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表情”屢破大要案,這位女警榮立一等功……

作者:光明網

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12月2日公布“最美公務員”評選結果,山東省青島市警察局刑事警察支隊五大隊一中隊中隊長、警務技術一級主管林燕榜上有名,而且是山東唯一。

除了這次獲評的“最美公務員”,林燕還是青島市警察局刑警支隊技術處心理測試及檔案檢驗進階工程師,青島市警察局心理測試技術學術帶頭人,全國刑事技術青年人才、山東省刑事技術青年人才、齊魯公安英才标兵型人才,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心理測試委員會委員。

林燕曾多次立功受獎,榮獲青島市各行業傑出的女人、山東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标兵、全省公安機關“齊魯先鋒警員”等榮譽稱号。

“微表情”屢破大要案,這位女警榮立一等功……

這位溫柔端莊的女刑警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呢?

“讀心神探”

林燕堅持偵查型測謊路線,一台小巧的多道測試儀被她充分開發放大了隐蔽資訊探查功能,她從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犯罪嫌疑人,積極在案件偵辦過程中查找屍體、查找物證、查找現場、查找動機、查找案件相關人,将多道測試儀的神奇功能發揮得淋漓盡緻,使陷入瓶頸的偵查工作撥雲見日。

2015年至2018年間,某市先後有3名成年男子失蹤,嫌疑目标指向同一個人,但由于缺乏證據,案子始終未破。2019年,犯罪嫌疑人到案後隻承認殺死了其中2人,而對另一名失蹤人的案子拒不認罪,稱失蹤人被别人帶走了,下落不明。找不到屍體就無法懲辦殺人惡魔,案件陷入僵局。林燕受邀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測試,通過測試認定其在車上殺人,沒有其他同夥,并且屍體全都埋在他家院子裡的兩個區域内。測試給嫌疑人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警方順利找到所有屍體,還帶破了另外一起殺人案,殺人惡魔終于受到法律的嚴懲。

2019年4月,青島市某區商業街的古井内發現了一具腐敗女屍,經查系三年前失蹤的馬某,青島市公安機關遂立案偵查。嫌疑人到案後拒絕供認殺人事實,供述的兩人見面現場也不符合殺人作案的條件。林燕對其進行了測試,及時揭露其謊言,探查出殺人、分屍現場以及作案工具和手機等關鍵物證的下落。據此,技術人員馬上勘查現場,從現場成功擷取死者的DNA。

從無到有,從暗到明,林燕通過工作讓作案人原形畢露,讓隐匿的證據浮出水面,為案件的審查訴訟發揮了關鍵作用。

林燕作為主要研究人員開展的微反應心理測試技術研究在全國領先。早在2011年,林燕的科研團隊就建立了全國首個微反應實驗室,将微表情、微動作、微語義以及眼動、瞳孔、聲音、皮溫等名額全部納入研究體系,确立了非實體接觸式測謊的研究理念。

林燕在實戰中将微反應心理測試技術與心理測試技術結合形成雙測工作模式,攻克了諸多測試盲區,并在實戰中取得突出業績,實戰驗證準确率超過多道測試儀。

2015年,林燕在偵辦一起綁架殺人案中,開創性地将三維地圖街景引入心理測試中,她搜尋了25公裡範圍,成功找到被害人的骨灰。林燕将國外的地圖測試法加入新技術手段的創新之舉,受到業界的高度評價。

心理測試的過程表面上看配合流暢、平淡無奇,其實每一次測試都面臨着無法預知的挑戰。然而,為了受害人及其家屬的期盼,為了戰友們舍生忘死的付出,為了公平正義的伸張,林燕從未退縮。

林燕曾測試綁架殺人案的兩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這是兩個反偵查能力極強的犯罪嫌疑人。他們曾預謀殺死同夥以自保,企圖以爆炸的方式越獄。一個目露兇光,一個狡猾多端,都不時流露出挑釁的神情。被測人在測試臨近尾聲時,自知被林燕找到了他們埋藏屍骨所在位置,向她投來兇惡仇視的目光,兩人四目相對直接對抗長達10幾秒,最後以被測人目光逃離告終。

