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歌:華不注

作者:老四
詩歌:華不注

遊蕩者,所有的居所

抵不過最原始的一台沙發

所有的,我在另一個時刻的妻子

兒子,我的兒子是所有時刻的總和

抵不過我一個人坐着

隔壁,我人世間的妻子和兒子

睡着了,我拒他們于一堵牆

剛剛好,我的孤獨由他們的睡眠陪伴

作為一個居無定所的遊蕩者

久違的,華不注山下的,黃河邊的

隻屬于我的沙發

詩歌:華不注

我的獨坐,如華不注

它獨坐在華北平原,見過李白

見過趙孟頫,見過張養浩

它如我一般,見過這片土地上的嚣張

和悲憫。我們坐着

像兩個兄弟,一左一右

坐在華北平原。我們孤獨但

又被超脫人世的妻兒肆虐了人生

詩歌:華不注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的華山

濟南東北部有個華山,不是我們一下子能想到的那個西嶽華山,其全名叫華不注。這個華山很不起眼,海拔不超過兩百米,卻有不小的名氣。平原拔起小山,其狀如花骨朵,挺拔俊俏。要知道,在廣闊的華北平原,此山往北直到海濱全是一馬平川。曆史上,齊晉“鞍之戰”即發生于此,齊頃公被晉軍追逼,“三周華不注”。

曆代詩人為這座小山留下了衆多佳作。

李白說:“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趙孟頫說:“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本地縣志還留下了一個虛構的傳說:“辛稼軒先生因恢複之志未遂,沒後驚魂不泯,常在華栿山頂悲呼震天,經時不已,乃宋之忠臣也。後世文人隻以詞學稱,豈足以盡辛公哉!放翁亦然。”

華栿山即華不注,華通花,栿通不,花骨朵的意思。

尤其是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畫出了此山的神韻。這幅畫,是古代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使華山突破了文學史,彪炳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