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想改造家》的一期節目最近引起熱議。
在這期名為“甘肅農村土房重建後變夢幻田園居”的節目中,務農老伯希望能夠将自己的土房改造成小洋樓,不僅能夠抵禦西北冬天的寒冷,還能讓兒女們退休後可以回到農村居住。
但最終設計師卻把房子改造成了紅磚房,是以被網友吐槽為“夢想改造家的最差設計出現了”。
呼聲最高的質疑包括,“紅磚透風冬天肯定更冷”,“農村都是四方的院子,不興圓形的”,“設計師不顧老人的需求,隻顧遵循自我的審美”等等,最受诟病的還是這期節目高達132萬的裝修費用,在旁觀者看來,這完全是坑了農村老人的畢生積蓄。
面對争議,《夢想改造家》官方出面回應,表示節目中呈現的是尚未完成的房子,将在明年開春繼續完善,并且裝修花費也由節目組和委托人子女各承擔一半。改造委托人也表示,要等到入住後才能客觀評價房屋對好壞。而設計師本人則一直處于沉默中。
這并非《夢想改造家》第一次陷入争議,這檔被譽為“寶藏綜藝”的家裝節目,在給許多人帶去家裝夢想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輿論的矛頭所向。
《夢想改造家》上一次陷入如此巨大的輿論争議,還是在幾年前,隻不過上次幾乎大部分網友都站在設計師這一邊。
引起熱議的,是日本設計師青山周平為北京胡同裡的一座35平小屋做的改造。這座狹小的房子裡居住了五口人,雜七雜八的生活用品擠滿了原本就不寬敞的空間,一家人日常生活起居極為不便,委托人夫婦甚至隻能分房睡。
為了更好地為委托人一家改造房子,青山周平提前與一家人同吃同住24小時。
最後設計出了讓觀衆驚歎的房子,用仿佛魔法的手筆,将不透光又不宜居的老房子變成了讓人想要立即拎包入住的夢想之家,設計極具巧思,又很有美感。
在改造的同時,青山周平為了解決采光問題,還将鄰居家3.1平米的小屋一起改了,院子外的小屋變得能夠伸縮,讓人真正感歎設計的力量。
節目播出後一段時間,又對這家人進行了回訪,試圖了解當這家人真的搬進新房後,生活是否真的能夠得到改善。然而令觀衆大跌眼鏡的是,原本的完美居所已經面目全非,再度變得擁擠不堪。
各式各樣的雜物再度占領了原本就不寬裕的空間。屋主挂上杆子曬衣服,使得青山周平的采光設計形同虛設。
而那個讓人驚歎的餐廚設計也命運相似,門口被堆滿了雜物,讓人覺得惋惜。
如果說這一期節目的輿論争議主要集中于委托人浪費了青山周平的良苦用心,那麼另一期受到争議的《夢想改造家》,則更多在于委托人對于設計師改造的不滿。
2017年1月,一位網友在天涯發帖《改造夢想家滿滿的都是套路》,這位網友稱自己參加了《夢想改造家》第三季的節目,雖然節目播出後效果很好,但是真正需要入住改造房屋的委托人一家卻感到非常失望。
據這位爆料者稱,雖然房屋改造得很好看,但宜居性卻很差,“房子裡弄得就像一個攝影棚,所有的東西都是擺設,不符合正常生活的需要。”
他提到,入住後發現屋頂的草被設計,已經都枯死了;踢腳線安裝不好,地闆都鼓了起來;櫃子和門的品質很差,已經都開裂了;衛生間的牆上挖了一排天窗,不考慮冬天洗澡的保暖問題;為生病的委托人母親設計的床,是闆材拼接的床櫃,上面居然隻鋪了一層墊子……
最後他總結道,其實《夢想改造家》節目組是沒有人會對品質負責的,“設計隻管設計,施工隻管施工”。
客觀來說,《夢想改造家》大多數節目的效果仍然不錯,每一季的豆瓣評分都在8.8分以上,也說明了觀衆對于這檔節目的喜愛。
不過,如果聯想到普通人在裝修時會碰到的種種難題,就不難了解為什麼《夢想改造家》作為一檔以家裝改造為主題的節目,即便再小心翼翼,也難免會陷入因設計細節、理念、居住體驗而引起的種種紛争。
事實上,這也是大多國産家裝節目需要面對的困境。
如果要追溯國内比較早的家裝類節目,《交換空間》絕對是躍入許多人腦海的第一個名字。這檔2005年開播的裝修節目,成為不少國人對于家裝審美的啟蒙。
2014-2015年左右,國内掀起一股家裝節目熱潮,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夢想改造家》就是于2014年7月30日在東方衛視首播。當時網上甚至流傳着一種說法,“北有《暖暖的新家》,南有《夢想改造家》”。
除了這兩檔節目,國内叫得上名字的家裝節目還包括《百變吧星居》《wuli屋裡變》《漂亮的房子》《就匠變新家》《大夢小家》《設計理想家》《WOW 新家》《嗨我的新家》《美好生活家》……
改造家裝,聽起來是非常不錯的主意,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大大小小的執行問題,進而引發各種難以調和的沖突。
其中最為普遍的,可能就是設計師風格與業主個人審美之間的沖突,即便是老牌節目《交換空間》也屢屢陷入類似争議,比如一對想要改造婚房的小夫妻,家被改造成了如靈堂一樣的全黑白色調房間,女主人當場落淚。
若幹年後,大家再度回看《交換空間》,不難發現許多當年看來非常羨慕如今看來不明是以的設計。
比如在婚房裡裝上一個類似于帳篷的裝置,在客廳背景牆上裝水龍頭,在牆上貼略顯詭異的廣西火柴人跳舞桌面。有些業主比較直白,會直接評價“太土了”,也有的業主不友善在節目裡發火,但看房過程中一直面色鐵青。
如果是裝修風格不符合期待,還可以解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但也有不少家裝類節目的改造隻顧及驚豔的節目效果,卻沒有真正考慮業主的入住體驗。
