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青往事:當年和陝北女子相愛,他說自己的離開毀了初戀的一生

作者:草根茶社

丁連兵是六八屆高中畢業生,也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陝北插隊落戶生活了三年多,後來參軍入伍去了部隊,也就結束了下鄉插隊的生活。人雖然離開了陝北,可他的心一直牽挂着陝北,因為那裡有他的初戀,有他的父老鄉親。

知青往事:當年和陝北女子相愛,他說自己的離開毀了初戀的一生

2018年5月末,丁連兵和三名曾在陝北一起插隊的好朋友重返第二故鄉看望了鄉親們,也見到了他當年的初戀劉大玲。那次從陝北回來以後,丁連兵的心裡一直很難受,沒想到自己的初戀會成為這個樣子,要知道會出現這樣的後果,丁連兵說他甯肯不去當兵,甯肯一輩子紮根陝北當農民。

事情的詳細經過,還要從丁連兵到陝北插隊說起。

據丁連兵回憶,他雖然是六八屆高中畢業生,其實從一九六七年開始就沒有正常上課,到了六八年,基本就沒翻過課本,有時參加一些遊行活動,有時也到市郊的菜隊或生産隊參加支農勞動。大約是六月份,他們就拿到了高中畢業證,說是高中畢業,實際上也就是國中畢業生的文化水準。

畢業後,丁連兵沒去參加任何遊行和批鬥活動,在家呆了幾天,他在街道辦的一家紙盒廠當了五個月臨時工,就響應國家号召,和幾個要好的國中同學一起報名去陝北插隊落戶。他父母的意見不想讓他去陝北,想讓他等一等,看能不能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畢竟他是高中畢業生。丁連兵沒聽父母的意見,他毅然登出了自己的北京戶口,于1969年1月23日坐上了北京開往陝西的知青專列,開啟了他下鄉插隊的知青生涯。

1月27日下午,丁連兵來到陝北延安地區延長縣的馮家屹坮大隊,他和九名北京知青(四男五女)被分派在馮家屹坮大隊第四生産小隊插隊落戶,五名女知青臨時借住在了四隊隊長馮玉成家,丁連兵他們五名男知青借住在小隊會計劉二喜家。

劉二喜是馮家屹坮大隊的文化人,全大隊八百多人就劉二喜和大隊會計馬文山是高小文化,就連大隊書記馮玉平都是文盲。劉二喜家有三個娃娃,老大是個男娃,叫劉洪才,當年二十歲,丁連兵他們五名男知青就和劉洪才同住在那孔新打的土窯裡,同睡一鋪土炕。老二和老三都是女娃,老二叫劉大玲,當年十九歲。老三叫劉二玲,當年十五歲,大玲和二玲同住一孔土窯,也是前兩年剛打的土窯。劉會計和他婆姨住的那空窯洞雖然有些破舊,但很寬敞,土炕還是前後炕,他家沒打那兩孔新窯時,一家五口就擠在這一孔窯洞裡。

劉二喜家的三個娃娃雖然都沒讀過書,可他們都識字,是劉會計從小教他們識字的。識字最多的是劉大玲,她能讀書看報,還會寫信,十六歲那年就到大隊國小當了民辦教師,都有三年的教齡了。

家裡來了北京知青,劉大玲和劉二玲都很高興,她姐妹倆幫着知青們打掃衛生,擺放行李,劉大玲還把她家唯一的暖壺(暖水瓶),送到知青們居住的土窯裡。看着漂亮的姐妹倆忙前忙後,丁連兵他們都很感動。

丁連兵他們剛到陝北,遇到的難題不光是不适應陝北艱苦的生活條件,還有交流上的障礙。陝北老鄉講方言北京知青聽不懂,知青們講國語,老鄉也聽不明白。看知青們和老鄉交流不順暢,劉大玲就主動當了翻譯,她還主動教丁連兵他們學習陝北方言,在陝北方言後面标注國語,制成對照表,這樣就友善了知青們學習陝北方言。漸漸地,知青們大概能聽懂老鄉們說話了,他們也慢慢和劉大玲熟悉起來了。

剛到馮家屹坮大隊那陣子,知青們雖然是在老鄉家裡輪流吃派飯,可劉會計家做了什麼好吃的,都會給丁連兵他們送一些,劉會計的婆姨還把家裡曬幹的紅棗用熱水洗幹淨,讓大玲送給丁連兵他們吃。在丁連兵他們心裡,劉會計一家人都是他們的親人。

