後改名韓岫岩),在陳錫聯的牽線下,譜就了一段美好的戰地姻緣,和《亮劍》中李雲龍與護士田雨的愛情故事一樣浪漫感人。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王近山與韓岫岩

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對曾經的愛侶,在硝煙平息後的安定生活中,卻因愛生恨、反目成仇,王近山為了和韓岫岩離婚,連黨籍和官帽都不要了,甯肯從中将被貶為大校、開除黨籍,被發配到農場當副場長,而為他生過六個孩子的韓岫岩雖然後悔萬分,餘生都在尋求一線修補關系的機會,卻始終未獲王近山原諒。

臨終時,王近山還特地囑咐道:“不準韓岫岩來參加追悼會!”

雖然不被準許參加前夫的追悼會,韓岫岩還是年年堅持去八寶山給王近山掃墓,直到神志糊塗,認不清人了,仍惦記着要去地下與王近山團聚。

這段情意已化煙雲,卻令人萬分感慨,如果說是愛,卻給彼此帶來了太多的傷害,如果說不是愛,可對他們來說又是那麼刻骨銘心、難以釋懷……

1、野戰醫院相遇,初戀如火如荼

1937年,王近山跟着陳赓的129師386旅到太行山敵後打仗時,雖身為副團長,其實隻有22歲,還是個愣頭小夥子。

他所在的772團是陳赓手中的王牌部隊,386旅第一次在山西長治遭遇日軍,就是772團打頭陣,在潞城參加了神頭嶺伏擊戰,一貫搶在隊伍前面沖鋒陷陣的王近山雖然取得勝績,卻也因與日軍近距離搏殺而身負重傷,一顆子彈打在肺部,一顆子彈傷了左臂。

難得安靜下來的王近山住進了黎城牛居村129師的野戰醫院,在醫院裡他遇到385旅769團的團長陳錫聯。

陳錫聯跟他同齡,都是湖北紅安人,從軍的經曆也差不多,從紅四方面軍時起,兩人就是好友,這次傷得也重,子彈從嘴裡打進去,打掉了幾顆牙,又從頸部穿出來。

兩員年輕的指揮員大難不死,看着野戰醫院裡飄來飄去的白衣天使們眼睛發直,到了情窦初開的年齡,他們不禁開始萌生出了愛的悸動。

每天給王近山換藥的是一位文靜清秀的小姑娘,看起來和别人有點不同,性格内向,總是默默地低頭給王近山擦傷口、換藥、紮繃帶,動作靈巧而熟練,卻很少和王近山交談,而一向膽大的王近山也不敢主動和她搭話。

陳錫聯為人活潑一些,很快打聽到這個換藥的小護士非同凡響,她叫韓秀蘭,是這家醫院的“院花”,出身河北清苑縣的大戶人家,河北被日軍占領後,韓秀蘭的奶奶變賣了錢莊、煤礦、醫院所有家當,全家12口人,用11頭毛驢馱着成筐的銀元、藥材、醫療器械,前往太行山投奔八路軍129師,幾乎帶來了半座野戰醫院。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王近山與陳錫聯

王近山不禁肅然起敬,而韓秀蘭也對年輕英武的王近山很有好感,在陳錫聯的牽線搭橋下,兩人相戀了,由于王近山已經符合當時部隊的婚戀規定,第二年,23歲的王近山就和17歲的韓秀蘭結婚了。

結婚當天,王近山騎着棗紅馬來到醫院,把韓秀蘭拉上馬就走,一旁的醫護人員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才聽說韓秀蘭那天是去結婚的。

王近山在抗日戰争中戰功累累,曾三天之内進行了兩次七亘村伏擊戰,在同一地點共殲敵四百多,截獲大量辎重物資,自己部隊僅傷亡10多人,這種疊伏擊戰術,後來被英國軍事學家列為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一。

是以,王近山英名遠揚,軍中無不知“王瘋子”百戰百捷,韓秀蘭對有這樣一位夫君深感自豪,還把自己名字改成了韓岫岩,兩個字裡都帶上了丈夫的“山”字。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而王近山也毫不掩飾對韓岫岩的愛,1943年10月,身為386旅旅長兼太嶽軍分區司令員的王近山,正奉命帶一個團趕赴延安途中,突然聽說後勤部隊在山西臨汾韓略村被日軍包圍,其中就包括129師的野戰醫院,一聽愛妻被困,那還了得,他火速帶着人馬前往韓略村,恰好與華北日軍“戰地觀戰團”迎面遭際。

