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鴨子的歸宿,大媽們的心願

作者:李慕東坡

草長莺飛花紅柳綠的時節,小區翠湖裡多了兩個不速之客,是一對小鴨子。

公鴨羽毛頭頸部為栗褐色,從兩側眼周開始直到頸側分布着一條綠色的色帶,看着像個大逗号;母鴨全身羽毛呈棕褐色,并綴有暗黑色斑點。

藍天白雲,清風徐來,碧波蕩漾,兩個小鴨子在湖裡捉魚捕蝦,嬉戲追逐,耳鬓厮磨,卿卿我我。

小鴨子從不與人親近,一旦有人前來,便倏然遊走,仿佛在提醒人們:隻可遠看,不可亵玩焉。

業主們茶餘飯後在湖邊遛彎,三三兩兩,對着小鴨子品頭論足,指指點點,插科打诨,平添了許多快樂。

最熱心的是小區裡的大媽們,她們聚在一起,認真讨論小鴨子的身世,姓甚名誰,家庭出身,由誰豢養。

幾經詢問,多方打探。小區物業自然是大媽們光顧最多的地方,門把手愣是被拽壞了一個。

除了勞神費力地跑物業,大媽們在業主微信群裡也先後發了三五遍認領告示,附上了小鴨子的生活照,并且像模像樣地設定了最後認領期限。

無所事事的日子如步履蹒跚的老人,有所期盼的時光卻如白駒過隙。

大媽們設定的最後認領期限轉眼即過。

小鴨子依然在湖水裡悠哉遊哉,對所有人依舊高冷,從不與人互動,永遠與人保持着安全距離。

業主微信群裡發的都是找貓尋狗的消息,全然忘卻了曾經給小鴨子尋親的告示。

某日,業主群有人發文稱,經專業人士鑒定,小鴨子是野鴨,屬于北方常見的綠頭鴨。

而且,小鴨子并不小,它們應該是春天時自己飛到小區翠湖的。

之是以看着小,是因為翠湖面積較大,人們觀看野鴨時距離較遠,産生了視覺誤差。

确認是野鴨之後,大家都很高興。

說明小區環境好,翠湖水質優,而且水裡的魚蝦多,野鴨不愁吃喝。

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大媽們興高之餘,愛心更是泛濫。

這對野鴨子不辭辛苦,遠道而來,舉目無親,我們不照顧誰照顧?

野鴨子就是我們的孫男娣女,必須悉心呵護,倍加珍惜。

于是,翠湖邊上暖心的連續劇上演了。

每天定時定點有人投食,主要是玉米、青菜葉。

說來也怪,自從投食之後,眼見得小鴨子肥壯起來。

偶爾四下無人,小鴨子上得岸來走兩步,竟有了大腹便便的模樣,一副拽來拽去的派頭。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忽一日,夜未央,平地驚雷起。

有業主在群裡說,剛剛酒後歸來,路過湖邊,月黑風高,看見兩個黑影鬼鬼祟祟,手持工具,上蹿下跳,期間夾雜着鴨子的驚叫聲,鴨子恐遭不測。

啊。。。

群裡一片驚訝之聲。

待天明,大媽們率先沖到了湖邊,在草叢裡發現了淩亂的幾根羽毛和幾滴血迹。。。

唉,悲劇還是發生了。

萬幸的是,母鴨躲過了這一劫。

隻是,它對人類的警惕性更高了,與人保持的距離進一步拉大。

時光荏苒,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寒風飄雪。

翠湖裡形單影隻的母鴨成為大媽們的心病。

它在湖裡能度過嚴冬嗎?它為什麼不飛走?是在留戀公鴨嗎?

按照習性,野鴨是要飛到溫暖的黃河流域或長江流域的中部去過冬的。

小鴨子的歸宿,大媽們的心願

野鴨在已經結冰的湖面,右上角是雪堆。

無奈之下,大媽們撥通了野生動物救助站的電話。

不一會兒,救助站的專家帶着專業捕鳥裝置來了,在湖邊仔細觀察了野鴨之後,給出了科學判斷和建議。

由于人類的長期投食喂養,這隻母鴨體重過大,已無法飛行;

救助站把野鴨捕捉回去之後,會登記備案,做健康檢查,并且要注射疫苗;

救助站有專人喂養所有被救助的野生動物;

在明年春天時,救助站會到淨月潭将野鴨放歸大自然。

聽了救助站專家的介紹,大媽們如釋重負,長舒了一口氣,同意把野鴨送到救助站喂養。

在專家的指揮下,大家密切配合,也經過了一些小波折,最終用專業工具安全地捕捉到了野鴨。

再見了,可愛的小鴨子;

再見了,可愛的野鴨子;

歡迎你明年春天再飛回到翠湖做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