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浩浩中國史,有無數英雄名事,值得我們欣賞,有無數英雄事迹令我們驚歎。戰争是永不過時的話題,無論哪個年代,它永遠不會箫默。

回溯曆史,那些以少勝多的絕世名戰令我們伫立驚贊。看,即墨之戰、長平之戰、淝水之戰。邁步往昔歲月,那些名将之戰回蕩于我們内心。

西漢少年将軍霍去病河西之戰使渾邪王直接投降,且将四萬匈奴俘虜打包帶回,并拿下了連通亞歐大陸的河西走廊,一戰給予中華無限财富。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唐朝,劉仁軌于白江口打下神話,他令一萬水軍直撲白江口,攻打百濟留堅城,此時城中倭兵高達四萬兩千餘人。然而最終四百多艘倭寇戰艦陷入一片火海,一萬多倭兵當場喂了魚。

北宋縱然重文輕武,但仍有英豪事迹,章楶于平夏城一戰,橫掃整個天都山,打出了北宋的豪氣。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然而縱觀這許多曆史傳奇,卻僅僅是在中國的史書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而有一場戰争,對于我們來說或許從未,但它卻被列為了西點軍校的教材之中。這場戰役便是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

公元398年,由拓跋鮮卑一族率領遊牧民族成立了北魏政權,遷國都至平城。然而無論何樣的政權都有勁敵,北魏也不例外,位于它北部的柔然成了它的巨大威脅。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正所謂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缪。北魏為了防止柔然對其造成的隐患并保衛平城,在長城一帶設立了一系列軍鎮。其中有六大軍鎮極為重要,分别是武川鎮、沃野鎮、懷朔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

這著名的北方六鎮是北魏抵禦柔然的重要軍力,他們的主将皆是拓拔一族的貴戚賢臣。此時的北方六鎮,兵力強悍,大大克制了柔然,加快了北魏的發展。

然世事無常。,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将首都遷至洛陽,北方六鎮再不複昔日之光輝。此時無人記得那駐守邊疆的勇士們,這些曾經幫北魏穩定政權的戰士們,成為了孝文帝漢化政策的棄兒。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然而對六鎮的打擊,并不僅僅是将他們遺忘,他們甚至被列為賤民行列,這樣的落差感,使得此時的北方六鎮民怨四起。

而此時六鎮鎮守的官員已然覺得天高皇帝遠,且又因他們自身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以至于開始貪贓枉法,枉顧民願。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公元523年,六鎮遭受柔然襲擊。 這給予六鎮的群眾生活一巨大的打擊,失去了糧食,更有人失去了親人,這也使得六鎮的民怨更加嚴重。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此時,百姓們懇求朝廷接濟,開倉放糧。然而那些欺壓群眾已久的貪官污吏不僅拒絕放糧,還采用暴力方法鎮壓群眾。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被逼急的群眾們擁戴了沃野的一個名叫破六韓拔陵的人,由沃野開始發起起義,一舉斬殺沃野将領。在破六韓拔陵的帶領下,發起浩浩蕩蕩的六鎮起義。

正所謂,不打不服。農民的起義,吓到了北魏政權,他們害怕威脅到他們的統治地位,于是派兵去鎮壓此番起義。

然而,鎮壓兵隊卻連連失利,遲遲攻不下起義軍,甚至節節敗退。北魏慌了,他們此時居然選擇去和勁敵柔然合作。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農民自發組織的起義軍顯然不是兩大國家聯手的對手。公元525年,在北魏和柔然的夾逼之下,起義軍失敗,首領破六韓拔陵戰死,剩餘20多萬人的部隊同意北魏政權的招降。

然而,起義之事并未就此作罷,這起投降的起義軍因北魏當權者的無能,再度爆發了著名的河北大起義。

公元528年,起義軍擁護了新的首領葛榮。葛榮十分具有軍事才能,帶領着起義軍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在起義途中,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也相繼加入,這使得北魏政權幾近破滅。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此時,葛榮的起義軍已達幾十萬名,反觀北魏,可用士兵僅有七千餘人。此時的北魏派出了第一權臣爾朱榮。

爾朱榮此人不僅勇猛無畏,且善用兵法計謀,聲名遠播,很多将士對其生畏,這次他與葛榮的這場戰争,也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首先爾朱榮考慮到這些起義軍起義的主要原因是吃不到飯,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當生存出現問題時,也不怨他們生亂。

是以他并沒有讓他的士兵們痛下殺手,反而是讓他的士兵們用一種袖棒作為武器,這也使得不會令其義軍狗急跳牆、孤注一擲。

而爾朱榮的下一步更是厲害。他派出手下大将高歡去用離間計分離葛榮内部人員。高歡不負衆望,成功說服七個将領,使得起義軍陷入内亂之中。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而此時就到了最重要的一步。正所謂“擒賊先擒王”。葛榮一旦被抓住,手下人員也不過是一盤散沙。

正是因為七個将領被策反,葛榮的主力軍隊基本消失,爾朱榮得以生擒葛榮。至此,起義軍被徹底鎮壓。

爾朱榮之是以能夠成功,就在于他打仗之前經過深度的分析,了解了起義軍内部的薄弱之處。以己之長,攻其之短。使得僅僅率領七千餘兵就戰勝了葛榮帶領的數萬起義軍。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然而這場戰争并沒有在中國的史書上有一席之位,反而是美國将其列入教材之中,不斷地研習傳揚。

回望中國的曆史之書,似乎爾朱榮之事相較其他并無特出色之處。然而我們回溯爾朱榮此番戰争之況,也不難了解為何将此戰役列為西點教材之中。

爾朱榮這一戰役是非常真實的曆史事迹,是國家陷于困境的一種自救方法,爾朱榮采用的戰術也是值得後世去借鑒學習的。

以少勝多之戰,唯獨爾朱榮大敗葛榮叛軍,被西點軍校錄入教材中

戰争之前,先分析敵方的薄弱之處,逐個擊破。很多時候,我們并非一定要比敵方強大,反而沉下心去想,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放大對方的弱勢,便可以讓我們在失勢之時再度成功。

沒有永遠不會失敗的軍人,也沒有永遠打不敗的政權。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會面臨起義事件,爾朱榮的這場戰争,有很強大的借鑒意義。

這大概也是西點教材在那麼多以少勝多的中國戰役中,獨獨選擇了它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