王近山來不及請示上級,便果斷部署戰鬥,伏擊中,一舉殲滅該團的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将、6名大佐聯隊長及以下軍官120多人,戰績輝煌,也将被困的後勤部隊和妻子順利解救出來。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此後,韓岫岩一直以軍醫兼夫人的身份,跟随着王近山南征北戰,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懷孕的韓岫岩随部隊轉移爬山,一不小心滾落山坡,不幸流産,王近山心疼極了,專門給妻子設計了一輛騾子拉的平闆車,還細心地在闆車四周搭起棉布簾子,為韓岫岩遮風擋雨。

這輛車是韓岫岩的“專座”,出現在行軍部隊裡很是紮眼,有一次被劉伯承在路上碰到了,他大發脾氣,正要查問是什麼人,一聽說裡面坐的是“王瘋子”的媳婦,火氣頓時就沒了,笑了一笑便走開了。

王近山此後又參加了解放戰争和北韓戰争,抗美援朝結束後,他回國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和公安部副部長,1955年,40歲的王近山成為開國中将,春風得意,與韓岫岩陸續生下了6個兒女,眼看硝煙平息,可以過上安甯美滿的日子,他的人生卻出現了重大變故,而傷害他的,還是他曾經最親近最信任的人。

2、愛情不要經營,婚姻卻必須要

王近山15歲參軍打仗,一直南征北戰,到處奔波,沒有什麼家庭概念,與韓岫岩結婚後,大多時間裡人在部隊,與妻子聚少離多,如今長期住在一個屋檐下,個性的碰撞就必不可免了。

韓岫岩不但出身于大戶人家,還是家中最受寵的女兒,從小父母對她千依百順,什麼都聽她的,結婚後,王近山對她也很疼愛,是以不免有些“恃寵而驕”,控制欲較強。

兩人出身和教育程度不同,也造成了行為習慣的差異,離開戰場後,王近山少了英雄的光環,韓岫岩覺得他“不太懂人情世故”,王近山則覺得韓岫岩“管他太多”。

戀愛時兩人年齡都不大,英雄美人,隻感到強烈吸引,看到的全是優點,顧不上找缺點,而進入日常生活,朝夕相處,充分看到對方言行、性格上的細節,互相就有了審視與挑剔。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王近山

婚姻,需要長久的磨合、包容與經營,而他們1938年結婚,1955年正式團圓,此時強勢個性已養成,也都有了一定的地位,彼此都沒有遷就之心。

據王近山小女兒王瑗瑗回憶,父母是在她出生後開始鬧沖突的,因為王近山沒打招呼,就承諾要讓王瑗瑗給曾冒死保護過他的司機朱鐵民當女兒,還在王瑗瑗兩歲的時候,正式把她送到朱鐵民家中,其實,朱家與王家就在一起,王瑗瑗兩邊都能住,隻是多了一對父母疼愛她。

但韓岫岩卻對王近山這種獨斷專行的家長作風深惡痛絕,她發誓再也不給王近山生孩子了,又是服麝香又是用麝香,因為據說麝香可以避孕,生活中兩個人也針鋒相對,架越吵越頻繁,越吵越厲害。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其實,如果這對恩愛夫妻能夠坐下來好好溝通,王近山向妻子描述一下朱鐵民如何為自己出生入死、恩深義重,再來征求她的意見,深愛丈夫又為人大氣的韓岫岩也就能夠了解支援丈夫的舉動,但王近山采取的方式卻有些不近人情,根本不經過妻子的同意就把她生的女兒送人,顯然強人所難了,而韓岫岩如果能夠好好思考一下,以柔克剛,先予以一定了解,再提出批評意見,可能,他們後來就不會鬧出驚人的風波。

但這就是他們倆的性格,正如陳錫聯上将所說:“兩個人是一個脾氣,針尖對麥芒。”

韓岫岩讀過書、後來又當了醫院副院長,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王近山卻沒她那麼伶牙俐齒,脾氣一上來,就氣得在家裡“噼裡啪啦”地摔東西,這兩個人完全把家庭當成了戰場,韓岫岩想要改造王近山,把他變成自己想要的丈夫,在感情上征服他,而當王近山感受到這種征服時,他打仗的瘋勁就上來了,兩人再也無法心平氣和地交流,感情出現了裂痕。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王近山喜歡跳舞,因為受傷,他兩條腿不一樣長短,差了5公分,還有個外号“王瘸子”,但他穿上特制皮鞋,硬是用了一股倔勁,抱着椅子練會了交際舞,本來韓岫岩曾是他最好的舞伴,但鬧上沖突後,韓岫岩又要去北京醫學院讀書,就不陪他去跳舞了。

讓王近山一個人去舞場,與别的女人跳舞,她又不甘心。當時她妹妹韓秀榮大學剛畢業,韓岫岩就把小妹接到自己家來,讓她陪王近山跳舞。

這主意本來就很荒唐,别的女人就算能跟王近山共舞,也不過是一兩曲,曲終人散,各回各家。而韓秀榮不但跟王近山同去舞場,還要一同回家,朝夕相處,關系親密,結果韓岫岩越看這兩人的模樣越别扭,總覺得王近山和小妹好上了。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韓岫岩