電影《獵心》三部曲原型

2021年4月16日,根據真實案件改編創作的優秀公安題材影片《獵心》三部曲相繼在全國上映,片中原型就是青島市警察局刑警支隊心理測試技術專家林燕及其團隊。

“微表情”屢破大要案,這位女警榮立一等功……

林燕從2002年開始便從事刑事技術工作,運用心理測試協助刑事案件的偵查。“通俗地講就是測謊,目前在中國還不能作為證據來使用,但對案件的偵查有很大的作用。”林燕說,心理測試主要有兩部分功能,一是測謊,包括排除嫌疑人,找到真正的犯罪分子;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找物證,通過交談的方式,從犯罪嫌疑人口裡找到隐藏在内心深處的秘密。

“微表情”屢破大要案,這位女警榮立一等功……

2010年底,當美劇《LIETOME》中提出“微表情”這一概念時,現實應用離美劇的演繹還相差甚遠,但這個概念激發了林燕把“微表情”應用于心理測試的探索激情。常言道,人心難測,這也給掌握“微表情”技術帶來極大難度。

林燕不信這個邪,她開始查閱資料,拜師求教,在“微反應”技術開發和應有上艱難探索。先後攻克了微表情、微動作、微語義以及聲音、眼動等諸多測謊盲區,設計制作了眼動自動追蹤探頭,以及眼動、瞳孔等自動采集分析等諸多應有軟體,建立出國内首個真正的“大測謊”,填補國内空白。

運用這一技術,林燕和她的團隊在刑事偵查中屢破大要案。其中林燕主測案件520多起,測試1020餘人次。作為全省心測專家先後多次協助威海、濰坊、煙台、臨沂、東營等地公安機關以及海警、檢察機關、港務公安等進行心理測試,直接破獲殺人、爆炸、放火、投毒、盜竊等重大、疑難案件90餘起。

體驗:8分鐘測出記者母親姓氏

據媒體早前報道,在“微反應實驗室”裡,林燕給媒體記者簡單示範了一下她的工作過程,這個題目是判斷現場一名同行記者母親的姓氏。她首先讓記者列出了包含母親姓氏的總共10個姓氏範圍,然後給記者戴上“測謊儀”的各種裝置。

“你母親姓王嗎?”“你母親姓李嗎?”……林燕先是挨個将這10個姓氏問了一遍,過程中她除了看電腦上的監測資料,還不斷擡起眼睛觀察記者的表情變化。記者對這10個問題的回答都是“不是”,表情也沒有什麼變化。接着第二輪,林燕隻挑了4個姓氏重複提問,并且打亂了順序重複詢問同一個問題,被檢測的記者依然平靜地回答“不是”。第8分鐘,林燕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她已經知道答案了,随後準确說出了這名記者母親的姓氏。

“你雖然感覺自己沒有變化,但你的檢測名額卻并不一樣,每當我問到你母親那個姓氏的時候,你有個名額和其他的不一樣。還有一次我詢問你的時候,你臉上有個細微的不耐煩的表情,這說明你讨厭我問你這個姓氏。”林燕說,通過這些綜合分析,就不難得出結論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自己明明沒犯錯誤,也會因為心理原因而緊張的時候,這樣會不會被誤解呢?”記者問。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林燕說,這種類型的緊張雖然也會在名額上有反映,但這種反映在她眼裡是正常的,是能經得起檢測的。她工作中經常能排除被檢測人的嫌疑,明明不是這個人幹的,但是在被檢測的時候卻緊張得全身發抖、心跳加快等,甚至還有心理素質不好的人會緊張到暈倒。但經過檢測,沒有做這件事,你的腦子裡就沒有殘留的記憶,就不會被檢測到。

記者:你看我這個眼神代表什麼?(采訪到最後,記者和林燕對視了一個眼神)

林燕:應該是讓我猜猜你此刻在想什麼吧。你應該是在想問我一些和工作關系不大事情,想更深入了解我。

記者:的确如此,你是怎麼判斷的?

林燕:一般隻要和别人對話三五分鐘,并且用心觀察,我基本就能猜出對方的心思,這是我常年養成的工作習慣。

記者:你會不會玩“殺人遊戲”等,生活中在家裡會不會看出老公私藏“小金庫”?

林燕:我不會玩‘殺人遊戲’,但我估計如果玩,我應該屬于比較厲害的玩家,因為我和别人打牌時,基本能猜出他們手中的底牌是真的很好還是忽悠人。另外,工作和生活一定要分開,我一般不會把測謊帶進生活裡。生活中唯一能用到測謊的地方就是逛街時砍價,我的砍價成功率一般比較高。

“微表情”屢破大要案,這位女警榮立一等功……

資料圖

來源: 山東長安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