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香長安》經典誦讀——《熊的解放:人的救贖之路》

作者:西安網

《書香長安》 經典誦讀

文字傳遞溫暖 聲音撫慰人生

每一本書的存在,都不僅僅是文字簡單的筆記,而是對人心、人性的沖擊與顯現。每一位欣賞者,都可以帶着自己的心情和了解去解讀,我們存在其中,既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書香長安》經典誦讀——《熊的解放:人的救贖之路》

繪畫師:解詩梵

《書香長安》經典誦讀——《熊的解放:人的救贖之路》

《熊的解放:人的救贖之路》節選一

從玉華

墓地不算大,隻有半個籃球場大小,輕輕踱上20步,就能從這頭走到那頭。在距離成都市區26公裡外的龍橋黑熊救護中心,墓地隻占據了一角。

每一頭埋葬在這裡的熊,人們都為它們取了名字,哪怕是在它們入土前的最後一刻。

有一頭熊剛被救護中心的從業人員救出來,還沒來得及踏上草地,就死掉了,在入土時,它被取名“森林”,人們希望這個名字能夠将它帶到天國的森林裡,彌補它從未生活在森林裡的遺憾。

它的石頭上寫着:“Forest,?—03/11/02。”

有一頭名叫“水”的熊,下午4時到達救護中心,晚上8時就死去了。它渾身浮腫,像個大水袋,一個針尖紮下去就會冒水,護士從它晃晃蕩蕩的大肚子裡抽出10多公斤水。盡管在這兒隻活了4個小時,它還是得到了此生可能唯一的名字:“水。”

它的石頭上寫着:“Water,?—02/06/09。”

還有一頭名叫“草莓”的熊,在它很短的生命裡,草莓是它最後的晚餐。還有“KIKI”、“強生”……

90塊石頭的背後,有着90個相似的故事。

這些故事,都與它們身上那個被稱作“膽”的器官有關。“活熊取膽”制藥,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在各地的養熊場裡,它們活着的全部意義就是被用于收集膽汁。它們身上都有一個長年不能愈合的洞,有的插着生了鏽的金屬管或玻璃管,從中流淌出清亮的膽汁。

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它們就大多被禁锢在長1.5米、高0.5米的鐵籠子裡,一天天長大——直到鐵條讓它們不能再長。它們不得不把臉緊貼在窄小的方形食槽口上進食,鐵欄杆把它們的口鼻磨得到處是傷疤。可即便這樣,它們也終日吃不飽,因為養熊場相信,饑餓、口渴能分泌更多的膽汁。

在這樣的小籠子裡,它們隻能終日俯卧或者側卧,轉身、打滾、撓撓癢癢,對它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事。有些養熊場的鐵籠,籠頂鐵栅欄是活動的。在取膽汁時,勞工将鐵栅欄往下壓,直到它們完全無法動彈。有些勞工圖友善,從來就不升起這面鐵栅欄。

每當養熊場的勞工靠近,在籠前伸出鐵鈎,勾住它們的脖頸,它們就凄厲地哀嚎起來。當墨綠色的膽汁被一股股抽取出來時,它們痛苦得大張着嘴,劇烈地喘息,雙眼暴凸,四肢顫抖……在它們的一生中,這樣的酷刑,也許一天要有2~4次,最少30毫升,最多200毫升。抽完膽汁後,它們往往蜷縮在籠中渾身顫栗,亮晶晶的小眼睛上挂着淚。

像它們這樣的“膽熊”,有些因為無法忍受抽膽的痛苦,瘋狂地抓咬籠子,直到滿口潰爛,有的還會精神錯亂,甚至出現自殺行為,把自己的肝腸内髒拉扯出來,狂嚎着揮舞着。遇到這種時候,養熊場就會“冷靜又緊急”地砍下它們的腳掌,剝下它們的皮毛。

為了防止它們因疼痛或者不适而抓撓導管,養熊場還用上了一種叫“鐵馬甲”的刑具。2003年,當一隻棕熊和一隻雜交熊被從天津一家養熊場解救出來,運到救護中心時,從業人員見到了傳說中的鐵馬甲:堅硬的鐵片繞身一匝,它們的肋骨被牢牢固定,一根長柄直抵喉頭,它們終日不能低頭。這樣的馬甲,這兩頭熊穿了整整9年。

編輯:楊婧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