轉眼就是一年,經過一年的朝夕相處,劉大玲和丁連兵的關系越來越好,她經常向丁連兵請教自己不明白的問題,還經常找丁連兵借書看,丁連兵在北京帶來的書籍,劉大玲基本都看過了,就連丁連兵在學校讀書時記的筆記,劉大玲都借來看。說句實話,丁連兵在劉會計家借住一年,劉大玲跟他學到了很多知識,對外面的世界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劉大玲心中,丁連兵是個學識淵博的人,好像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劉大玲對丁連兵産生了一種崇拜和愛慕之情。相處久了,丁連兵對劉大玲的印象也越來越好,特别是劉大玲的淳樸善良和熱情,讓丁連兵感到很溫暖很舒心,他發自内心愛上了這個淳樸善良又美麗大方的陝北女子,他曾暗自發誓,今生今世,非劉大玲不娶。

1971年春天,隊裡為知青們修建了新窯洞,成立了知青點,丁連兵他們都搬到知青點生活了,就不在劉會計家借住了。知青們搬家的前一天,劉會計的婆姨還為知青們包了餃子煮了雞蛋,為知青們做了一頓好吃的。飯後,劉會計的婆姨開玩笑說:“你們北京後生都長得這麼好看,我真想留下一個給哦(我)家大玲做女婿。”“大媽,我看丁連兵和大玲姐最般配,幹脆把他留下吧。”一位叫宋清華的知青也笑着開玩笑。丁連兵紅着臉搗了宋清華一拳,不好意思地躲到外邊去了。宋清華沖着丁連兵的背影做了一個鬼臉,小聲說道:“看把你美的,人家大玲姐可是光榮的人民教師,還不一定能看上你呢。”聽了宋清華的話,大家都笑了。

知青往事:當年和陝北女子相愛,他說自己的離開毀了初戀的一生

知青們搬到知青點後,劉大玲經常到知青點來看望大家,實際上她是來看望丁連兵的,因為大家多次看到她偷偷給丁連兵送好吃的。丁連兵也深深感受到了劉大玲對他那份熱烈的愛戀,他也深深陶醉其中。劉大玲還想把她的民辦教師職位讓給丁連兵,理由是丁連兵的教育程度高,對娃娃們的教育有好處。丁連兵卻苦笑着說:“這可不行,我可不想讓旁人瘋言冷語說三道四。再說了,你是咱馮家屹坮國小的模範教師,我沒有教書經驗,校長也不會同意的。”

對于自己家女子和丁連兵戀愛的事情,劉會計和他婆姨雖沒說同意但也沒表示反對,因為丁連兵不光長相好身體棒,他也很勤勞善良,鄉親們都誇他是個好知青,是個好後生。就是因為丁連兵各方面都好,又是北京知青,是以劉會計才有顧慮,他擔心哪一天丁連兵回城了,會把自己家的女子撂在半路上。

1972年秋後(丁連兵好像說的是春天,我印象中每年的征兵都是在秋後或冬季),馮家屹坮大隊得到了一個征兵名額,經過鄉親們和大隊幹部推選,丁連兵成了這個幸運兒,大隊書記馮玉平親自帶他去公社參加了征兵體檢。順利通過了公社和縣裡的體檢,也順利通過了各項考核和政審,丁連兵成了第一個離開馮家屹坮大隊的北京知青,成了人人羨慕的解放軍戰士。

丁連兵離開馮家屹坮大隊的前一天,劉會計的婆姨包了羊肉餃子,劉會計還殺了一隻大公雞,專門設宴為丁連兵餞行。吃罷午飯,劉會計輕輕咳了一聲,說:“連兵,你當兵走了,以後就不要再和哦(我)家大玲有瓜葛了,哦(我)不是說你不好,你當兵複員後就要去城裡工作,大玲就配不上你了。”“我什麼時候都不會變心的,你們要相信我,我退伍後就回來和大玲結婚。”丁連兵很堅決地表态。

劉會計擦了一下眼角的淚水,苦笑着搖了搖頭,沒再說什麼。

帶着鄉親們的祝福和對戀人的不舍,丁連兵離開了馮家屹坮大隊,穿上了綠軍裝,步入了軍營。

到部隊後,丁連兵給劉大玲寫了好幾封信,一封回信也沒收到。新兵訓練結束後,丁連兵又給劉會計寫信,還是沒有回信。後來宋清華給丁連兵回信時透露了一點劉大玲的消息,他說丁連兵入伍三個月後,劉會計就逼着大玲姐去相看對象,大玲姐不同意,劉會計的婆姨又哭又鬧,實在沒辦法,大玲就跟鄰村一個後生定親了。

