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潔篪:中非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真心實意為對方解困纾難

在結束對剛果(布)、塞拉利昂的正式通路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12月6日接受新華社采訪。

一、我們注意到,您此次通路非洲是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剛剛結束後進行的。這次會議最令人矚目的是習近平主席在會議開幕式上宣布了一系列對非合作新舉措。請問中方将如何落實上述舉措?

在不久前結束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提出建構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四點主張,宣布實施“九項工程”,擘畫了未來3年中國對非合作藍圖,完全契合非方需要,受到非方熱烈歡迎。下一步,中方将同非方密切溝通,逐項落實,推動中非合作向高品質、惠民生、可持續方向不斷邁進。

一是堅持團結抗疫,急非方之所急。目前,非洲國家新冠疫苗擷取和接種率普遍較低,疫情風險高企,消除免疫鴻溝、解決疫苗配置設定不公是當務之急。習近平主席宣布再向非洲提供10億劑疫苗,其中6億劑為無償援助,4億劑以中國企業同有關非洲國家聯合生産提供。中方将盡快同非洲國家對接,以靈活方式安排好疫苗供應、運輸等各個環節,助力非洲國家實作非盟确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種疫苗的目标,同時落實好援建10個醫療衛生項目、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等舉措,以實際行動為保障非洲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新貢獻。

二是堅持貼近民生,支援非洲實作經濟複蘇。非洲國家經濟受到疫情嚴重沖擊,恢複增長、改善民生是衆所期盼。中方将在論壇“九項工程”架構下,加快落實契合非洲發展最緊迫需要的舉措,特别是将為非洲農産品輸華建立“綠色通道”,進一步擴大非洲最不發達國家輸華零關稅待遇的産品範圍,提供貿易融資,支援非洲增加對華出口,以實作未來3年從非洲進口3000億美元商品的目标;通過設立“中非民間投資促進平台”促進企業投資,支援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助力非洲工業化;從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增發的特别提款權中拿出一部分轉借給非洲國家,以解非洲燃眉之急。相信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必将為非洲疫後經濟複蘇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推動中非合作轉型更新,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非洲是應對氣候變化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中方将與非方共同倡導綠色低碳理念,按照本屆論壇會議上通過的《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年)》和《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為非洲援助實施綠色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在非洲建設低碳示範區和适應氣候變化示範區,在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提供切實支援,幫助非洲在繼續推進工業化的同時,避開“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中國還将為非洲援助實施數字經濟項目,建設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支援建設中非聯合實驗室、夥伴研究所、科技創新合作基地,攜手拓展“絲路電商”合作,切實幫助非洲國家縮小“數字鴻溝”,趕上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步伐。

四是捍衛公平正義,維護中非和開發中國家共同利益。百年變局背景之下,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遭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的逆流,非洲作為開發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在這方面深受其苦。中非雙方要密切溝通交流、加強協作,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堅持中非雙方和廣大開發中國家的正當主張,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方願同非方共同推動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全球發展倡議”和“支援非洲發展夥伴倡議”,形成國際社會支援非洲發展更強合力。

二、國際社會對美國即将舉辦的“上司人民主峰會”有很多議論。有關什麼是真民主、好民主的讨論十分熱烈,請問您有何看法?

民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不同國家、民族都對民主進行了思考、探索和實踐。民本思想貫穿中國幾千年思想和政治史,也是新時代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民主在世界多國都經曆了不斷發展的過程,也還将繼續完善,沒有哪種民主是終極不變的民主。

真正的民主,是人民當家做主。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實作民主的途徑是多樣的,絕非隻有西方民主這一種模式。評價一國民主好壞的唯一标準是實作人民幸福、人民滿意。

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從來不是哪一國的專利。有的國家不尊重國際民主協商,按一己标準指定誰是“民主國家”、誰有資格參加所謂“民主峰會”,打着民主的幌子,行非民主之事,實際上是對民主精神的背叛。這隻會在全球煽動意識形态沖突和陣營對抗,與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大勢南轅北轍,當然會引起國際社會的疑慮和不滿。

民主應該紮根于本國思想、文化、社會和經濟發展現實中,不能外來強加,更不應成為霸權工具。有些國家不尊重别國主權,熱衷“輸出民主”,甚至對外發動戰争,嚴重破壞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國際關系中的一系列慘痛教訓反複證明,外來強加民主遺禍無窮,輕則水土不服、社會動蕩、民生凋敝,重則家國破碎、流血沖突、難民流離。廣大開發中國家早就認清了強加美式“民主”的危害,要求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呼聲日益高漲,維護主權、反對外來幹涉,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決心更加堅定。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世界百年變局向縱深發展。全球性問題更加需要國際社會超越不同制度分歧,加強平等協商,實作包容互信、協調合作,更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願同非洲和世界各國一道,進一步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為世界和平發展事業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貢獻。

三、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際交往受到影響,但中國對非洲外交力度不減。您對此有何評價?

中國是最大的開發中國家,非洲是開發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曆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體。中國高度重視非洲在外交全局的重要位置,把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石,這是中方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越是在複雜困難的局勢下,我們越重視非洲,投入力度不減,合作勢頭不降,在國際對非合作中獨樹一幟。其中的原因,一是中非真誠友好。中非開啟外交關系65年來,中非情誼曆經風雲變幻的考驗,曆久彌新。二是中非有團結互助的傳統。中國與非洲,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任何艱難險阻,都會真心實意為對方解困纾難。在中國疫情發生之初,非洲國家竭盡所能向我們提供幫助,讓全體中國人民深受感動。在非洲面臨疫情沖擊,亟需援手的時候,我們堅決同非洲兄弟站在一起,支援非洲戰勝疫情,實作經濟複蘇。三是中非有共謀發展的需要。中非都是開發中國家,都面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務。長期以來,中方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向非洲提供支援,實施了基礎設施、農業、制造業等項目,受到普遍好評。非洲也為保證中國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中非雙方将抓緊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成果,讓雙方人民盡早享受到中非合作的實惠。四是中非是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同盟軍。中國堅定支援非洲國家反對外來幹涉,自主探索符合國情發展道路的努力,非洲在涉及台灣、人權、國際組織競選等方面給予中方寶貴支援。目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淩行徑突出,中非更需要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好開發中國家整體利益。雙方一緻同意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場合的協調配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恐怖主義、世貿組織改革等重大挑戰,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中非合作大有可為,前進的步伐不能也不會因為疫情而停下。我們将繼續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和不便,團結協作、在建構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