據王瑗瑗在書中含蓄的說法:“小姨韓秀榮當時剛從大學畢業,對年輕的将軍父親十分崇拜。父親因為與母親鬧别扭,身邊也沒個說心裡話的人,活潑開朗的小姨就像是沉悶的天空射進的一縷陽光,給父親帶來了光明和快樂。可母親看到父親和小姨一到周末就出雙入對地去跳舞,平日裡兩人也談笑風生,竟開始懷疑父親與小姨好上了,越來越厭惡父親跳舞。她說:‘一男一女摟抱在一起,不跳出毛病才怪呢!’”

韓秀榮比韓岫岩小十四歲,剛剛大學畢業,青春貌美、活潑開朗,又崇拜相貌堂堂、身為中将的姐夫,而王近山感覺到她能“帶來光明和快樂”,能說“心裡話”,平時兩人“談笑風生”,周末還要“出雙入對地去跳舞”,這種情形,怎麼能讓已經年近四十、操持六個兒女生活、忙于工作、與丈夫關系不和的妻子不起疑心?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韓秀榮

由此看來,王近山與妻妹也确實是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出軌,盡管沒有實質性關系,就如《金婚》裡文麗所質問的:“你沒碰她的手,那你碰了她的心沒有?”

然而,任妻子再冷嘲熱諷,王近山就是要去跳舞,還是一見到韓秀榮就談笑風生,一遇到韓岫岩就脾氣暴躁。

韓岫岩越來越難過,也越來越不信任丈夫,不管他去上班還是開會,都要嚴加盤查,三天兩頭吵架,夫妻倆的生活充滿了火藥味。

3、王近山為何絕不原諒韓岫岩: 愛極翻成恨

其實,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想平息沖突,最好的方法就是王近山不再和韓秀榮往來,一個加強家庭責任感,一個冷卻下自己的感情,可韓秀榮也不顧惜姐姐的感受,并不避嫌,隻能說,當時她管束不住自己了。

在此情形下,韓岫岩采取了極端作法來維持自己的婚姻,她找父母兄妹們一起聲讨、圍攻小妹,找婦聯處理韓秀榮,在韓秀榮的個人檔案裡寫下“生活作風問題”,把韓秀榮“發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家醫院去工作。

韓秀榮去了内蒙古後,與父母兄姐都斷絕了音訊,卻寫了封信給王近山,不過,她沒收到回信,也有人說,這封信,王近山沒有收到。

韓秀榮被打發走之後,事态反而激化了,王近山對妻子的處理方式不滿,更不願向韓岫岩的高壓政策屈服,他索性向妻子提出了離婚。

此時,若韓岫岩能夠冷靜一段時間,用自己女性的柔情和體貼、用往日的浪漫回憶來喚醒丈夫的愛,或許是更好的方式。

可脾氣剛硬、又有路徑依賴的韓岫岩仍試圖通過組織來挽救這段婚姻,她又一級級上訪、投訴,反映王近山的“作風問題”,試圖用最激烈、最強硬的手段征服丈夫。

而死都不怕的“王瘋子”,又怎麼可能被一個女人用強硬手段征服?當時,由于一些軍隊進階将領紛紛換掉農村的發妻,再婚另組家庭,組織上對這種不正之風處理很重,被稱為“鍘美案”,王近山的家庭問題從北京軍區一直鬧到了中央,不少中央上司找王近山談話,希望他不要離婚,否則會受到嚴重處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衆人皆知,王近山無路可退,在他眼裡,退就是向韓岫岩屈服,退就是證明他生活作風真有問題。

于是,王近山以打硬仗的态度,把離婚申請直接交到了中央,偏要跟韓岫岩拼個你死我活,足足折騰了五年後,1964年初,王近山的離婚才被準許,他的處分也跟着下來了:軍銜從中将降為大校,撤職、開除黨籍,轉地方安排。

很快,王近山轉業到河南西華縣黃泛區農場當副場長,韓岫岩徹底傻眼了,她隻想恢複他對自己的感情,并沒有想要這樣傷害他,畢竟曾是自己深愛過、願生死追随的人,卻被她親手毀掉了名聲和前途。

六個孩子要讀書上學,都跟着母親留在北京,身敗名裂的王近山獨自去了河南,沒想到,他家的小保姆黃慎榮緊跟着追到了農場,精心照顧他的生活,這年10月,他們在農場結婚,後來生下兩個孩子。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王近山與黃慎榮

