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欽的王者之路 第二章

作者:青梅煮酒聊聊世間萬象
呂欽的王者之路 第二章

嶺南凝王氣,粵海聚蛟龍。在中國象棋的曆史上,廣東一直是藏龍卧虎英雄輩出,早年有“四大天王”、“粵東三鳳”,50年代初又出了“羊城三劍客”楊官璘、陳松順和覃劍秋。1956年,其中人稱“魔叔”的楊官璘奪得首屆全國冠軍,繼而,在1957,1959,1964共三次大魁天下(一次與胡榮華并列),豈料自1960年15歲的胡榮華“橫空出世”,一舉登上了全國冠軍的寶座,獨步弈林竟達20年,到了80年代初,随着柳大華、李來群等諸路英豪揭竿而起,棋壇才呈現一派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一直到了1986年,24歲的“羊城少帥”呂欽技壓群雄,會當淩絕頂,經曆了24年的漫長等待,廣東棋手終于奪回了王座。

其實,呂欽從80年代初,就具備了沖頂的實力。1982 年成都會戰,呂欽獲得季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象棋大師。1983年春城論劍,呂欽躍居亞軍,但呂欽并沒有像柳大華、李來群那樣,從第三、第二,再到冠軍。1984年,呂欽家門口作戰,卻大失水準,不但沒有順理成章地拿到冠軍,反而跌至第七名。

如果把遭受挫折的原因僅僅歸納為心态浮躁,似乎有點失之偏頗,從棋藝的全面造詣來看,呂欽在布局上與頂尖人物相比,還存在着微小的差距,呂欽的中盤扭殺力是公認的,有着“中盤第一人”的美譽,每逢遇到強勁的對手,呂欽都是在布局平先或者略虧的情況下,靠着中盤力量作支撐,慢慢與對手糾纏,以尋求戰機。

1985年對呂欽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呂欽首奪杯賽冠軍,并梅開二度,這大大增強了呂欽争雄天下的信心。

1986年全國象棋個人賽在湖南湘潭舉行,年内表現平平的呂欽,前2輪他戰和了上海綠林棋王邬正偉、河北名将劉殿中,第3、4輪連勝吉林曹霖,甘肅李家華,開局不錯,積6分排在陳孝堃、蔔鳳波之後,與趙國榮、徐天紅、于幼華等人并列第二位。第5輪呂欽平河北新秀黃勇,第6輪遭遇“遊擊隊司令”廣西黃仕清的頑強狙擊,經過7個多小時180回合的較量,呂欽硬是“磨”倒了黃仕清,取得了寶貴的2分,由此精神大振,繼而連挫積分領先的陳孝堃、蔔鳳波兩員大将。呂欽積13分脫穎而出,領先群雄,中局形勢大好。到了第9輪,風雲突變,呂欽與積12分的趙國榮狹路相逢,執後的呂欽面對強敵不敢有絲毫懈怠,采取了大兌子的政策,誰知在大緻可和的局面下,呂欽急于求和,反而走出軟手,趙國榮“微隙在所必乘”,抓住戰機,以微弱的優勢獲勝。失此關鍵一陣,第10輪,呂欽與李來群的纏鬥弈來小心翼翼,雙方都不敢弄險而互交白卷。第11輪,呂欽後手迎戰雲南何連生,在順炮戰的激烈對殺中,呂欽果斷一車換二,确立優勢,何在下風中雖然苦苦支撐,弈至46回合仍難免一敗。此輪戰罷,呂欽、于幼華、蔔鳳波同積16分,比肩領跑。

第12輪對“拼命三郎”于幼華之戰,應該是名副其實的冠亞軍之争了,是局一波三折,令觀戰者驚心動魄。雙方以中炮對反宮馬鬥陣弄法,呂欽選擇了雙棄兵的激戰,繼而在16回合走出炮六退一的新招,黑方應對有誤,呂欽争得先機,不料在大優局面下,一步随手跳馬,讓黑方得到喘息機會,以攻殺淩厲著稱的于幼華一旦反攻倒算,就得理不饒人,但殺得性起的于幼華在第30回合也“回敬”了一步随手棋,讓到手的優勢付之東流。度過險灘的呂欽,重抖精神,再沒有給對手機會。戰至第88回合,迫使對手城下簽盟。

