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零食風口将至?家長可沒那麼好說話

作者:錦鯉财經
兒童零食風口将至?家長可沒那麼好說話

大白兔奶糖、好多魚、娃哈哈…充斥了整個童年,伫立街邊的小推車,随處可見的小超市,總是吸引小孩子成群結伴買上幾樣零食,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可是現在的小孩子并沒有這樣的自由,畢竟當年辣條不離手的年輕人當了家長以後對零食問題極為敏感。

2020年5月17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正式釋出《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标準,首次對兒童零食概念、兒童零食營養健康要求以及兒童零食安全性提出要求,讓“兒童零食”這個名詞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一時間新晉品牌呈湧現潮,資本大力助推賽道發展。

近日,新銳兒童零食品牌哆貓貓已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溫氏資本領投,老股東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加注跟投,自成立後短短一年時間内,目前已經完成了五輪融資。

賽道熱起來了,但是家長真的會買賬嗎?

兒童零食,正值藍海?

零食最開始沒有年齡的界限,普遍大衆認為成人可以吃的零食小孩子就可以吃,誰小時候沒有吃過薯片,沒有喝過可樂呢?但是近幾年兒童零食的風很大,零食行業開始發展專屬于兒童的零食,一些新晉兒童品牌也借着東風開始活躍起來。但是零食賽道聚焦于兒童零食,卻沒有一個品牌可以像“大白兔奶糖”一樣家喻戶曉。

大白兔奶糖可謂是兒童零食界的鼻祖,62歲的高齡承載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回憶,轉折點來到了07年,“甲醛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讓大白兔奶糖從菲律賓、新加坡和香港等多地被下架,随後冠生園公司對國内的大白兔奶糖進行召回和下架,自此之後重新上架的大白兔奶糖就逐漸消失在大衆的視野。

一代巨星隕落,卻遲遲沒有新星閃爍。

統一、旺旺、達利、喜之郎、娃哈哈等也是兒童零食界的元老,30多年的發展卻并沒有給這個賽道帶來新生力量,讓兒童零食行業長久遭遇空窗,來來去去也不過幾種,果凍、雪餅、海苔……和隔壁的膨化餅幹賽道的快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直到近幾年,兒童零食開始孕育新生幼芽,16年11月嬰童食品品牌“寶寶饞了”創立,19年7月兒童奶酪品牌“秒飛”成立,20年初嬰幼兒零輔食品牌“窩小牙”成立……特别是自兒童零食團标釋出後,三隻松鼠、百草味和良品鋪子等頭部迅速新增兒童零食子品牌,新晉品牌也呈湧現潮,兒童零食俨然變成了資本眼中的“香饽饽”。

兒童零食風口将至?家長可沒那麼好說話

良品鋪子的子品牌“良品小食仙”自去年5月入局兒童零食後暫拔頭籌,前三個季度全管道營收4.08億元,除了将部分成人零食兒童化以外,在成立的一年的時間内對外公布了42款子品牌産品,其中一款0添加白砂糖、蔗糖的棒棒糖銷量最佳。而三隻松鼠旗下“小鹿藍藍”也獲佳績,營收僅次“良品小食仙”達3.32億元,相較于良品鋪子以品種多樣取勝,小鹿藍藍則是針對不同年齡段做出更加精細化的産品。

雖然小鹿藍藍和小食仙有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為其背書,但新晉品牌也不甘示弱,兒童健康食品品牌“小黃象”在今年三月完成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其首款網紅産品威化餅幹,曾30天内複購率達到17%,也在天貓雙十一威化類目單品銷售中奪冠,其最出名的谷氣麥片系列以“三無”和“三低”為噱頭,廣受新時代家長的歡迎。

其他品牌寶寶饞了、窩小芽在五個月内分别拿到了3、2輪融資,而新秀品牌滿分牛牛、蔬格樂等在成立之初就斬獲了千萬元投資。

兒童零食發展勢頭迅猛,不少資本紛紛入局,所謂一片藍海之下,本質是兒童零食行業的多年以來,發展速度脫離正常速度,現如今一度死氣沉沉的兒童零食行業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試圖開啟這一新賽道的商業藍圖。

資本看好,家長不一定買賬

三孩政策的出台讓資本早早開始布局兒童相關的行業,加上兒童零食團标的釋出徹底将兒童零食行業立體化,讓零食行業有了年齡之分,兒童零食作為新賽道暫且尚不擁擠,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引來不少資本争相入局。

根據華映資本估算,兒童零食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有望達到210億美元(約合1500億元人民币)。從增速角度來看,兒童零食預計未來5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3.7%,高于休閑零食未來5年7.8%的複合年均增長率。

但資本入局需趁早,因為兒童零食行業尚且年輕,還需要經受新一代年輕家長們的考驗,才真正得以在這個賽道立足。

零食占據了商超的半壁江山,年輕人用一包樂事薯片和一瓶百事可樂開啟追劇之旅,而一包牛奶和一袋奶糖會使小孩子歡呼雀躍,本來快樂很簡單,但是偏偏這屆家長很難帶,極度關注零食的營養成分,讓很多兒童零食品牌加速成長,同時兒童零食也變成了健康營養的代表。

