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使用者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我們正迎來“你行你上”的時代

作者:車業雜談

Any Customer can have a car painted any color that he wants,so long as it is black.(任何顧客都可以選擇任何他所中意顔色的汽車,隻要它是黑色的。)

百年前,亨利·福特說出這句話時,不知是出于傲慢還是無奈,卻成為福特發展的轉折點。那個為美國裝上車輪的福特,那個創造出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生産線的福特,最終隻能眼睜睜看着通用汽車一步步蠶食原本屬于福特的市場佔有率。原因無他,消費者想要顔色更加豐富的汽車。

使用者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我們正迎來“你行你上”的時代

一直以來,車企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比較微妙:車企想造出消費者喜歡的車型,卻又認為消費者不懂車;消費者希望買到自己中意的車型,卻又對車企的專業性深信不疑。當我們對某款車型表示出不滿時,常聽到鍵盤俠這樣回複:“你能想到的,車企會想不到嗎?”是啊,車企這麼多專業的技術人才,豈是我們這些門外漢可以指手畫腳的?!

随着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資訊爆炸,懂車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同時,随着汽車産品的疊代,汽車被賦予的功能也越來越多,這也給隻知發動機、變速箱的工程師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是以近幾年,車企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正在悄然改變:車企想造出消費者喜歡的車型,卻不知消費者喜歡什麼;消費者開始對一些車型評頭論足,卻往往沒有更深入的專業性意見。

使用者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我們正迎來“你行你上”的時代

使用者共創,逐漸成為近年來的熱詞,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在反複提及這個詞。是啊,你能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關于使用者共創,筆者認為分為3個階段,随着使用者參與度的提升,車企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也越發緊密。

使用者的自定義

使用者的自定義其實由來已久,比如最早推出彩色車漆的凱迪拉克,就是為了讓使用者能夠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顔色。但随着汽車的普及,消費者五花八門的需求越發難以滿足。比如有的朋友特别鐘情一項配置,這項配置卻隻有頂配車型才有,最後隻能咬牙上頂配,多花了冤枉錢;再比如有的朋友就想體驗手動換擋的樂趣,卻隻有入門款車型才有,最後要麼放棄一些舒适、科技配置,要麼放棄自己的玩車夢。

使用者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我們正迎來“你行你上”的時代

2016年的時候,上汽大通推出了“使用者驅動企業生産”的定制化生産模式,即使用者直接與車企溝通需求,車企進行定制化生産。到了2018年,上汽大通又上線了“蜘蛛智選”選配平台,使用者進行需求定制變得更智能、更便捷。近年來,也有不少車企開始效仿這種生産模式,或推出豐富的選裝件,或推出一些拓展選裝包,滿足消費者千人前面的個性化需求。

使用者定義汽車

一碗菜,在餐館點的和自己做出來的,這種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是以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樂意去傾聽使用者的“指手畫腳”,這一方面長城汽車做得比較突出。2020年的時候,哈弗推出了一款全新SUV,通過網上征名投票的形式最終定名哈弗大狗,後來具體的車型名也是通過類似的形式由使用者投票決定。哈弗大狗的成功,促成了“長城動物園”的誕生,也讓長城汽車開始探索與使用者更深層次的交流。

使用者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我們正迎來“你行你上”的時代

涉及到一些專業用途的車型,對應的使用者圈層往往有更專業的汽車知識,當然也就有更專業的用車需求。比如上個月在廣州車展亮相的坦克300風林火山版,就是長城汽車與頂火車會這個改裝機構共創的一款車型,通過提升底盤、加強硬體等方式,讓整車的越野性能有了較大提升。此外,長城皮卡也與極飛科技啟動全面戰略合作,共創推出了金剛炮新農人版,助力智慧農業落地。相信在未來,這種由使用者定義的汽車,将會越來越多。

使用者定義車企

使用者共創,本質是使用者與車企的需求進行融合,進而實作共赢的一種模式。要說到使用者與車企之間的關系,蔚來稱第二,應該沒人敢稱第一了。我們不斷給汽車賦予更多的功能,無疑就是為了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何不從底層邏輯出發,與車企探讨如何改變生活方式呢?這就是蔚來給汽車行業打開的新思路,讓使用者不在拘泥于某項配置或某款車型,而是與車企共同成長。

使用者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我們正迎來“你行你上”的時代

2018年蔚來赴美上市時,就邀請了蔚來使用者代表團上市敲鐘,這對其他車企來說是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在蔚來随後的發展中,也一直在落實“使用者企業”的理念,不斷讓使用者參與到公司的發展中來。比如2019年時,李斌就拿出5000萬股蔚來股票成立使用者信托,并交給使用者代表進行管理;比如每年的NIO Day,都是由使用者自發做提案,然後所有使用者投票來決定舉辦地。使用者定義車企行不行得通?蔚來超過50%的使用者轉介紹比例或許就是最好的诠釋。

參與感,是使用者共創的關鍵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曾在《參與感》一書中寫到:“消費需求不再固于産品的物化屬性,更多延伸向了社會屬性。今天買東西不再簡單的是能幹什麼,而是我用它能做什麼,能讓我參與到什麼樣新的體驗程序中去。”通過以上幾家車企使用者共創的形式,我們可以看出,使用者參與度越高,品牌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更緊密,相應的品牌忠誠度越高。

使用者想到的,車企未必能想到,我們正迎來“你行你上”的時代

但讓使用者有參與感,并非真的什麼事都聽使用者的,那就真的成指手畫腳了。好的參與感,必定是有一個适應目标消費群體的門檻。舉個例子,有家車企想與使用者共創一款車型,把造型設計的工作交給使用者來參與,顯然這件事大機率要黃的,因為超過了大多數人的參與門檻。而蔚來的李斌之是以敢把使用者信托基金交給使用者代表打理,也正是因為其目标消費群體就是高收入精英人群。先找準自己的定位,再找準使用者的定位,這樣的使用者共創才能實作共赢。

寫在最後

人們常調侃:“You can you up!”

還别說,汽車行業或許正在迎來一個“你行你就上”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