最後1輪,隻要下和就可登頂的呂欽遇到了徐天紅,對天紅來說,勝則奪冠,敗則出前六,而和則可保住前三。向來用兵謹慎的天紅選擇了和為貴的下法,成全了呂欽的初次奪魁。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從1978年出道,到1986年夢想成真,漫漫近三千個日日夜夜,個中酸甜苦辣,艱辛磨砺,隻有呂欽心裡最有感受。還有支援和關心他的棋迷和上司更是翹首以待。當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呂欽和領隊容堅行等幾條漢子,競高興得流下了熱淚。

呂欽的王者之路 第二章

2002年8月7日晚,廣東、越南象棋對抗賽在廣州文化公園拉開戰幕,這是越南隊訪華的首場賽事,因呂欽訪美未歸,廣東隊排出了以許銀川挂帥,輔以莊玉庭、宗永生、黃海林的最強陣容,盡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棋迷們還是打着傘,湧向中心台。

在中心台背景,筆者遇到了呂欽的夫人許妙玲,我明知故問:“呂欽現在到了什麼地方?”小許用手做着手勢說:“在天上。”我又問:“他什麼時候到的北京?”“今天下午6點左右。”我開玩笑地說:“從美國飛回來要16個多小時,再從北京飛廣州也要3個小時,呂欽這樣馬不停蹄地往回趕,是為了看棋還是早點看到你?”小許笑着說:“為看棋。”接着補充了一句:“肯定是。”說這話時,小許一副斬釘截鐵的樣子。知呂欽者,妙玲也。

1983年,14歲的許妙玲進入廣東省象棋隊,從汕頭來到廣州,來到美麗如畫的二沙島,對小妙玲來說,進了省隊就象進入了象棋藝術的神聖殿堂。隊裡有楊官璘、蔡福如兩位著名教練,還有象棋大師呂欽等諸多名将,幼苗出土适逢陽光雨露,小妙玲如饑似渴地學習着她從未接觸到的知識。可是時間長了難免想家,尤其到了星期天,家在廣州的棋手都回去渡周日,而從外地來的棋手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呂欽比許妙玲早4年進隊,因而大師兄常常照顧小師妹,有時也幫小許拆拆棋,久而久之,彼此都有了好感,随着時間的推移,呂欽扮演的角色也在慢慢地改變,從大師兄變為好朋友,一晃4年過去了,許妙玲已經出落成楚楚動人的大姑娘了,烏黑的頭發,白皙的皮膚,高高的鼻梁,加上一雙又黒又大的眼睛,文靜而秀美。雖無豔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1988年,許妙玲入選廣東隊出征全國團體賽陣容。這之後,她就感到經常頭痛失眠,天生要強的許妙玲隐隐約約地感到自己的身體已很難适應這競争激烈的競技體育,就毅然申請要求退隊。1989年,許妙玲退隊回到了家鄉汕頭,家裡也希望她能在汕頭工作,這一下可急壞了呂欽,那一雙美麗的大眼睛突然在自己的身邊消失掉了,呂欽好幾個晚上睡不着覺,他也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她了。呂欽曾經對筆者說:“我拿筆就象是在舉重。”而那時呂欽唯一能做的就是攤開信紙,向姑娘吐露心聲,然而一封封信發出去了,但渺如黃鶴,直到寫了第四封信之後,才盼到了第一封回信,這種收支不平衡迫使呂欽另辟蹊徑,他想起了打電話,那時候的電信業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幸好小許家旁邊有個傳呼電話,無休止的電話吵得四鄰都有點煩,小許的母親起初也很反感,但後來卻被呂欽的執著所感動,後來,在老領隊容堅行的幫助下,許妙玲回到了廣州,來到興華制藥廠工作。

