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特林原本是為救人設計的,但沒想到它卻在戰争中殺人無數

作者:東方點兵

世界聞名的加特林機槍,發明者卻是一位醫生,發明它的目的居然是為了拯救生命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加特林機槍的大名,哪怕是完全不了解軍事的人,肯定也在電影中看過這種好幾個槍管圍成一圈輪流轉着開火的奇特機槍以驚人的射速和火力傾瀉量,将一切敵人掃射得人仰馬翻,這種激烈的槍戰場景毫無疑問讓每一位觀衆看得是熱血沸騰,而這種轉管機槍也成為了各類動作槍戰電影的寵兒,從《終結者2》中掃射警車再到《流浪地球》中的掃射木星,這些經典的電影橋段使得加特林機槍在電影流行文化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你是否知道,大名鼎鼎的加特林機槍,它的發明者居然是一個醫生,最離譜的是他發明加特林機槍的理由居然是為了拯救生命。

加特林原本是為救人設計的,但沒想到它卻在戰争中殺人無數

理查德·喬丹·加特林于1818年出生在美國的一個種植園主/奴隸主家庭,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富二代,也正是家裡有足夠的财富才支撐起了加特林未來的學業,雖然加特林從小就對機械非常感興趣,但是在那個年代醫生比機械行業更有前途、更受社會尊敬,再加上加特林年輕的時候家鄉突然遭受天花瘟疫,這也促使了加特林下定決心去學醫,并且一路念到了醫學博士學位,這麼高的學曆真可以說是人中龍鳳,尤其是在那個年代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加特林原本是為救人設計的,但沒想到它卻在戰争中殺人無數

南北戰争爆發後,加特林醫生自然是收治了許多在戰争中負傷的士兵,南北戰争剛好又是武器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各種新武器都被投入使用,導緻戰争變得比以前更加慘烈,在目睹了太多受傷士兵的慘狀之後,心地善良的加特林醫生産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發明一種武器,讓一個士兵就可以替代100名士兵,這樣以後在戰場上打仗的士兵數量大大減少,這不就可以讓戰争少死很多人嗎?我們今天去看這個想法肯定會感覺非常離譜,但是我們看問題不能脫離時代背景,更不能站在馬後炮的視角下對前人進行毫無理性的批判,更不用說即便是到了今天,不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隻要使用機器人士兵和無人機代替人類士兵就可以讓戰争少死人?難道這些人的觀點就比加特林醫生合理到哪去嗎?

說回到加特林醫生,雖然他選擇了學醫這條路,但是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兒時對機械的那股熱愛,在懸壺濟世的同時,他也在工作之餘鑽研各類機械,還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農用機械修理師和設計師。加特林不是第一個試圖發明機槍的人,實際上這也不是加特林第一次萌生出發明機槍的想法。早在1851年,比利時就有一種蒙蒂格尼排槍,這種槍有37個槍管,每個槍管輪流發射,後來被法國人改進成了25管利飛排槍,同時期也有一種管風琴排槍,也是一堆槍管排列整齊然後輪流發射,這些槍都不足以稱之為真正的機槍,它們本質上就是把幾十把槍放一塊然後輪流發射而已。無論是這些槍械的發明者還是加特林醫生,這些試圖發明機槍的人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子彈的再裝填。

加特林原本是為救人設計的,但沒想到它卻在戰争中殺人無數

當時用的子彈都是分裝彈為主,使用步槍的士兵需要先從槍口往裡面倒入火藥,然後把鉛彈塞進去(需要用一根鐵質通條用力捅進去),然後再把火帽塞到打火砧上,這樣才算是完成了全部裝填流程,步槍都尚且如此複雜,何況機槍。雖然當時紙殼的定裝子彈也開始被大量投入使用,但是機槍上用這玩意同樣不靠譜。

直到南北戰争時期,金屬殼定裝子彈開始被大量運用,加特林醫生總算是趕上好時候了,在1862年他就成功制造出了加特林手搖機槍并且申請了專利,這種機槍有6-12根槍管,通過頂置的彈匣或者彈鼓供彈,每根槍管在轉到頂部的時候裝入一顆子彈,再繼續轉到四點鐘方向時開火,全套流程靠手搖曲柄就可以完成,一分鐘可以發射300發子彈。雖然這個射速在今天來看并不算快,但是在那個大部分大頭兵都在使用前裝式步槍的年代,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實用機槍的加特林機槍無疑是一個大殺器,很快就在戰争中普及開來,隻不過我們都知道,事情的發展方向顯然完全違背了加特林醫生的初衷,這種機槍不僅沒有讓戰争少死人,反而還讓戰争更加殘酷了,但是加特林醫生似乎并沒有是以而沮喪,反而是積極地銷售并改進自己的産品,可能終究還是“他們給的錢太多了”。

加特林原本是為救人設計的,但沒想到它卻在戰争中殺人無數

随着馬克沁機槍的問世,手搖加特林機槍瞬間變得落後起來,雖然加特林博士也在努力推出改進型,但是底子上的落後終究是沒救的,加特林博士本人也于1903年去世。不過,落後的是手搖驅動,而不是加特林轉管原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電力成為了人類社會的重要能源,這時候就有人思考能不能用電力取代人力來驅動加特林機槍,在1915年一台使用電動機的加特林機槍問世,理論射速達到了驚人的7200發/分鐘,可見加特林轉管原理的優越性,隻不過當時機槍使用的是帆布彈帶供彈,帆布彈帶的強度根本無法承受如此高射速下供彈機構的暴力拉扯,于是這個電動加特林也就不了了之了。

加特林原本是為救人設計的,但沒想到它卻在戰争中殺人無數

直到幾十年後,柔性輸彈帶被發明了出來,它可以像傳送帶一樣将子彈源源不斷地輸送進槍械内部,有效解決了困擾電動加特林幾十年的供彈問題。50年代中期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制出了20mm口徑的M-61“火神”機炮,就是使用加特林轉管原理,射速6000發/分,廣泛裝備在F-104、F-4、F-15等美軍主力戰鬥機上,還作為地面高射炮和密集陣近防炮的主炮使用。

加特林原本是為救人設計的,但沒想到它卻在戰争中殺人無數

60年代美國又在其基礎上研制了7.62mm口徑的M134機槍,這就是我們在許多電影中見到的一代經典,隻不過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在電影中看着M134機槍瘋狂掃射而感到熱血沸騰的時候,恐怕不會有人想到,這件戰争機器一開始被發明出來的目的居然是為了拯救生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