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作者:一起拍電影

作者 / 流星

開播15天、累計播放不斷上漲、豆瓣評分8.4,陳正道及其團隊所創制的劇集《愛很美味》無疑成為了本年度Q4黑馬。對于這個結果,平台可能出乎意料,劇組可能萬不敢想,但對觀衆來說,絕對則是一等一的驚喜。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除《愛很美味》之外,近期由電影團隊牽頭或助力創制的劇集還真不少。比如《風起洛陽》,不僅邀請到了黃軒、詠梅等有過出色電影表現的實力派演員出演,而且還在視聽語言上應用了很多電影手法。又比如《誰是兇手》,同樣也在演員和視聽上做到了向“電影感”靠近。

然而,在電影團隊創制劇集早已不是新鮮事的現在,觀衆們對一部劇集作品的檢驗視點卻轉移到了電影團隊的出彩和“翻車”上。從陳正道團隊的《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摩天大樓》《愛很美味》,到馮小剛團隊的《劍王朝》《心宅獵人》《北轍南轅》,再到王家衛的《繁花》和“國師”張藝謀接下的《主角》,觀衆好奇他們涉足劇集領域的原因,更對他們作品的良莠不齊不留情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越來越多的電影團隊選擇“跨界”制作劇集?長遠來看,電影團隊與劇集團隊的互通有無能否讓中國的影視内容制作更上一層樓?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誰的團隊,拍什麼?

文藝理論告訴我們,電影和劇集(包括電視劇和網絡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和表達,而後在不知不覺中,影視市場也向觀衆和從業者潛移默化出了“電影咖”“電視咖”“話劇咖”等細分工種式的概念。

然而,時代變了。張藝謀在20年前尚能叮囑初出茅廬的“謀女郎”章子怡“别為了掙錢去拍電視劇”,20年後,他也要與時俱進地對新一任“謀女郎”劉浩存說:“無論是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隻要劇本ok,都是可以接的。”同時,“國師”自己也簽下了拍攝劇集的合同,最新消息稱他将指導茅盾文學獎改編作品《主角》。

與張藝謀一起與時俱進的典型案例還有張震。曾幾何時,“電影咖”“不拍劇”都是描述張震的深度标簽,但當仙俠古偶劇《宸汐緣》播出,以張震粉絲為首的幾乎所有觀衆都驚掉了下巴。後來,新浪娛樂采訪《宸汐緣》的制片人和導演,她們表示是該劇的劇本和整體營運情況給了澤東公司和張震信心。幸好,《宸汐緣》口碑不錯,觀衆直呼“真香”,不少網友更還直白地寫道“感謝張震下凡”。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是以,今時今日,以導演為核心的電影團隊大概是沒有理由排斥劇集制作的,而對于大多數影劇雙栖的演員來說,隻要作品夠好夠出彩,自然也是悅納這份多多益善。

那麼,問題來了:電影團隊大規模“跨界”拍劇幾年,主要都在拍些什麼?在新立項的項目裡,又呈現出了怎樣的趨勢?

根據拍Sir整理,首先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電影團隊與其劇集項目之間的強延續性。比如,張藝謀、韓三平等團隊擅長處理一些宏大叙事的作品,就接下了不少能讓他們有發揮空間的項目;王家衛擅長處理複古而隽永的故事,便接下了與其完美契合的《繁花》;周星馳、吳宇森等初涉劇集的大導,立項的也是生發于自家IP之下的作品。

再比如,放眼中生代導演(團隊),陳正道對情感拉扯和懸疑故事的處理得到延續,烏爾善對神話奇幻風格的把控得到應用,路陽的《風起隴西》和柯汶利的網劇版《唐人街探案》也得到了觀衆的快速了解。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其次,網際網路平台的崛起和它們在原創長視訊領域的争奪也加速了對電影團隊的需求,其中像曾國祥這樣有着國際背景的導演,更是接到了來自海外流媒體的橄榄枝。

比如,管虎及其徒弟費振翔幾年間與騰訊視訊的“鬼吹燈”IP系列深度綁定;愛奇藝自成功開拓“迷霧劇場”賽道之後,在制作經費和制作班底的投入上做到了節節高升;還有長久都在“制作中”的天坑《繁花》,更别提平台往裡源源不斷地投入了多少經費了。

除了指名道姓地邀請或點将電影創作團隊之外,平台近年來也在網絡電影或網絡劇集的制作上起用了更多的電影技術團隊。以騰訊視訊今年上線的網絡電影《四平警事之尖峰時刻》為例,其攝制過程中便出動了曾獲奧斯卡技術獎的“俄羅斯臂”。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最後,從目前趨勢來看,頭部電影導演(團隊)在創制劇集時的話語權相對較大、選擇相對較多,平台和劇集出品方對電影團隊的容錯率也相對較高。

以馮小剛團隊為例,在經曆了《火王之破曉之戰》4.1、《劍王朝》6.4、《心宅獵人》6.1和《北轍南轅》5.0的豆瓣評分走勢後,仍舊創制了愛奇藝的最新迷霧劇場《回響》。據悉該劇改編自作家東西的同名小說,新近建組,暫定宋佳、王陽、包貝爾領銜主演。

而即便有過像許宏宇失利《世界微塵裡》或柯汶利失利《女心理師》這樣的情況,平台也大概還是會願意讓他們做持續探索的。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為财還是為才?