作為兒童零食賽道的“金主爸爸”,家長們有着近乎嚴苛的标準,與自身的盲目跟風消費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給孩子挑選零食時,紛紛化身為成分黨,安全黨,稍有不認同便會放棄尋找下一個替代産品。是以迎合家長群體喜好和追逐熱點的營銷邏輯顯然行不通,畢竟涉及到孩子,他們就會立馬變得冷靜與認真,并不會輕易買賬。

嬰童食品品牌“小鹿藍藍”負責人李子明在采訪時就提到,“60%以上的寶媽在給寶寶選零輔食時,首先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産品的配料表,是以他們會更加注重對産品的研究,比如産品是否做到了無添加,是否能夠補充除奶粉、輔食之外的寶寶所需的營養。”

深受“垃圾食品”毒害的年輕一代家長們,不再相信零食的安全與健康,因為無法聚焦産品生産過程,是以家長群體就将重點聚焦到了産品本身,對産品品牌以及成分的挑選更加嚴格。由此,“少鹽、少油、少糖、無添加”成了兒童零食行業的标準,添加益生菌促進腸道消化的産品會更加受歡迎。

但嚴防死打的家長群體依舊遭遇滑鐵盧,不完善的制度标準仍是零食行業的硬傷。根據黑貓投訴平台顯示,有關小鹿藍藍的投訴已經有了13條,其中10條投訴都聲稱小鹿藍藍的食品中出現頭發、塑膠等異物。究其原因小鹿藍藍的産品皆是代工廠生産,這些代工廠皆因生産不合格被多次處罰,可想而知,其所代生産的産品很難有品質保證。

兒童零食風口将至?家長可沒那麼好說話

兒童零食的賽道曆久彌新,資本瘋狂湧入,但仍舊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想要徹底和成人零食分隔開來,做專屬于兒童的零食,改變和創新都是必然,畢竟這屆家長可不會輕易買賬。

再造“大白兔” 注定一場空?

這一屆家長給了兒童零食許多機會,同時也成了行業發展的最大“攔路虎”,畢竟90後的新手父母對兒童零食的要求極高,從産品的包裝到産品的品質再到産品的成分都有不同的需求。時代在改變,以前的市場空白造就了大白兔,堪稱是躺赢,完全不具備可複制性,現在這個環境下,大白兔也不行了,其他品牌更需要考慮的是零食的配方更新。

消費習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小時候的零食成了獨屬于8090的回憶,現如今低鹽海苔、高鈣奶酪棒、蔬菜小餅幹、0糖棒棒糖……成了兒童零食界的新寵,看名字就足夠營養健康,也成為了兒童零食創新的大趨勢。

這種趨勢最先展現在國外的兒童零食,在兒童零食團标釋出以前,家長群體們對國外的嬰童産品有高品質的天然濾鏡,雖然價格相對昂貴,但是“一切為了孩子”的年輕父母并不在乎。《白皮書》發現,國外零食凸顯産品差異化有三個小妙招,第一是營養成分更新,比如主打高蛋白、低糖、全谷物、有機等;第二是健康的加工方式,比如簡單烘焙、非油炸等;第三是借助便捷有趣的包裝吸引小朋友。

這讓國内的很多兒童零食的創新非常“洋化”,不再是正常的混合堅果、果凍、牛奶巧克力……最受90後和Z時代年輕家長們歡迎的零食變成了泡芙、溶溶豆、果肉條等,泡芙和溶豆的市場佔有率較高,兩者占到了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并且兩者的增速也十分亮眼,均保持在65%以上。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除了酸奶溶豆、水果溶豆,還有益生菌溶豆、每日堅果溶豆等,還有很多品牌推出“0添加糖、0添加色素、0添加防腐劑、0添加鹽”的溶豆,備受家長們的喜愛,銷量非常可觀。

兒童零食風口将至?家長可沒那麼好說話

小小溶豆有着廣闊的市場,與“0卡0糖0脂”的元氣森林用同樣的模式打開市場,但遺憾的是,事實上元氣森林并不是無糖,溶豆也不全是0添加。溶豆品牌的執行标準沒有統一,使用固體飲料标準的品牌并不在少數,和嬰幼兒米粉遵循國家标準不同,市面上的溶豆産品的品質參差不齊,并不具有規範有序的市場标準。

這也間接說明了兒童零食行業發展尚不成熟,産品的執行标準還沒有統一,0-3歲賽道有巨頭把控,但 3-12 歲市場仍有空白,長期處于同質化嚴重和研發乏力階段,想要打破這一現狀,讓兒童零食想要成為風口,必須要從原來的粗放式發展,變成更加精細化的配方成分疊代更新發展,才有可能将兒童零食拽出沼澤,而這必定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戰役。

錦鯉财經,深度有趣好運氣。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