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鹽城最古老的橋,距今已有800年,廢棄已久的橋身長滿雜草

作者:原生态古村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草堰鎮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古鎮,距今已有1800多年,古稱“竹溪”。宋代因範仲淹在此以竹草圍堰,遂更名為“草堰”,地處大豐、東台、興化三地交界之處,不同的文化在這裡彙聚交融。

鹽城最古老的橋,距今已有800年,廢棄已久的橋身長滿雜草

在丁溪村,順着丁溪老街青石路面一直向西走,在道路的盡頭,會看見一座風格古樸早已廢棄不用的古橋-古慶豐橋。這座石拱橋,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間,後在明崇祯年間,清乾隆年間,道光年間,近代又對其重修。但橋身整體大部分依舊是宋朝的遺存,這座橋距今已有800多年, 是鹽阜地區儲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宋代橋梁。

鹽城最古老的橋,距今已有800年,廢棄已久的橋身長滿雜草

石橋橫跨于丁溪河上,橋身早已長滿雜草,想必已廢棄多年,少人行人從上走過。橋下的丁溪河幾近幹涸,水面漂浮着雜草垃圾,如同一條臭水溝。橋身整體為混合架構,橋欄、橋聯石、橋心石、龍門石等齊全,但少數構件被風雨侵蝕得十分嚴重,雕刻的花紋已分辨不清。

鹽城最古老的橋,距今已有800年,廢棄已久的橋身長滿雜草

橋面正中間有一塊四尺見方的黃麻石闆,當地人稱之為“八龍治水”。在橋身兩側,每一側各伸出四個龍頭,意為“八龍治水,消旱去澇”。

鹽城最古老的橋,距今已有800年,廢棄已久的橋身長滿雜草

鹽城是一個水鄉,河網密布,湖蕩交錯,成百上千的河道上,橋是自然不可缺少的。一座橋是一個地方文化的符号,都有一段曆史,一個故事。古慶豐橋坐落在丁溪河上,守着過去,望着未來,承載着丁溪當年的風風雨雨,也記載了丁溪人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