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龌裡龌龊”遇上小資情調,他們出手讓這處文藝地标煥新顔

作者:文彙網
當“龌裡龌龊”遇上小資情調,他們出手讓這處文藝地标煥新顔

圖為整改前(圖左)後對比

彙聚了上海衆多文藝地标的打浦橋,人文氣息與世俗煙火水乳交融,讓人着迷。可兩三年前,在這繁華的地塊有一處氣味刺鼻的垃圾房,與打浦橋小資高雅的氛圍格格不入。

2019年上半年,黃浦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室檢察官接群衆舉報,轄區内打浦路附近有一處垃圾房散發惡臭,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檢察官随即展開調查。承辦檢察官回憶,那時人還沒到,就已經聞到了刺鼻的垃圾味。現場可見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露天混堆、幹濕未分離,也未采取任何防滲防漏、防揚散等環保措施,經過的居民無不捏着鼻子,“龌裡龌龊”。

經調查,該垃圾房由五星級酒店、居住小區和商業廣場共同使用,垃圾量大面廣,主體複合、物業複合的形式導緻垃圾站亂堆放、管理難的現狀。适逢2019年7月1日上海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而此處垃圾不分類且亂堆放的現象不僅違反該條例,影響城中心市容市貌以及居民的生活,更是有損黃浦區的旅遊形象,侵害了公共利益。

由于主體、物業複合,推進該片區的垃圾分類涉及上百名業主,面臨着責任人不清晰、協調困難、經費難以落實等問題,這些“難啃的硬骨頭”也給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在調查中,檢察官們發現設施陳舊的垃圾房,結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是以建議将垃圾房進行改建,對垃圾處理站等影響生态環境的問題加強巡查和整治,這樣環境問題才能徹底解決。

檢察官們多次與行政機關溝通,并于2019年8月2日依法向三家相關機關制發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積極履行各自法定職責,及時對涉案垃圾堆放點采取清理措施。在檢察機關的支援下,街道方也十分“給力”,主動出擊創新思路,召集主要業主、物業多次開展協調會,共同落實垃圾房整改方案和資金。“我還記得,當時這個會議室坐的滿滿的,位置都不夠。”街道辦事處王主任回憶,“檢察院的加入,是我們強大的法律保障。最終垃圾房的整改工作得以落實,是各職能部門互相配合的成果,真正做到了互赢共赢。”

《檢察建議書》發出後不久,三家機關都回函表示已依職責采取措施,并清理固體廢物、生活垃圾1噸。承辦檢察官每天騎小電驢上班,途經時也會隔三差五進去看看現場情況,做好工作記錄。一個月後,當區院開展“回頭看”時發現該處的垃圾露天混堆情況已消除,地面幹淨整潔無污水,垃圾房的改建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近日,檢察官再次前往該垃圾房,發現垃圾房已全面完成整改,新的生活垃圾壓縮機房采用鋼結建構造,箱房分區管理、環境整潔。幹垃圾處理采用新的壓縮裝置,每日反複清運一次。濕垃圾設定了冷藏區,有效解決了異味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可回收物分類存放,定時清運。

公共利益無小事,公益保護無止境。檢察機關用心回應社會關切,盡心守護人民群衆的美好生活。

作者:單穎文 吳珊珊

編輯:周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