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讀了長篇小說《烈火金剛》,抗日題材,傳統章回形式。記得第一章是:史更新死而複生,趙連仁舍身成仁。小說除了開頭與結尾有比較上規模的戰争場景,基本上是幾個遊擊隊員騷擾性的地下鬥争。
九十年代,《烈火金剛》改編成電影,搬上了銀幕。十分期待地走進電影院,觀後卻是十分失望。
比如肖飛買藥,原著描寫驚險刺激有趣,卻拍成一場俗不可耐的武打戲。更離奇的是,兩個遊擊隊員夜間襲擾日僞碉堡,原著沒開一槍,電影卻拍成丁尚武背着傷員奔跑,身後是接二連三十分猛烈熾焰滔天比燃燒彈還燃燒彈的大爆炸。為了大場面大效果不尊重原著不顧基本現實常理,導演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更離譜的是,拍成神劇的《烈火金剛》榮獲當年最佳煙火獎。
從此以後,抗日神劇一個比一個神,最終淪為全民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