應該說是象棋把兩顆年輕人的心連在了一起。1990年呂欽奪得了首屆世錦賽的冠軍,春風得意的呂欽邀請許妙玲陪他回家看看,小許起初不太願意,但經不起呂欽的花言巧語,還是被他“哄”上了車。從廣州到惠州二百多公裡的路程,坐汽車一路颠簸,在車上姑娘還在想,他雖然已是兩屆全國冠軍和世界棋王,但人長得又黒又瘦,又比自己整整大7歲,沖突的心理一直折磨着自己,到了埝山鄉長排村,來到呂欽的家門口,姑娘伫立着久久沒有移動腳步,一幢簡易的平房加一塊地,與其說清貧倒不如說有幾分凄涼,自己雖說是出生勞工家庭,但畢竟是城市裡長大的姑娘,的确有點始料不及,然而恰恰是這一刻,姑娘的眼眶濕潤了,她仿佛看到在煤油燈下,呂欽用瓦塊做成的象棋子在與人厮殺,就是這個窮人家的孩子,他硬是摘取了象棋王冠上的明珠,他是一個志存高遠的真正男子漢,這不正是自己可以終身相托的伴侶麼。

1991年,有情人終成眷屬。

結婚兩年後,有了女兒穎穎,就在妻子産後第十天,呂欽赴京,作為廣東省代表,參加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妻子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不能呆在妻子身邊,沒辦法,許妙玲隻有把母親請來幫忙,後來又把小姑子搬來救駕,誰讓自己嫁給這樣一個大忙人呢,呂欽常年東走西奔,南征北戰,很少在家,就是在家,每天訓練完了也感到很累,一進家門除了看報就是看電視,有時也陪陪女兒,其他什麼家務事也懶得幹,許妙玲常說:“他都被我寵壞了。”作為棋手出身的妻子,最能了解丈夫從事的事業,這是一個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業。自己不是那種小鳥依人的女性,不拖累他就是支援他,雖說自從搬新家,呂欽連一次菜也沒炒過,但她從未抱怨過。當然,過日子時間長了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小摩擦,但小夫妻之間的“戰争”是從不過夜的,許妙玲心直口快說出來就完事。而呂欽總能顯示出兄長般的大度,在棋盤上,從不輕易求和的呂欽,在家裡卻時常扮演求和平使者。

呂欽已經有了一個習慣,無論走到天南海北,當飛機落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給妻子報平安。而許妙玲則是每逢大賽,每輪下完都要給呂欽通電話。

那是第1屆BGN世界象棋挑戰賽,空前的高規格、高獎金,自然而然地增大了參賽棋手的心理壓力。四強戰首輪,呂欽執先手對陶漢明,二人以不進兵五七炮對屏風馬較量功底,布局未幾呂欽便棄掉雙相,進而争得多兵之優,在無車棋的纏鬥中呂欽掠去陶漢明的雙士,形成馬炮雙兵雙士對雙炮雙象一卒的殘局,就在勝利在望之際,呂欽繃緊的神經卻一下子松了下來,一着不慎被陶漢明平炮帥位串打,巧兌後很快成和。

“煮熟的鴨子飛了”。這肯定影響呂欽的情緒。第二天下午3點多,許妙玲接回女兒,帶她去吃麥當勞。從4點鐘開始,許妙玲就不停地打着手機,她知道比賽時是要關機的,但她需要在第一時間内了解比賽結果。直到下午6點鐘,呂欽的手機開了,當她得知第二盤輸掉的時候,她起初不大相信,因為呂欽曾逗她玩,騙過她,赢了棋,反而說輸了,從呂欽的口氣裡她終于相信了,她安慰呂欽說沒關系,以後還有大把機會。回到家後,許妙玲翻來覆去睡不着覺,直到夜裡11點,她又撥通了呂欽的電話......有人說:“知心相伴,遇到高興事,可以加一倍,遇到憂傷事,可以減少二分之一。”在許妙玲的心目中,呂欽永遠是最棒的。

呂欽的王者之路 第二章

未完待續~點點關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