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作者:答案在這兒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隻有地球孕育出了生命,這讓它顯得格格不入。然而回看太陽系約40多億年的曆史,我們會發現,早期的地球與如今的其他七個行星并沒有什麼不同,從它們身上我們可以看見地球的過去。為此人類發射了一大堆探測器,目的就是造訪太陽系的其他行星。

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當年冥王星屬于九大行星,人們決定發射新視野号探測器前往冥王星及它的衛星,結果新視野号還沒飛到冥王星,冥王星被國際天文組織除名了。不過新視野号遵循了當年的諾言,依舊為冥王星拍攝了第一張清晰的照片,讓人們在它被除名9年後目睹了它的真容。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要說誰是這些行星中人氣最高的,那自然當屬火星,原因就在于它和地球很像,人們寄希望于将它打造成第二個地球用于以後的遷居。可是如果單說相似,金星比火星更接近地球,為何人類冷落它,不願意對其深入研究呢?

金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距離為大約10850萬千米,公轉周期224.7天。而金星本身的直徑12103公裡。但是金星的自轉周期非常的長,有243天,是所有太陽系行星裡面最慢的,自轉時間甚至超過了它的公轉。是以在金星上看日出,需要等待116.75天。這一點上,火星比它更接近地球,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47分鐘。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金星還是太陽系裡面最熱的行星,表面平均溫度為462攝氏度,超過了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的溫室效應比地球強了上萬倍,它的大氣層絕大多數是二氧化碳,還含有少量的氮氣,大氣壓也是地球的92倍。

此外,金星的大氣中還有一層20至30千米厚的濃硫酸濃雲,這些氣體将60%的太陽輻射都反射,真正到達金星表面的太陽能量是很少的,金星的高溫全部是這些溫室氣體們造成的。天文學家估計,如果沒有溫室效應,金星會降溫400攝氏度。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金星也會和地球一樣會發生雷電和下雨,不過下的雨是濃硫酸雨,腐蝕金星的大地,如果生活在金星上,那麼幾乎每天都能收看“一起來看硫酸雨”。正是因為金星強烈的溫室效應,即使它背對太陽的一面也會有380℃的高溫,整個金星也沒有四季之分。

如果金星轉到了地球和太陽之間,會出現天文奇觀“金星淩日”,由于它與地球的距離比月球遠太多,我們隻能看見它遮擋了很小很小一部分。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就是這樣一顆高溫、下硫酸雨的星球,竟然與地球并稱“姐妹星”,被認為是整個太陽系與地球最接近的行星。因為金星的直徑是地球的95%,品質約為地球的80%,超越了火星與地球的相似度。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金星曾經也是一顆備受關注的行星,早在美蘇争霸、進行太空探索的時候,金星就是他們重點觀察的目标。1961年1月24日,前蘇聯就發射了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巨人号,但是很不幸出現故障,意外墜毀。然而僅一個月不到,2月12日,前蘇聯就試驗發射了金星1号,緊接着在1965年前蘇聯一口氣發射了金星2号和金星3号,不幸都以失敗告終。

終于在19671月12日年,蘇聯成功發射了金星4号,10月份到達金星。之後蘇聯陸續向金星發射探測器,一直到金星16号。更是在1984年發射了金星-哈雷探測器,在成功完成金星測量工作後,轉身投入哈雷彗星的懷抱。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作為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登陸月球的美國,自然也不會放過離地球很近的金星,1961年7月22日發射的水手1号金星探測器升空不久出現故障,不得不引爆,1962年8月27日發射水手2号,并在12月14日從金星3500千米的高空飛過,首次測量到了金星大氣的溫度,拍攝了第一張金星全景照片,随後探測器出現故障,太陽能電池闆、光學跟蹤儀等系統無法工作。1967年的水手5号成功對金星的大氣成分進行了測量,1973年的水手10号還對金星的大氣進行了攝影,傳回來上千張照片。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這還隻是開始,從7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将重心從月球轉移到了金星,決定開啟新的金星探測計劃,并在1978年的5月和8月陸續發射先驅者1号與先驅者2号,兩者成功進入預定的軌道圍繞金星運轉。先驅者2号将4個着陸艙放入金星的大氣之中,由于金星超高的溫度和硫酸雨,着陸艙在工作67分鐘後失去聯系。就是這寶貴的67分鐘,人類第一次看見了大氣之下的金星,它和地球一樣有山脈、有峽谷等地貌,人們當時相信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先驅者号的成功激勵着人們更全面地探索金星,于是在1989年,美國使用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号,将麥哲倫号金星探測器帶到太空,将其發射向金星。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麥哲倫号攜帶有當時最先進的雷達攝像技術,能夠将金星的圖像資料放大十倍處理并發送回地球。事實證明這是人類曆史上最成功的的金星探測器,麥哲倫号傳回了金星的高清資料,科學家發現金星上面存在着幾乎和地球一樣的地貌,甚至還有海洋的痕迹,這說明曾經的金星可能有水。并且金星沒有天然衛星,它和水星是唯二兩顆沒有天然衛星的太陽系行星。