一位名為“暖暖新家不暖心”的網友曾在豆瓣發帖吐槽,她于2016年入選參加《暖暖的新家》節目,卻沒想到這次家裝經曆給他們一家帶去了無盡的煩惱。
在裝修過程中,“因為節目組找的施勞工員野蠻施工、噪聲擾民、胡亂堆放建築材料、建築垃圾随意丢棄等問題,家人每天都要往工地跑,與鄰居、居委會、城管溝通協調,自掏腰包繳納城管罰款。”
不僅如此,節目組還指定委托人去某些店鋪購買家具、電器和燈具,雖然委托人自己找到了成本效益更高、更實用,同時設計和節目組指定款式差不多的産品,卻被節目組以各種理由拒絕,“電視台人員變得很不耐煩,最後直接回複必須按照清單買,不買就扣押金。”
最終收房時,業主一家發現了許多問題,“所有家具不做封邊處理;甲醛超标嚴重,站在院子裡都能嗆得頭暈腦漲;櫥櫃不做隔闆;門框窗框與牆體之間存在足以放下手指的空隙;地面不平緻使門無法開合;地面貼磚多處空鼓;主房門與房頂之間牆體為雙層中空石膏闆;門框下框懸空;櫃子内部及頂部存在許多釘子頭;廚房石材台面邊緣不做打磨,粗糙剌手;衣櫃門扇開合困難……”
這位網友曬出了自己家牆壁滲水的問題
盡管如此,為了能夠拿到節目組退還的押金,一家人還是不得不對着鏡頭表演了一場皆大歡喜的收房段落。
雖然屢屢陷入争議,但這些家裝節目仍然大受年輕人歡迎。《夢想改造家》作為一檔常青家裝節目,也已經熱播至第八年了,幾期溫馨感動的案例如“忘不了的家”、“害怕未來的家”在社會層面的反應十分強烈,本間貴史、史南橋等設計師也憑借高超功力俘獲了一衆粉絲。
除了國産家裝節目,一些日本的改造節目如《全能家居改造王》在短視訊平台上的點選量也非常高,這些家居改造類視訊已成了當代年輕人最愛的下飯綜藝之一。
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歡看家裝改造類節目?
表面上來看,我們喜歡看家居改造視訊中改造前後天差地别的房屋設計,實際上大家或許是在尋找一種壓力的治愈與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每個人都能多多少少在《夢想改造家》的主人公身上看到一部分自己,困于各種現實因素,無法過上心中的理想生活;但在設計師的幫助下,至少住進了理想居所,并開始一步步探索讓生活變得更棒的可能性。
家裝類節目還會給觀衆一個暗示:即使目前的日子并不順利,也許兩個月後生活就能大變樣。
在觀看視訊的過程中,觀衆們在空間裡的居住尊嚴也被設身處地地提升了。這種看家居改造視訊的治愈,還能從視訊評論中窺見一二。許多觀衆紛紛表示“我也住在老破小,萬萬沒想到還能這麼敞亮”、“等我買了房也要這麼設計”。
年輕人喜愛看美好的空間,也有自己内心對于生活的向往。除了《夢想改造家》這類家居改造綜藝,網友們爆改出租屋、重新裝修房屋等視訊也讓這屆年輕人十分“上頭”。
一百元改造小書桌、五百元改造小陽台、一千元改造出租屋……這類話題話題在社交平台上都有極大的閱聽人,不僅因為它們足夠真實、有代入感,也因為它們背後秉承的是當代年輕人共同認可的一種邏輯:無論房子是不是租來的,但在這個壓力巨大的社會裡,我們至少要有一處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既然要躺平,總得有個可以舒服葛優癱的地兒不是~
陽台改造
書桌改造(圖源:愛家少女小田)
住進屬于自己的漂亮房子,可能是所有(我國)打勞工對美好生活的集體意識。
尤其對中國人而言,房子是安全感與歸屬感的象征;但在當下的社會,無論是租住還是購買,要找到一間百分百滿意的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改造房間相對來說要簡單許多。畢竟,人上人們的成功難以複制,相比之下裝修是多麼容易借鑒。
爆改家居走紅的另一個原因是,易于複制的爆改動作,不僅成本低,還能帶來一種成就感:至少生活裡有一處是我們動手努力就可以變好的。
出租屋改造(圖源:大臉怪阿離)
尤其是疫情之後,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居家生活的重要性。
當代年輕人不僅在豆瓣小組“請來參觀我的房間”裡,網友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房間、記錄自己的裝修過程,在觀察不同美好空間時,你也能在不同的細節裡拼湊出自己關于家的想象。而能夠親手打造出完全屬于自己的家,設計風格最大可能的遵循自己的想法、符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又是更高一層的家居需求。
衛生間改造(圖源:木柯柯)
在千篇一律的精裝修自如房間裡,過着“家-公司”兩點一線相同節奏的生活,确實是難以稱之為生活。
不過,至少在觀看改造視訊時,喚醒了你對dream house的渴望,讓你産生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至少在精神上起到了正向作用;如果能繼續激勵你為理想生活奮起努力,那就更好啦。
參考資料:
南方都市報:夢想改造家再引争議,業主稱打了30萬根本沒法住
真叫盧俊:《交換空間》那些裝修翻車的現場……
資料整理:Scarlett & 石鈴娜
撰文:萊斯利 & tt
圖檔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花10萬買一盆綠植的年輕人,有點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