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小說,讓人在高速時代可以慢下來思考

作者:中信出版集團

疫情深遠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思考方式,各行各業越來越快地實作由現實轉向虛拟的數字化轉變,人們也越來越适應線上會議、視訊通訊、網購等方式。

2021年10月,馬克·紮克伯格将“元宇宙”概念拉入大衆視野,Facebook宣布改名Meta,立誓在5年後成為一家元宇宙公司,并且将組建一個超過萬人的元宇宙研發團隊。

一時間,對于“元宇宙”的贊揚和批評纏繞交織在一起,形成衆聲喧嘩之勢。

這些新的科技概念,在加速改變着人們的生活,也讓人們在科技時代的裹挾之下充滿焦慮與疑惑。

王威廉短篇小說集新作《野未來》,為時代提供了一種未來的可能性想象。

讀小說,讓人在高速時代可以慢下來思考

《野未來》王威廉 著 2021年7月 中信出版集團

日前,評論家/詩人西川、《十月》雜志副主編宗永平、評論家楊慶祥、小說家王威廉與媒體人餘雅琴就“高速時代的焦慮和反抗”展開了讨論,以下為對談精華。

讀小說,讓人在高速時代可以慢下來思考

西川:我雖然是一個詩人,但是我也觀察中國當代的小說家。威廉他所謂的科幻裡面至少包括了一種對科幻的反思,是以他展示的這一個未來不是遙遠的未來,不是一個無限的、不是一個幽暗的未來,是一個近未來,就是并不太遠的這麼一個未來,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

我也讀到過一些當代中國人寫的科幻文學作品。我就納悶,都高科技到那個程度了,他居然沒有審美,他的飛船裡面怎麼連個畫都不挂,不一定非得挂畫,但是總會有文化的那一塊,總會有有溫度的那一塊。不管你是哪一種生物,你都得有一點溫度才行。

而在威廉的小說裡面我感覺到這樣一種生活的溫度,是以我覺得他既不同于過去傳統的小說家們,也不同于現在我看到的大多數的科幻小說的寫法。

讀小說,讓人在高速時代可以慢下來思考

西川(評論家、詩人)

餘雅琴:回到今天的主題“高速時代的焦慮與反抗”,焦慮、反抗,都和我們曾經所期待的、帶着進步主義觀對科技的看法不一樣。西川老師說過“要允許自己落後時代30秒”,說自己不怎麼用微信或其他社交軟體。在高速時代,您作為個體的感受如何?

西川:我接觸到的科學家們在看待科技和未來的時候,都認為到目前為止,他們所做的研究都是可控的,而所有悲觀的人都是學哲學的、學曆史的,有人文關懷的。于是關于未來的話題,實際上被轉化成理科和文科的鬥争。不管未來是否來到,如果當下有一個大知識界的話,它已經産生的裂痕我們都可以看得到,一個巨大的裂痕。這個裂痕我到現在沒有答案,隻是這麼一個現象。

王威廉:20世紀哲學家提出的科學和人文兩者之間的沖突,還是存在的。今天科學對于人們日常的侵入已經是全方位的了。最明顯的是,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每個人必須掃碼,有一個老大爺沒有智能手機,沒有辦法掃碼、沒有辦法坐車,走了一晚上才走到家。當科技席卷一切的時候,我們有沒有關注過那些無法登上這趟列車的人?

讀小說,讓人在高速時代可以慢下來思考

王威廉(小說家)

既然科技席卷了一切,侵蝕了我們的現實,我努力地想要把這樣的現實書寫出來。我總是覺得有一種被我們忽略的現實,等待着文學去照亮它。

它既跟我們内在的焦慮有關,也跟這個時代的轉型有關。對我們生活在當下的中國人來說,實際上經曆了兩次技術革命,隻是我們沒有覺察到。一次是我們自己内部的,世界已經變了,我們向世界靠攏;一次是我們跟世界一起轉型。這些東西疊加在我們生活中的時候,實際上它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很複雜的東西,是以這些都是作為一個作家應該去把它敞開、寫出來的。

餘雅琴:高科技的便捷便利我們都享受到了,但是科技同時又把人困在裡面,成為囚徒。王威廉老師講到人文精神、文學藝術的确可以把我們暫時性地從這樣一個困境中解脫出來。關于這一點,幾位老師有沒有想法跟我們分享?

楊慶祥:我自己的感受是恐懼,跟朋友們聊天的時候,我經常引用托馬斯·曼在《魔山》裡面的一個緻辭,我們這個時代的感受是什麼?是恐怖。但是恐怖是看不見的,我會反思自己内在的恐懼感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對全球化的想象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廂情願的,我們認為每一個人都能從全球化裡面獲利,但實際上不是。

讀小說,讓人在高速時代可以慢下來思考

楊慶祥(評論家)

前一段時間看一個作家的小說,寫一個人踢球,踢着踢着突然感覺到腦子裡面有一個人按了一個暫停鍵,完了,隻能做一個二流球星了。卡住、阻隔、按下暫停鍵。暫停,是文學藝術、人文最具有創造性的時刻,沒有卡住的時刻就不可能有創造。這是我覺得文學藝術在這樣一個高速旋轉、吞噬一切的時代的一個功用和一個了解。

西川:科技這種東西不能夠成為一個絕對值,它不能被懸空,它必然是跟具體的生活邏輯、具體的曆史邏輯有關系。

我看威廉小說裡面,有一篇文章是他談他對文學的看法,裡面他經常用到一個詞,叫做“人類”。這個詞本身,我從個人的角度來看,覺得這個詞可能需要給它更具體的措辭,實際上還是涉及到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了解,無論科技讓我們飛得多遠,我們生存本身總會把我們拉在這片土地上、把我們按在這片土地上。

宗永平:我覺得即使是面對如此迅捷、如此忙碌的一個時代,文學或者人還是有可以做的事情。有時候我會這樣差別所謂的文理科:科技負責的是我們能夠過什麼日子,是一個物質的基礎的前提,文科生和藝術負責的是我們想過什麼樣的日子,是選擇的問題。

讀小說,讓人在高速時代可以慢下來思考

王威廉:今天活動的标題叫“高速時代的焦慮與反抗”,我想到昆德拉所說的“所有的藝術都是在跟時代的反抗中獲得生命”。

時間變得越來越快,為什麼越來越快?

你在看抖音的時候,每一個抖音小視訊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要從你生命中偷走七秒鐘,你生命中很多時間被偷走了,你會覺得每天變得特别短。好的藝術是讓你慢下來,把你拽住,以這樣的方式跟所謂的時代對抗,讓你改變時間的觀念、生命的觀念,是以《野未來》裡面有很多懷舊的場景,這是我們對于時間的刹車裝置,讓它慢下來。

我們非常自豪,每個人都是唯一的,科技證明你是唯一的,人臉識别可以把你捕捉到,但是這種捕捉也讓你變得不再唯一,讓你變成了跟别的個體一樣的沒有差别的終端。

如果我們都變成一個個終端就特别可悲,我們明明是活生生的、鮮活的、豐富的生命,但是你在系統裡面、你在機器裡面就是一個終端,就是被人臉識别的一個個體。

這就是這個時代做的可以言說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用小說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大家可以看看《野未來》裡面一些人物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去懷舊。

讀小說就是讓我們慢下來來思考一些問題,讓我們在一個高速的時代能夠更多地保全自我。

野未來 王威廉著 思考科技現實與未來的關系 ¥38.5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