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最美公務員”、惠州市生态環境局惠陽分局局長張敏:愛“較真”的治水女将

作者:星星飛翔
全國“最美公務員”、惠州市生态環境局惠陽分局局長張敏:愛“較真”的治水女将

張敏帶隊開展環保執法檢查。受訪者供圖

惠州市生态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的微信頭像是淡水河,照片中的淡水河清澈、泛光,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好看。她清楚地記得照片的拍攝時間是2019年12月,那時淡水河的污染整治已取得曆史性的突破:紫溪斷面水質從當年11月起徹底消除劣V類。

在1800多個日夜裡,她從環保“門外漢”成長為“專家”,帶領團隊深入淡水河流域大大小小河湧;愛“較真”,堅決不辦人情案、關系案……近日,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公布“最美公務員”評選結果,32名同志被評選确定為“最美公務員”,廣東有一人入選,她就是張敏。

用勤奮腳力補習環保知識

這些年,淡水河水質持續向好,2020年淡水河國考紫溪斷面全年自動監測站均值優于地表水Ⅲ類标準,20多年來首次實作全年穩定達标。根據2021年1—10月監測資料均值顯示,淡水河水質持續改善,16條支流達标率為100%。

“收到河長發來照片那一刻,我激動得難以言表,這是多少人攻堅了多少個日夜後才取得的成果啊!”張敏說,“淡水河既是我們的母親河,又像是需要我們精心呵護的孩子。”

這條發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的河流,途經惠州市惠陽區,在惠城區馬安紫溪彙入西枝江,全長95公裡,其中惠陽段50公裡,因上世紀90年代粗放式的工業發展,由清入濁,陷入“反複治、治反複”的怪圈,水質每況愈下,一度成為臭河。經過治理,淡水河在2012年消除了黑臭,但直至2018年仍未能達标,被中央環保督察列為重點整改問題之一。

自履職那天起,張敏就狠抓淡水河污染治理。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進駐廣東,當時47歲的她暗下決心,要還清曆史欠賬,打好這場治污攻堅的硬仗。

此前,張敏在衛健部門工作多年,環保知識專業又複雜,她便用勤奮和腳力抓緊補課。

“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惡補’,讓自己盡快掌握環保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張敏說,幸運的是,身邊的同僚、專家都樂于傾囊相授,在最短的時間内幫她熟悉業務。

惠州市生态環境局惠陽分局從業人員林劍龍回憶說,環保案件涉及的超标因子、法律法規等問題,她都會問個透,工作到淩晨兩三點是常事。在惠陽區污染防治中心主任黃錦容眼裡,張敏是個行動派,“她會抓住每次專家調研的機會認真請教,包括環保新技術等問題。”

2017年,張敏和團隊深入到淡水河流域大小河湧,查排口、找問題、測水質、尋原因。在将近一年的時間裡,她和同僚通過了解流域供水量、污水處理能力、污水實際處理量,配套管網建設和通水情況,調查分析淡水河上中下遊以及16條一級支流水質變化,對流域300多個入河排污口進行溯源監測,終于把底數摸清、原因查清。經過多個日夜的研判,她和團隊提出“不讓污水入河”的治理目标,并制定出科學系統的達标治理攻堅方案。

方案有了,怎麼落地見效?為此,張敏帶領團隊協調各職能部門和9個鎮街,推動建立“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協同、河長主責、鎮街落實”的高效關聯治水機制,保障攻堅各項任務順利進行。

經過三年攻堅,淡水河共完成了近400項治污工程建設,完成建立擴建12座污水處理廠和一體化處理設施,提标更新1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5.85萬噸/日,建立配套管網426公裡,治理入河排污口363個,如期實作了旱季“污水不入河”的目标。

堅決不辦人情案關系案

在工作中,“較真”成了張敏的标簽。用她的話說便是,打赢環保翻身仗,要“甘做醜人,敢做惡人”。

林劍龍告訴記者,張敏經常與相關部門較真,與排污企業較量,做到問題不解不放過,難題不破不罷休,“正是這種‘較真’讓每個環節嚴格落實到位”。

張敏回憶說,以前有的企業違法違規後,或是請吃送禮走“後門”,或是找關系打招呼。但她深知劃紅線、守底線的重要性,從來不“留情面”,組織團隊開展“夜鷹”、“雷霆”、深惠交叉“百日行動”等專項執法行動,對重點流域重點排污企業,實行車輪式、地毯式交叉檢查執法,嚴厲打擊主觀惡意排污行為。

2019年10月,惠州市生态環境局惠陽分局查處了一起重污染企業暗管偷排違法案件,企業主托人找到張敏請求通融,但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夜鷹”行動開展時,為了避免人情幹擾,隊員直到出發前一刻才知道目的地。

在工作中,張敏也用溫度赢得支援。在治理淡水河過程中,她和環保團隊通過加強技術指導和專家服務提升企業環保意識,得到企業了解和支援,後來200多家重點企業進行了治污設施提标更新。

張敏的“較真”打動了大家。在相關部門、基層鎮街和企業的支援下,環保工作的推進更加順暢。關聯治水機制搭建起來,推動完成一大批截污治污基礎設施建設,并協調解決工業農業面源污染難題。此外,她探索建構立體監測網絡體系,精準掌握企業治污排污動态,實時了解河湧水質變化情況。

如今,張敏依然每天忙碌在生态環境保護的最前線。在淡水河邊走一走,看着惠陽人民散步、釣魚、健身,是她的放松時刻。她覺得看着人們嘴邊挂着笑,能感受到吹着的涼風都帶着“甜”。

“把幹淨清澈的水交給老百姓,是省市區鎮四級關聯治理的結果,所有參與這場攻堅的人,相信都和我一樣激動。”張敏說,“生态環保事業利國利民利社會,雖然比較辛苦,但很值得。”

記者翻開張敏的一篇工作日記,看到她動情地寫道:“以為民之心、赤子情懷守護淡水河,守護一方碧水長青,這是我過去的5年,也是我未來的5年、10年,永遠不變的情懷。”(南方日報記者 藍單 通訊員 李欣 陳丹娜)

來源:南方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