王近山再婚的消息傳到韓岫岩耳中,她的臉刷一下白了,不能置信地說:“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她一定是以為自己還有和王近山破鏡重圓的機會,他們畢竟當過二十多年夫妻、有六個孩子,命運早被緊緊連結在一起,無法分開。

而這也足以說明王近山對年青女性的吸引力,他的确是有魅力的,哪怕是困境中也有人願意追随,這正是當初韓岫岩對他不放心的原因。

直到1969年,當了五年農民的王近山才在老上司許世友的幫助下,調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恢複了副兵團級待遇。

他很快把和韓岫岩生的子女全招到南京去當兵,将六個已長大的孩子安排在自己身邊,卻獨獨不肯與韓岫岩見面。

1974年,王近山被發現身患重病,韓岫岩再也按捺不住,她撥打了王近山的電話,想和他見上一面,接電話的人是王近山的秘書,他毫不客氣地回答道:“你不能來!首長說,他就是死也不願意再見到你!”這讓韓岫岩十分傷心。

韓岫岩不甘心就這麼生死永别,她到處求醫問藥,但沒人理會她,為了能距離王近山近一點,她還調到了上海的醫院工作。

為了見上王近山一面,韓岫岩特地來了南京,在參謀長肖永銀的安排下,她進了南京軍區禮堂打“埋伏”,王近山剛一入座,就得到“密報”,立刻掉頭而去,回到家,他心髒病犯了,痛苦萬分地告訴女兒:“幸虧我今天沒見着,否則,當着那麼多人的面,我當時就會昏過去。”

他南京的家裡,住滿了與韓岫岩的兒女,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家庭生活,有一天,他情不自禁地沖陽台上休息的妻子黃慎榮大喊一聲:“韓岫岩!”當時,所有人都呆住了,王近山自己也紅了臉,像犯錯的孩子一樣低下了頭。

不是多年的魂牽夢萦,他不會喊錯這一聲。此刻,他什麼都恢複了,唯獨身邊沒有她。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忘記。

就像許世友将軍和他的前妻雷明珍,到了晚年,他能夠對前妻大度以對,足以證明他已經開始了新的人生、新的愛情。

愛,是調動了心靈最大能量的激情,因為愛得太深,付出得太多,在失望之後,受辜負之後,才會痛恨,想要讓對方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失望、憤怒與痛苦。

1978年,王近山臨終前,仍不忘囑咐身邊人,絕不準韓岫岩來參加他的追悼會。

他知道韓岫岩仍然愛着他,他知道韓岫岩會因為他的這個遺願而痛苦難過,他想要給她這樣的傷害記憶,在她心底留痕,讓她知道他的永不原諒,讓她知道她的辜負對他傷害有多深。

所謂“智者不入愛河”,世間癡男怨女,其實到死都打不開心結。

王近山這個遺願,何嘗又不是他自己的執念?死去原知萬事空,而他到生命最後一刻,還不能夠徹底放下。

他不準韓岫岩來悼念他,是因為他恨她不相信自己的深情、不感激自己的付出,恨她不夠愛他。就像林黛玉,到臨終前,還不忘焚稿表達自己對寶玉的怨恨,這種恨,其本質還是深情難舍。

因為王近山的遺願,韓岫岩一度精神恍惚,整天以淚洗面。在王近山的骨灰被安葬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後,為了能經常陪王近山“說話”,她又從上海調回了北京海軍總醫院。

1986年,她從醫院離休後,總是跟子女們回憶與王近山的點點滴滴,後悔當年的固執與沖動,她始終不承認和王近山離了婚,還說從來沒見過離婚證書。

她在家裡一直挂着王近山身穿将軍服的彩色大照片,每逢除夕之夜,就做上許多佳肴,放在照片下的桌子上,再擺上給王近山專用的碗筷,絮絮叨叨地說上好一陣話,才開始吃年夜飯。

2007年6月,在臨終前一周,重病纏身的韓岫岩掙紮着要到王近山墓前祭拜,在王近山墓前,她深情地呼喚着他的名字,摩挲着墓碑說道:“近山,近山,我最親密的朋友,我馬上來陪你了。”

王近山中将:與小姨子傳绯聞緻離婚,絕非陳世美,卻與愛妻越行越遠

在彌留的最後一刻,韓岫岩铿锵有力地說道:“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戰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去了!”向子女們交代完這句話後,她瞑目而逝,終年86歲。

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她的墓與王近山墓緊緊相鄰。

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真愛,卻也是徹頭徹尾的彼此傷害。在他們老去之後,都有一些深刻反思的言語,兩人後來的脾氣不再那麼火爆,學會了寬容和讓步,可那卻是他們從遍體鱗傷的失敗婚姻中總結出的教訓,為時已晚,隻能徒留遺憾,也讓後人為他們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