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作者:塔門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塔門”(ID:DT-Tamen),作者 | 鄭曉慧 鐘宛彤、編輯 | 王朝靖、題圖 | ins@mariamedem、插圖 | 網絡、豆瓣。

「國王排名,鎖定 2021 年度動畫。」

10 月 15 日,動畫《國王排名》剛一上線,類似的留言就大量出現在各大評論區。在《國王排名》更新第 6 集的第二天,周陽健在上海松江參加了一個 B 站舉辦的動畫比賽頒獎典禮——他拿了金獎。

「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做出更好的中國動畫。」

這是許多獲獎的高校畢業生,或獨立動畫人都在頒獎台上會說的話。所有人都知道,中國動畫跟世界動畫的差距。

回顧 2021,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不算亮眼,但網際網路動畫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一方面,盡管國産動畫電影近幾年陸續出現驚喜之作,比如 2015 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 2019 年的《哪咤之魔童降世》。但據雷報統計,截至 11 月 18 日,2021 年國内上映動畫電影 60 部中,票房最高者為 2 月 12 日上映的《熊出沒 · 狂野大陸》,其累計票房為 5.95 億元;票房最低者為 8 月 14 日上映的《魔法奇程》,其累計票房僅為 3.8 萬元。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視訊平台愛奇藝、優酷、騰訊和 B 站都在今年相繼舉辦了動畫釋出會,并對外公布 2021 至未來一兩年的作品片單。據娛樂獨角獸報道,優酷公布了2021 年計劃上線的 35 部國漫作品、愛奇藝 59 部、騰訊 104 部、B 站 51 部。

當「國漫崛起」「國産動畫複興」的呼聲越來越多,中國動畫離世界動畫還有多遠?

中國動畫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26 年萬氏兄弟在上海繪制出中國第一部無聲黑白卡通片《大鬧畫室》,比世界上第一隻米老鼠的誕生還要早 2 年。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 《大鬧畫室》

盡管在早期,國家對動畫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直到 2000 年,國内才開始大面積普及動畫教育。

在國家的扶持下,全國多所高校大量在千禧年開設動畫專業,興起了一股「動畫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與數字藝術學院教授高薇華回憶,中傳剛剛成立動畫大學專業時,每年大概招生不到 100 人,但報名的卻有 3000 多甚至 4000 多人。

很快,從 2005 年到 2008 年,廣電總局先後對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等 20 家動漫相關企業進行國家動漫産業基地認定,并授予了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動畫學院等 8 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同時,還對電視動畫、動畫電影等給予一系列政策支援。

但問題也随之暴露出來。

在師資尚未儲備、人才培養計劃尚未制定時,動畫專業的學習更像是囫囵吞棗。在知乎問題「現在動畫專業大學生在國内行業就業情況如何」下,有一名曾是動畫專業的學生 @周大俠 回答:「十年前動畫專業是一個高潮期,各種大學都開設了這個專業,背景是國家大力扶植動漫産業。然而,雖然有所成就,但是發展得并不好。是以,動畫專業的學生大多數都改行,做遊戲美術,做平面廣告,做UI,做插畫等等,反正改行并不難。」

而在 20 年後的今天,動畫專業的課程安排及教學,似乎仍然沒有跟上時代,與世界優秀動畫的發展有所脫節。

獲得 B 站「小宇宙計劃」2020年金獎的《記憶管理局》主創李書宇在我們的采訪中表示,「希望大學動畫專業的教育可以更加系統,能夠和市場以及動畫公司接軌」。根據他和身邊人的經曆,大學課本上教的基本上是幾年前的東西,很少講到實際操作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大學時期加入動畫工作室的經曆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 《記憶管理局》