人類探索金星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按理說未來還将繼續探索,然而麥哲倫号之後,人類便不再深入探測金星,轉而将注意力投入到了火星上,金星漸漸被“冷落”。與其說是被冷落,不如說是天文學家在它身上看到了絕望,因為金星特别像一顆被“抛棄”的地球。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金星的磁場很弱,大約是地球磁場的十萬分之一,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計,正是因為沒有磁場的保護,金星時刻都在接收宇宙中的太陽風暴。一顆行星想要擁有磁場,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鐵質的核心,二是要有足夠的自轉速度。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金星滿足第一點,它是地球的“姐妹星”,品質體積都很相近,有着和地球相似的核心結構,然而第二點金星不滿足,它的自轉速度太慢了。

磁場是維持大氣層的必須條件,沒有磁場大氣層裡的氣體會逃逸到太空中去,大氣便會漸漸地飄逝,最後留下被太陽炙烤的大地。那麼幾乎沒有磁場的金星為何會擁有又厚又密的二氧化碳大氣層的呢?原因就在于金星地表瘋狂的火山運動,這些火山無時無刻不在噴發,朝大氣中輸送二氧化碳,每年金星火山噴發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金星大氣朝宇宙逃逸的二氧化碳量,維持自己大氣層厚度的同時還在增加大氣層厚度。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天文學家猜測,金星曾經是有磁場的,是以有一個原始大氣層,它磁場的消失要追溯到它自轉方向被改變。金星是太陽系裡唯一一個自轉方向不是自西向東的行星,在它上面看日出,太陽從西邊升起。然而在40多億年前,它可能與地球一樣,自西向東的自轉和公轉。

太陽系形成初期,整個太陽系中的行星還沒有定型,會出現互相碰撞的現象,其中一顆小行星撞擊了金星,巨大的撞進改變了金星的角動量,出現了逆轉。這對早期的金星來說是毀滅的,失去磁場後,原始的大氣開始逃逸,它陷入了被太陽風暴轟擊的境地。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金星和火星都被認為曾經有過水,但是因為磁場的消失,二者都失去了水。而金星的水可能存在了近20億年,并且金星失去磁場的時間也許比我們想象的都要近。天文學家雖然至今無法确定金星發生逆向自轉的時間,但可以确定的是,自從改變方向後,金星上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磁場的消失,讓金星的原始大氣開始消散,太陽的紫外線直接照射到金星的海洋之上,導緻水分子發生了分解,形成了氫氣和氧氣。可這個時候的金星已經沒有能力束縛這些氣體,隻能任由它們進入日漸稀薄的大氣,再逃逸到宇宙中去,于是金星在這種失水的環境中經曆了上億年。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事情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轉機,因為水也是加附在大陸架上的物質,失去水後,金星的地殼開始了劇烈的活動,大量的火山開始爆發,其中最高的火山在麥克斯韋山脈之中,高度超過了一萬米。

金星被觀測到的火山就有1600座,預計整顆金星的火山數量在100萬座,并且絕大多數都是活躍的火山。它們噴射的氣體在金星的原始大氣逃逸完後,成為了金星的新大氣。由于火山噴發的都是酸性氣體,導緻金星被二氧化碳和濃硫酸大氣籠罩,它們的分子品質比較重,形成了巨大的大氣壓,碾碎了金星表面的岩石。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我們越是了解金星,就越覺得“絕望”,金星就像是演化失敗後的地球,失去了磁場、失去了大氣層、失去了水分,甚至有可能失去了生命的存在。但凡當年地球有一步走錯,它就有可能成為金星的模樣,那麼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們。這也難怪金星是地球的“姐妹”,它像一面鏡子在告訴我們,地球的獨一無二。

可是地球的大氣如今也在朝着自己的“姐妹”接近,人類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進入到了地球的大氣中,讓地球的溫室效應加劇。雖然不可能像金星那樣極端,可是造成的影響會是巨大的,很有可能讓地球重置自己的生态。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這對地球來說不是什麼大事,在過去的40多億年裡,它自己重置過無數次。可是對于人類來說是大事,我們沒有能力承受地球重置帶來的影響,如果無法适應重置後的地球,我們面對的将會是毀滅。

金星是地球的鄰居,從天文演化上來看還可能是地球的“姐妹”,然而它的環境卻和地球有着千差萬别。人類不是一開始冷落它,而是在了解過它的殘酷後,發現了絕望。它曾經也和地球一樣,是孕育生命的候選星球,卻因為一場未知的事件,造成了自轉方向改變,磁場變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水。

人類為什麼不願深入研究金星?越了解金星,便越覺得“絕望”

對此天文學家不禁吸了一口冷氣,如果當年因為那麼一點點差别,被未知事件攻擊的是地球,我們還會有今天嗎?恐怕沒有了。地球能夠孕育生命,真的是整個太陽系最偉大的事情,我們是這份偉大事業的受益者,是以更應該愛護地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