不過,因為電影和劇集之間确實存在着一定的跨界壁壘,電影團隊在平台網絡劇廣受肯定之前主動或被動跨界的原因無外乎“為财”兩字。

其一,有的導演的确身陷資金周轉囹圄,需要主動攬活找錢。

比如陸川,在2018年電影《749局》開機之際就釋出了親筆長信,表示由于影視寒冬,項目資方“跑路”,影片不得已在資金缺口50%的情況下開機。然而,由北京文化主要的《749局》至今“仍在後期制作中”,陸川近年也頻繁在《我就是演員》《演員請就位》等綜藝中亮相,而後再接下了“芒果季風”定制劇《非凡醫者》(中國版《良醫》)和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西部警事》系列網劇的執導重任,“自救”意味仍很明顯。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2018年10月,《749局》開機

其二,有的導演需要完成與投資方簽下的對賭目标,或需為相熟的出品方站台助威,便“順理成章”地發展起了劇集業務。

具體而言,從2015年開始,馮小剛與華誼兄弟、周星馳與新文化之間便是由對賭協定綁定起來的。其中,2015年,華誼兄弟釋出公告,拟以人民币10.5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款收購馮小剛名下公司東陽美拉傳媒70%股權,東陽美拉則需承諾2016年業績目标為當年審計的稅後淨利潤不低于人民币1億元,此後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長,承諾期限5年。同一時期,新文化及其關聯公司Young&Young也一起與周星馳簽下了《股權轉讓協定》,分别以10.4億元和2.86億元購買星爺旗下電影制作公司Premium Data Associates Ltd(PDAL) 40%和11%的股權。

可惜的是,2021年馮小剛對賭輸了,賠了華誼兄弟2.3億;2020-21年,新文化、Young&Young與周星馳則對簿公堂、互相拉扯。

相比之下,2018年張藝謀與歡喜傳媒的合作簽約或2018-19年陳凱歌監制天浩盛世出品劇的情況就顯得體面得多了。

當然,一竿子打死所有電影導演,給他們扣上拍劇純為“恰飯”的帽子,是不公平的。比如王家衛承接《繁花》、王小帥編導“迷霧劇場”《八角亭迷霧》、陳正道重新開機都市情景輕喜劇《愛很美味》、曾國祥接拍Netflix《三體》第一季等等,都顯示出了他們是在追求更多元的創作探索,不囿于單一形式。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陳正道在豆瓣寫下的《愛很美味》創作手記

然而, 誠如上文所述,目前電影團隊跨界創制劇集仍有着不小的局限性。一方面,假若頭部導演主要權過大,便會讓平台陷入不斷燒錢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假若腰部導演想為實作自我表達而制作一些作品,在國内沒有成功對标案例的情況下平台方又不一定會買單。從結果來看,“電影團隊”“電影感”等描述并沒有成為劇集品質的保障,甚至可能還消磨着觀衆的信任。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展望:持續推進國産影視制作工業化

是以,“與時俱進”的理念和實踐是被需要的,在與時俱進的探索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則更是必要的。從2015年喜提“中國電影工業化元年”到現在,不過才過了六年,遷移到劇集制作領域,劇集制作的工業化也仍需借力電影團隊。

僅以今年上線的優質劇目為例,背後就有着不少電影團隊的身影;在電影工業化先邁一步的情況下,相關團隊也在劇集領域給觀衆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比如,一手打造出《我的巴比倫戀人》的是陳國富的工夫影業,陳國富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電影質感這個詞我不用,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再拿這個标簽說事。時至今日那些拍的好的國内外劇集,品質也好、創意也好,都超過大多平庸的電影。我們早已堂堂邁入影視新時代,如果有鄙視鍊,那也是對劣質品的鄙視,而不是舊媒材對新媒材的輕忽。”

前後追溯,工夫影業的劇集片單還(将)有《河神》《動物管理局》《我叫黃國盛》《君子盟》《清明上河圖·密碼》等作品。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再比如,老牌電影制作公司華誼兄弟、萬達影業、光線傳媒等也于近年新增了劇集業務。其中,華誼兄弟拿下了不少網文作品的劇作改編權,内容涵蓋都市、燒腦、熱血、正義、古風等元素;萬達影業年中官宣的有“正陽門下”系列第三部《正午門下年輕人》、“親愛的”系列第二部《親愛的爸媽》和經典IP“仙劍奇俠傳系列”新作《仙劍奇俠傳4》;而至于光線傳媒,主打的則是延續其業務調性的青春和漫改題材,《大理寺日志》真人劇的官宣還引起了不小的沸騰。

盡管如此,我國電影和劇集工業化都仍處于發轫和探索階段,必然也會經曆一些曲折前進的過程。加上電影與劇集在視聽語言、攝制經費、使用者畫像、消費習慣等方面都還有着較大的不同,從業者和創作者在流動的過程中也需時刻保持謙遜和思考——看向國外成熟經驗,即便優秀如HBO或Netflix,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更進一步來說,在國外早就有了電影團隊主要劇集制作成熟經驗的情況下,我國影視從業者的眼界和心胸也應找到更為開放的目标和動力。

對此,王家衛2017年時曾和Amazon Prime Video開啟過劇集《堂口之争》(Tong Wars)的合作,無奈夭折于新冠肆掠下的2020。緊随其後的是曾國祥,現已确定他将承制和執導Netflix的《三體》第一季。無論成效如何,這些合作對中國影視工業化來說都是不小的刺激。

電影團隊拍劇集,降維打擊還是有利可圖?

那麼,我們始終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電影團隊拍劇這個現象。倘若能有越來越少的“《北轍南轅》”和越來越多的“《愛很美味》”,中國影視工業化也才算是真的向前邁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