得到這個消息後,丁連兵心裡難受了很久,到了退伍的時候,他還沒有忘記劉大玲。

退伍前的一個月,丁連兵給劉會計家的大小子劉洪才寄去了一身軍裝和二十塊錢,還寫了一封信,畢竟當年他和劉洪才同住過一孔土窯,同睡過一鋪土炕。很快劉洪才就回信了,他說他爸媽之是以逼着她妹和别人結婚,完全是為了丁連兵好,他還說他們都好,不要挂念。

複員後,丁連兵回到了北京,在海澱區公安分局下屬的派出所工作。後來調到了警察局,不久和本機關一名女同僚結婚,婚後的生活很幸福很和諧。

退休後,丁連兵很想去陝北看看鄉親們,看看劉會計一家,可一想到自己的初戀劉大玲,丁連兵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滋味,他也就打消了去陝北的念頭。

2018年春天,宋清華給丁連兵打電話,他說想去陝北看看,問丁連兵去不去。丁連兵沒加思索,當即答應一起去陝北。5月27日那天,宋清華、丁連兵、張方正、王軍他們四人離開北京去了陝北。

到達馮家屹坮村後,丁連兵他們很感慨,當年他們知青點的窯洞還完好無損,隻是窯裡挂滿了蜘蛛網,好久沒人去過那裡了。村子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排排新式窯洞,再加上寬闊平坦的水泥村路,丁連兵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令人遺憾的是劉會計和他婆姨都不在了,馮隊長也不在了,劉二玲去了縣城的閨女家,劉洪才還在馮家屹坮生活。

丁連兵他們看望了村裡的老人,給劉洪才家買了一些禮物還送了一些錢,丁連兵問劉洪才:“洪才哥,大玲生活的怎麼樣?我想去看看她。”“連兵,哦(我)實話告訴你,大玲生活得不好,你就不要去看她了。”劉洪才說完,眼角濕潤了。

在丁連兵的一再要求下,劉洪才帶着丁連兵他們去了李家溝,劉大玲就嫁在了李家溝。走進劉大玲家的院子,丁連兵他們驚呆了,院子裡亂起八糟的,隻見一位蓬頭垢面的女人圪蹴在窯門口,在自言自語。丁連兵仔細辨認了一下,原來那人就是劉大玲。丁連兵強忍住淚水喊了一聲:“大玲,你看我是誰?你還認識我嗎?”劉大玲擡起眼皮看了丁連兵一眼,她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照樣自言自語、哼哼唧唧。丁連兵仔細聽了半天,原來劉大玲在唱歌,唱的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

聽到這首歌,丁連兵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這首歌就是丁連兵當年教給劉大玲唱的第一首歌。

原來,劉大玲結婚後不久精神上就出現了異常,那時還時好時壞,生下娃娃後,她的病情就嚴重了,延安和西安的大醫院都去過,也沒少吃藥打針,可劉大玲的病情并沒有好轉,并且越來越嚴重了。這麼多年來,劉大玲就是這樣活過來的,她基本就是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也正常吃飯正常睡覺,就是不說話,天天自言自語唱那一首歌。

在馮家屹坮呆了兩天,丁連兵他們和劉洪才就帶着劉大玲來到了北京(劉大玲的丈夫還在外地打工),去了幾家權威醫院,醫生都是無奈地搖頭。在北京呆了十多天,丁連兵他們領着劉洪才和劉大玲遊覽了多個景點,才把他兄妹倆送回陝北。在北京的十多天裡,丁連兵他們沒讓劉洪才花一分錢。

自從知道了劉大玲的情況,丁連兵心裡非常難受,他經常給劉洪才寄錢,拜托他照顧好劉大玲的生活,還說有什麼困難就打電話。

丁連兵含淚講述完他在陝北插隊落戶的往事和劉大玲的情況,他哽咽着說:“要知道會出現這樣的後果,我甯願紮根農村一輩子當一輩子農民,也不會離開馮家屹坮離開劉大玲的。劉大玲是我的初戀,她也成了我心裡永遠的内疚和牽挂,多麼希望劉大玲能恢複正常,能恢複健康,我真後悔當年沒能留在陝北陪伴劉大玲,是我的離開毀了她的一生。”

知青往事:當年和陝北女子相愛,他說自己的離開毀了初戀的一生

事已至此,内疚和後悔也無濟于事了,希望丁連兵能放下心裡的包袱,過好自己的生活,因為你已經盡心盡力了。也希望劉大玲的病情能慢慢恢複,希望她今後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作者:草根作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