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川豬的發展方向

作者:羊九牧

陸川豬作為廣西陸川地理标志産品,又是中國八大地方品種之一,生産的曆史悠久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市場品牌,特别是陸川豬扣肉很有知名度。同樣是受國外瘦肉型品種的沖擊,陸川豬和其他地方品種土豬在其發展過程中也遭遇了瓶頸。但陸川豬與其他地方品種不同的是在廣西周邊還一直保有相當的養殖量即規模,隻是發展的方向不是很明朗,大多數是民間自發性缺乏組織因而關聯社會經濟效益不明顯,是以松散型的養殖戶明顯有茫然不知所措。

陸川豬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強、食雜性且耐粗飼、肉嫩味鮮、體型緊湊、遺傳力穩定等優點,陸川豬體型特點為矮、短、寬、肥、圓。背腰寬廣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緻性黑白花,但因為體型小、生長速度緩慢、脂肪率高影響了生産效益和市場消費量,這也給養殖戶平衡養殖效益帶來了難度,是以适度品改成為必需,養殖戶也做了很多品改嘗試,現在養殖戶手裡的土白(元寶豬,陸川豬導入長白、大白基因)就是品改的成果,也基本上達到了品改的效果:既保持了陸川豬的特色風味又平衡了養殖效益和适應市場消費,但局部養殖戶有導入杜洛克基因的那就會逆勢,一是陸川豬本來應激品種而杜洛克也是應激型,二是杜洛克的高瘦肉率大大改變了陸川豬的地方豬風味。

另外一個方向就是養殖方式,陸川豬及其雜交後代隻适合半圈養半散養,還不适合規模化工廠養殖,飼料也需要多樣雜食,用市面上玉米豆粕型全價料根本無法适應,既有很大部分的浪費反而給養殖帶來許多沒有辦法解決的障礙,陸川豬及其雜交品種其實最适合農村種養結合模式,充分利用農作物下腳料、牧草及渣類深度發酵,既解決了農戶的種植收益增值又降低陸川豬的養殖成本增加了陸川豬的市場競争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