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作者:風車讀書

有這樣一個女人,她身兼二職,是出類拔萃的法醫;

同時,也是一位備受歡迎的作家。

她的《女法醫手記》,取材于真實命案,那些令人震驚,又發人深思的細節,比很多推理小說更精彩。

另一本暢銷書《漫遊法醫世界》,則是一本“面向大衆的專業讀物”,講述了現代法醫學的方方面面,集科學性和故事性于一爐。

這位女作家,名叫王雪梅。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王雪梅生于1956年,陝西西安人,性格中頗有“關中刀客”的俠氣,和“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的秦腔式豪爽。

她生在一個軍人家庭,早年做過護士,因業務出色,升任護士長。

恢複聯考後,王雪梅考上了西安醫科大學法醫系。

五年大學、三年讀研,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個女法醫碩士。

時年30歲的王雪梅,被最高檢察院聘任為專職法醫。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此後二十多年來,王雪梅參與了很多起疑難案件的司法鑒定。

有一次,她通過一個斷裂的舌骨,斷定一個死去很久的人,是被他人活活掐死。

通過她的判斷,警方順藤摸瓜,最終将殺人兇手繩之以法,犯人的口供,和王雪梅的判斷,全然吻合。

這件事讓王雪梅一下子出了名,當時的媒體,将她描述成一位不怕髒不怕累的勞模:

“腐屍的惡臭,和粉塵化的衣服,令在場的人無不掩鼻。但王雪梅趴在屍水中,摸索着撿起一根根白骨,擺放整齊。U形的舌骨比曲别針大不了多少,王雪梅耐心尋找了半天,終于把它摸出來……”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然而,王雪梅本人,并不贊成這樣的報道:

“我沒覺得有多麼辛苦。法醫的職責,就是讓冤屈的死者得到昭雪,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你們也别把我塑造成苦哈哈的樣子,最好把我的照片拍得漂亮點。我不是什麼勞模,但我确實是美女!”

網上有傳言說,她曾親手解剖了數百具甚至上千具屍體。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對此,王雪梅公開“辟謠”:

“大多數時候,是更年輕的同僚解剖,我在一旁觀看、指導。隻有在同僚解剖得不太好時,我才親自執刀糾正。”

平時,王雪梅對人命關天之事,格外較真,據說得罪了不少同僚。

她多次以難以辯駁的證據,否決了之前其他人作出的司法鑒定;

她尤其反對刑訊逼供,曾憑借法醫學的專業技能,證明一個刑警隊長,刑訊逼供緻人死亡,導緻該刑警隊長身陷囹圄,郁郁而終。

甚至,她不止一次在三更半夜,接到匿名的“死亡電話”。

但她不以為然,堅信邪不壓正。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工作之餘,王雪梅情系筆墨,用一支筆,将法醫的世界,從很多不同角度,呈現給各界讀者。

《女法醫手記》,是她最受歡迎的作品,書中的故事都改編自真實案例,但往往比小說更離奇。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三層樓窗前,梧桐樹葉的一滴血痕,背後是一起兇殺案。

而兇殺的原因,是親密關系中的沖突。

一個男人,用内衣墊着受傷,扼暈了自己曾經愛過的女孩——這樣就不會留下指紋。

然後,他狠狠撞擊女孩的頭部,然後把女孩擲出窗外……

還有一起碎屍案,屍體無頭、無雙臂雙腿。

屍體的表面,也看不出任何有價值的特征。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但是,當法醫剖開了死者的肚子,根據腸道中殘留的糞便,準确判斷出死者生前,最後吃過的食物。

這些食物,包括多種山珍海味。

“死者是個大款”,這個判斷,極大地縮小了對其身份的判定範圍。

這一點,也成為之後命案告破的關鍵。

書中還通過真實的案例,普及了許多常識。

比如,一個人雙臂側平舉,左右中指之間的距離,基本和這個人的身高相同。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是以,對隻有上半身的遺體,法醫也能準确地判定其身高。

再如,從控制糖尿病的特效藥,胰島素,到用來治療痛風的秋水仙堿,都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作害人的毒藥。

其中的罪孽、冤魂和血淚,比比皆是。

讀罷這些案例,我們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世界各國都對很多藥物,進行嚴格管控。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還有屍體本身,也包含着很多細節資訊。

從屍溫,到屍僵和屍瘢,都能非常可靠地“道出”死亡時間。

眼結膜的出血點,則暗示着“機械性窒息而死”的可能。

如果是死于毒藥,哪怕毒物已經被身體代謝掉了,皮膚表面一個小小的真眼,也能被細心的法醫發現。

“屍體從不說謊,很多被害人的遺體,發出無聲的呐喊,控訴自己的遭受的冤屈。一名好法醫,要善于傾聽死者的傾訴,進而給他們一個公道。”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2010年,一個名叫馬躍的大學生,離奇地從地鐵站墜落,觸電身亡。

各種迹象表明,很難看出馬躍有任何自殺動機。

然而,權威機構的法醫鑒定,堅持認為他是自殺。

并且認定:

馬躍血液中無酒精,毒物分析無異常,體表無打擊傷,符合電擊導緻急性呼吸、心髒驟停死亡。據此,可排除他殺和刑事案件。

安監部門也确認,馬躍之死不屬于生産安全事故。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但是,王雪梅認為此案存在疑點:

“死者下颌一3厘米傷口特征顯示,死者生前曾受到一次不緻死的電擊,緻其重心不穩墜落軌道,再次遭電擊、死亡。是以,死者的傷口應為生前傷。”

這樣的判斷,讓先前的辦案人員,乃至地鐵方,都陷入了尴尬。

這個案件,被懸置了兩三年。

但最終,王雪梅的意見,有關部門并未采納。

為枉死者鳴冤,為普通人寫作

這讓王雪梅倍感氣憤——人命關天,豈能如此草率?草率結案,背後更深層的因素,又究竟是什麼?

2013年,王雪梅公開宣布辭職。

“對這一切,我沒有能力改變一絲一毫,那麼,我隻有退出、離開。”

此後幾年,王雪梅的作品,原先曾遍布網絡,到如今,大部分都被删除。

但無論如何,王雪梅對此無怨無悔。

她已出版的其他作品,主要還包括《死亡檔案》、《法醫探案》等,均為法醫題材的紀實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