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英模 踐行動丨張毅:将交管與服務共融 無微不至盡顯柔情

作者:重慶交巡警

11月26日下午,冬日的暖陽灑滿渝中大地。上清寺轉盤周邊那一棵棵金燦燦的銀杏,在風吹來的時候漫天飛舞,更有着蝴蝶般的浪漫。

然而,渝中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上清寺大隊設立在此的崗點根本無暇詩情畫意,當值的民輔警都專注于維護轄區道路秩序平穩有序,力保人車通行安全暢通。

學英模 踐行動丨張毅:将交管與服務共融 無微不至盡顯柔情

這其中,有位身材高大的“老黃牛”,他正是因暖心服務群衆,日前被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政府參事,市警察局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鄧明鑒向渝中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提請建議“應予以表揚和号召支隊全體幹警向其學習”的該大隊副大隊長張毅。

一開一關充滿溫馨

人性執法兩頭兼顧

原來,11月10日早上7點50分,鄧明鑒委員在上清寺人民國小大門前看見公路對面一名交巡警一直站在中山四路人行道上,引導送學生上學的車輛有序靠邊停車下客,經過打聽,得知交巡警名叫張毅。

鄧明鑒委員細心觀察到,當每台車輛停放後,張毅都會主動上前幫助開門;當見到有學生下車後匆忙走向學校,并未關好或者忘記關上車門,張毅便又熱情地為駕駛員搭了把手。這一系列的溫馨舉動赢得不少群衆誇贊。“我認為,張毅同志的暖心服務工作做得很好。他主動服務群衆,是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紮實踐行‘我為群衆辦實事’,服務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問題的生動實踐。”

張毅說,上清寺轉盤是進出渝中區的閘口,更是重慶有名的交通樞紐。近年來,車流量不斷增加,這裡每天車流如織,交通壓力巨大,是名符其實的“卡脖子”路段。一旦堵塞,很可能導緻大半個渝中區交通癱瘓。此外,該片區單是學校,就有國小2所、中學1所。接送學生車輛衆多,加之轉盤容量不能再拓展,随意停放造成的擁堵蔓延曾經不是沒有先例。

“校車取消後,接送娃兒上放學的車,陰雨天往往要比晴天時還要多。低年級的娃兒力氣小,車和地面間距較高,好些家長不放心,就專門從駕駛位下車,再繞過來給副駕駛位或是坐後排的娃兒開車門,提書包,拿飯盒,至少就得耽擱近1分鐘的時間!從轉盤到市委大約300米的路段,隻有兩條道,怎樣才能進行有效交通疏導,既服務民生,又保障道路暢通安全,我們沒少動過腦筋”,張毅坦言。

多病纏身不下火線

巋然挺拔分擔重任

據該大隊巡長田厚忠介紹,張毅家住石坪橋,可他總是早上6點不到就起床,比實際規定的早上7點鐘還要提早半個鐘頭到崗,直忙到9點才備勤。下午又從14點半接班,一直持續堅守到晚上22點。在早晚高峰到來前,他都會安排部署妥當,同時身先士卒,帶領其他隊員清查路面各種占道行為,確定道路無梗阻,适時采取變換車道、單向交通等方式調節進出流量。

學英模 踐行動丨張毅:将交管與服務共融 無微不至盡顯柔情

“别看他個頭高,是個硬漢,其實一身的病,可他真的很拼”,田厚忠透露張毅患有多年的腦梗阻、冠心病和痛風等疾病,對戰友充滿了頗多感慨、心疼與敬重。

據了解,大隊現有32名輔警,10名骁騎隊員。張毅自己所在的組裡光是民警就有12名。年齡參差較大,教育程度不等,也是客觀存在的具體情況。張毅盡管不是大隊教導員,卻總能擔當起“教導員”的角色,多角度分析隊伍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客觀實際,協助大隊上司狠抓隊伍管理,加強警員學習教育,嚴格落實相關責任,拓寬民輔警八小時以外的監管管道,提高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在執法過程中注重自身遵紀守法,同時開展好各項服務工作,以過硬的本領、娴熟的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服務效能提升,樹立當代重慶交巡警良好形象。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百姓的事牢記心間

渝中區嘉陵西村是個老舊小區,多為老年人居住。可小區門口屬于嚴管路段,不能臨停,一度給小區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不便,偶有老年人為了趕時間走路走得急了些,在下梯坎時差點摔跤。為此,曾有一位70多歲高齡的老人找到上清寺轉盤交巡警崗點反映,希望能施劃臨時停車位。

張毅得知情況後,沒有因這不是自己分内之事而推诿,而是選擇主動接待受理,這讓前來反映的老人深為感動。“老張總是說自己脫下警服一樣是老百姓,警民關系是共生共融的。廣大交通參與者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通情達理的,是以在我們交通疏導及為民服務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措辭和語氣。”上清寺大隊副大隊長楊瑾如是說。

“其實我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優秀,我隻是做了一些該做的事。畢竟穿上這身警服就要擔得起這份責任,更不能忘記共産黨員的根本宗旨。人民公安為人民。很多時候,老百姓看重的恰恰是一種态度。”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警齡33年,在公安交管部門已有11個年頭的張毅,始終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他總是恪盡職守,默默奉獻,強化“文明執法,熱情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結合本職工作,積極踐行“我為群衆辦實事”,進一步提升人民群衆對公安工作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近年來,張毅先後榮獲嘉獎8次,多次被評為愛民模範、先進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