與市場脫軌的教育,讓許多動畫學生在招聘面試時沒有底氣。動畫相關工作的薪資也成為了動畫畢業生轉變成職業動畫人的攔路石。

以動畫師的招聘工資為例,不管是二維動畫師還是三維動畫師,工作經驗在 0-2 年之間的待遇基本在 2k-6k,而如果能進入遊戲公司,底薪通常在 8k-10k 起,甚至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動畫專業相關的學生流向了遊戲行業。三文娛曾對各大高校動畫相關專業的 2016-2018 年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進行小範圍統計,發現除了出國留學的學生外,約有 48% 的動畫專業的學生轉向了遊戲行業,約有 36% 的學生堅持了動畫行業,還有一些學生轉向教育、媒體行業。

2021 年「小宇宙計劃」金獎作品《沖破黑暗Out of Darkness》的主創周陽健大學畢業後,也選擇了先去遊戲公司工作一年。當時,《沖破黑暗Out of Darkness》隻完成了大約三分之一。但他每天都會盡早下班,然後回家繼續做動畫。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 《沖破黑暗Out of Darkness》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動畫的「崛起」或「複興」,背後的動畫制作人,幾乎都是背水一戰的姿态。

當年,國外動畫廠商們嚴密封鎖動畫技術,萬氏兄弟用自己僅 7 平方米的房子改造成工作室,省吃儉用購買了一台舊照相機改裝成逐格攝影機,并從數以百計的失敗中摸索出方法,才最終創作出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電影《大鬧畫室》。

後來,中國動畫的發展起起伏伏,直到 2015 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橫空出世,中國動畫才終于又迎來新的機遇。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 2015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這一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難以置信是國産」的品質和最終 9.56 億元累計票房,打破了觀衆對于國産動畫電影的刻闆印象,更給市場帶來了信心。許多動畫項目由此重新開機或新開。

比如 3 年後上映并拿下 3 億票房、同時跻身日本 2020 年度動畫電影票房榜前 10 名的《羅小黑戰記》,便是在 2015 年 8月找到不幹涉創作的投資者,開始籌備動畫電影,并首次把動畫組擴充到 50 多人。

但銀幕背後、螢幕之下,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羅小黑戰記》同名 TV動畫早在 2011 年就已經上線,每集隻有 5-8 分鐘,出一集最短需要至少兩個月時間,被粉絲稱為「年更動畫」「有生之年系列」。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 《羅小黑戰記》TV動畫

2019 年上線并斬獲 50 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光線傳媒布局動畫電影近 5 年,才開始有所收獲的作品。

更新進度緩慢的動畫創作者、團隊、和獨立動畫工作室不在少數。比起真人影視,動畫的最大難點在于成本和收益不比對。

主要原因之一是,制作動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以二維動畫為例,為了保證動畫的一體化,不少人會堅持全原畫,即每一幀動畫都需要一張一張手繪,再加上有的需要返工,産量就會是以變慢。

在李書宇和劉文钰制作《記憶管理局》短片時,為了趕進度,兩個人的狀态都拉到極限,「每天具體也不知道幾點醒來,反正醒來就給自己安排任務,一起在 B 站上開直播監督對方,畫完為止。」劉文钰回憶說,「如果是 6 個人一起做會好很多,但我們當時找不到另外 4 個人,就啥都做。」「當時覺得如果現在不做的話,可能以後就沒機會了。」

另一主要原因是缺乏資金。動畫制作周期長,不确定性大,相比于經過幾個月拍攝就能包裝上市的的真人影視,做動畫非常燒錢。B 站董事長陳睿也曾坦言:「國産動畫大部分是收不回成本的。」通常需要靠 IP 周邊等其他方式獲得盈利。

同樣,因為缺錢,許多動畫創作者都會帶着自己的短片作品參加不同比賽,以求獲得更多認可和獎金,作為後續堅持下去的「彈藥」。而在不少動畫評選、動畫新人扶持計劃中,B 站「小宇宙計劃」的獎金是相對較高的。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B站「尋光」短片(包含膠囊計劃、小宇宙計劃、原石計劃)

