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被稱為黃埔校花,18歲嫁給葉劍英,建國後成副部級,兒子授少将

作者:騰說金史

湖南雙峰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南方縣城,這裡氣候宜人,雨水豐沛,養育了一方百姓。更重要的是,這裡誕生了很多曆史名人,比如三國蜀相蔣琬,到了近代那就更多了清晚期朝中重臣曾國藩家族,我黨重要上司者蔡和森,都是雙峰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雙峰走出的革命女豪傑也不少,如為近代民主革命獻身的女英雄秋瑾;為革命貢獻一生,建國後身兼重任的老大姐蔡暢,以及今天所要介紹的女革命家,曾任婦聯副主席,身為副部級的曾憲植。

她被稱為黃埔校花,18歲嫁給葉劍英,建國後成副部級,兒子授少将

提起曾憲植的出身,那是相當了不得,他的高祖就是曾國荃。當年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清朝陷入内亂之中,也阻斷了他赴京趕考、步入仕途的道路。曾國荃卻沒有沉淪,在這場平定農民起義運動中漸漸崛起,後來還一舉攻破天京府,俘虜了忠王李秀成,立下偉世功勳。

作為晚清漢臣代表人物之一,曾家自然是雙峰無人可比的大家族。在曾憲植出生不久之後,清廷覆滅,但曾家影響力依然很大,生在這樣的權貴之家,是曾憲植的幸運,其他未出閣的女子還在學習女紅的時候,她早已谙曉國家大事,并對此有自己的想法。

她被稱為黃埔校花,18歲嫁給葉劍英,建國後成副部級,兒子授少将

在女子師範讀書時,曾憲植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學業優異,還是校籃球隊的主力隊員,再加上她高貴的出身,走到哪裡都成為一道靓麗的風景線,很是引人注目。後來考入武漢黃埔分校女生隊,雖然身着軍裝,依然那麼光彩奪目,還别有一番軍人氣質,更是成為大家專注的對象,是以有了“黃埔校花”的美譽。

曾家特殊的教育理念,不會養出嬌滴滴的大小姐,曾憲植從小敢想敢幹,做事很有主見,入校幾個月後,軍校學生跟随部隊西征,女生隊組成救助隊,在後方救治傷兵。

戰鬥一打響,傷病員就不斷的往後送,這把這些女生忙壞了。清洗繃帶,端水喂藥,包紮傷口,更換藥品,無論什麼髒活累活,曾憲植都搶着幹。見她如此的表現,曾經嫉妒她、對她有偏見的一些人也都紛紛改變了想法,她用自己的行動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後來武漢分校停辦,軍校師生安排到各部隊,還有一些人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教導團,團長由葉帥擔任。這支由我黨掌握上司權的武裝力量,後來成為廣州起義的主力軍,曾憲植也通過這幾個月的接觸,對葉帥有了愛慕之心。

起義失敗後,曾憲植跟随葉帥去了香港,兩人就在那裡組建新的家庭,當時曾憲植隻有18歲。

她被稱為黃埔校花,18歲嫁給葉劍英,建國後成副部級,兒子授少将

如此美好的青春歲月,也應該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相比對,但對于任重路途艱難的革命事業,所有的一切都要向它讓路,包括他們的婚姻生活。他們的新婚蜜月還沒有過完,丈夫就與她告别去了蘇聯,這一分别就是三年。

留下來的曾憲植曾兩度入獄,好在有驚無險,都安全熬了過來。1931年葉帥回國,曾憲植終于見到自己的夫妻,被捕後都沒有落淚的她,此時眼淚卻止不住往下流,她想用淚水洗去曾經的委屈。

夫妻團圓是幸福的,但步入革命事業,團聚永遠是暫時的,很快兩人再度離别,葉帥去了中央蘇區,曾憲植去了香港。她沒有想到,這次分别的日子比之前還要長。

抗戰爆發後,曾憲植調派到武漢,參加《新華日報》的發行工作。令她欣喜的是,丈夫也調到武漢工作,兩人相處的幾個月,是他們結婚10年共同度過的最長的時間。人生能有幾個十年,為了偉大的革命事業,他們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貢獻于此,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她被稱為黃埔校花,18歲嫁給葉劍英,建國後成副部級,兒子授少将

不久之後,組織安排曾憲植再去香港,抵達香港後不久,她就發覺自己懷孕了,兩人終于有了愛情結晶,能夠成為一位母親,這是她多年的心願,如今終于實作了。漫長的等待中,她終于盼來兒子的誕生,他就是葉選甯。

一個人帶着孩子幹革命多有不便,她隻能忍痛将兒子送回湖南老家,以後她的内心深處又多了份牽挂,又有了一個新的心願,什麼時候一家三口能團聚呢?

可惜這個願望無法實作了,1941年趕赴延安學習的曾憲植,發現葉帥已經與他人結婚生女。多年的等待盼來的卻是這個結果,此時她的心中有多麼的凄苦、難過和傷心,隻要她自己體會的到。

她被稱為黃埔校花,18歲嫁給葉劍英,建國後成副部級,兒子授少将

但她不是那種胡攪蠻纏的女子,感情既然已經不存在了,就不要糾纏于此,不去打擾對方的生活,就是她最後的選擇。她主動放棄了婚姻,也放棄了以後的感情生活,此後幾十載曾憲植都是一個人生活,到了建國後身邊多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的兒子葉選甯。

建國前夕,全國婦女聯合會籌辦委員會成立,曾憲植擔任委員會副秘書長,協助蔡暢的工作。此後人生幾十載,曾憲植一直在婦聯工作,後來還擔任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常委等職務。

她的全部心血,除了培養兒子的成長,其餘都放在祖國的婦女事業中。葉選甯繼承父母優秀的革命傳統,後來發展很好,成為了一名少将。曾憲植在全國婦聯風風雨雨四十餘年,将自己的餘生貢獻于此,為婦聯的發展、長大嘔心瀝血,她的婦女統戰理論和實踐成為我國婦女運動的寶貴經驗和遺産。

1989年10月11日,曾老病逝,享年79歲。她的人生幾十載,舍棄的太多太多,曾遭遇婚姻的失敗,對她感情上造成很大的打擊,優越的修養令她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她沒有沉淪、沒有頹廢、也沒有組建新的家庭,而是将自己的漫漫人生貢獻于革命事業,縱觀她的一生,她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令人緻敬的革命女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