2019 年,B 站推出了「小宇宙新星計劃」,高校學生、個人、獨立動畫工作室都可以帶着自己的作品參賽。如果獲獎,B站會與優質作品簽約并進行系列開發。以今年為例,「小宇宙計劃」設定金獎 1 名,獎金 30w,銀獎 2 名,獎金 10w,銅獎 3 名,獎金 5w,下面還有單項獎,獎金 1w-2w 不等。

李書宇和劉文钰自獲得 2020 年「小宇宙計劃」金獎和 2 個單項獎後,便選擇脫産寫劇本,用獎金撐過了 1 年的時間。他們坦誠,是因為得了獎,才會考慮投入全部精力做《記憶管理局》的後續。如果沒有得獎,就不會花特别多時間去做了,隻會在業餘時間做做。「可能就去做别的事了,因為沒有錢了。」

如今,中國動畫總使用者已超過 4 億,總産值達 1941 億,如此,中國很有可能成為全球動畫第一大市場。

提起「中國式動畫」,人們的記憶更多還停留上世紀 40、50 年代上美制片廠的作品。但現如今這一代,年輕人的審美已經發生了改變。

今年 11 月 5 日,《天書奇譚》4K 紀念版上映。這部在 1983 年由上美制片廠推出的動畫電影,制作精良,在豆瓣被譽為「國産巅峰」,但最終票房隻有 1500 萬。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 《天書奇譚》豆瓣影評

《動物特工局》的導演張志一感慨道:「我的腦子裡還能放《天書奇譚》,但它的時代過去了。」一個不争的事實是,目前動畫的閱聽人群,更多是看日本動漫和好萊塢電影長大的,年輕一代對影視的審美基礎,和過去不一樣了。

在上世紀 80、90 年代,大量國外優質動畫作品湧入中國市場,從日本的《灌籃高手》《聖鬥士星矢》《龍珠》,再到歐美的《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大力水手》。還有以迪士尼和皮克斯為首的動畫工作室,不僅有經典作品《玩具總動員》《獅子王》等,近幾年還陸續帶來了《冰雪奇緣》《尋夢環遊記》《心靈奇旅》等作品。

是以我們也不難看到,目前比較成熟的國産動畫電影項目,在故事内容上和傳統的動畫已經有了一定的差別:一是依靠中國經典元素喚起「文化認同感」,二是通過真人化的電影叙事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衆,三是植入現代價值觀以擷取更強的共鳴。不少劇本對于類型片的把握也更精準,比如白蛇的故事,實際上更像是動畫電影版的《倩女幽魂》。

這或許也是含有中國傳統元素或經典人物 IP 的「中國風」一直遙遙領先的原因。從 2021 年上半年已經備案的 50 部國産動畫電影來看,至少有 8 部作品的故事圍繞中國經典神話人物如後羿、二郎神、孫悟空展開。而在過去 2015~2020 年的備案國産動畫電影中,根據三文娛的統計,這類作品的數量至少有 119 部,包括 24 個孫悟空和 11 個哪吒。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據娛樂獨角獸報道,2021 年各大平台累計上線的91部(不完全統計)國漫作品中,豆瓣評分超過 8.0 分的作品僅有 15 部。而高分作品如《霧山五行》《狐妖小紅娘》《刺客伍六七》《時光代理人》等,都在走續集路線,延續 IP 系列的創作。

中國動畫離《國王排名》還有多遠?

↑ 《霧山五行》經典打鬥場面

市場對傳統經典的依賴和對好 IP 的渴求,或許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比起技術和人才,現在中國動畫更缺的,是一個好的故事、有弧光的人物、和完整的叙事邏輯。

在周陽健眼裡,中國式動畫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風格,但一個動畫真正能打動人的關鍵之處,在于角色和故事。

「能夠摸索出中國式的美學風格,當然也很棒,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探索,而且中國的動畫也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風格。」

「但一個好的故事本身是沒有國界之分的,無論是在國内還是走向世界,都會受到觀衆的喜歡。」

不過,在被問到未來想做什麼故事時,周陽健的回答和許多動畫創作者一樣,「還在構思」。大家都想要做出好的東西,但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時間、積累、以及錢。

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