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一提起荒蠻的美國西部時,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會想到野牛比爾、神槍手傑西·詹姆斯和大篷車移民大軍。但對古生物學家來說,19世紀末的美國西部首先勾勒出一幅畫面:美國兩位最偉大的化石獵人之間關于恐龍化石的持久競争,他們的宿怨被稱為“骨頭大戰(Bone Wars)”。這兩個同行一個是耶魯大學古生物學教授奧賽内爾·查利斯·馬什(1831年-1899年,以下簡稱“馬什”),另一個是費城自然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1840年-1897年,以下簡稱“柯普”)。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馬什(左)和柯普(右)

“骨頭大戰”從19世紀70年代一直延續到90年代。骨頭大戰導緻了數百個新恐龍的發現,中間也伴随着賄賂、欺騙以及赤裸裸的盜竊等不正當手段。制作了《黑道家族》、《欲望都市》和《權力的遊戲》等經典美劇的HBO公司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于是宣布計劃制作一部電影版《骨頭大戰》,由詹姆斯·甘多爾菲尼和史蒂夫·卡瑞爾主演。遺憾的是,2013年6月,甘多爾菲尼與家人在羅馬度假時因突發心髒病而離世,使得該計劃被擱置了。

柯普從小就對自然界産生了興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接受教育後,柯普在自然科學院工作,為收藏兩栖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編制目錄。1863年,柯普被父親送到歐洲(據說是為了逃避兵役)。當時處于古生物學研究前沿的是西歐,而不是美國。在歐洲期間,科普繼續研究所學生物學,結識了幾位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和解剖學家,其中一位就是馬什。1864年,柯普和馬什在德國柏林相遇,最初二人都在着很強的個性,但他們最初的關系還是很好。然而家庭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兩人之間逐漸産生隔閡。柯普出生在費城的一個富裕的貴格會(基督教的一個教派)家庭,而馬什在紐約州北部的家庭相對貧窮(盡管他有一個非常富有的叔叔)。柯普沒有一個學位,但他已發表了37篇論文,19歲時就發表了一篇關于蝾螈的論文,24歲就成為美國自然科學院院士。馬什擁有兩個大學學位,但沒有一份出版物以他的名字命名。當時馬什認為柯普隻是個業餘愛好者,對古生物學不是很認真;而柯普則認為馬什太粗野,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

年輕人不講武德

大多數曆史學家将骨頭大戰的開始追溯到1868年。雖然馬什和柯普兩人之間存在分歧,但兩人回國後在紐黑文(馬什)和費城(柯普)定居時還保持聯系。柯普在紐澤西州南部的白垩紀泥灰岩坑發現了出土鴨嘴龍化石的遺址,由兩人的導師、著名的古生物學家約瑟夫·萊迪命名。不知是出于炫耀還是分享的欲望,柯普邀請馬什到紐澤西南部去考察那裡豐富的史前化石。這次邀請讓柯普成功地找到了他一生的宿敵。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紐澤西泥灰岩坑(圖據網絡)

由于礦工們定期在這個地方工作,并發現了各種化石,富有的柯普無需親自挖掘淤泥,隻需付錢就得最好的化石标本。1868年,馬什應邀抵達泥灰岩坑,當看到化石标本的巨大潛力時,不講武德的馬什出了一個更高的報價,讓勞工們把有價值的發現都送給他,而不要給柯普。柯普得知此事後,氣得大發雷霆。

馬什在柯普自家後院劫持化石隻是個開始。随後的張冠李戴的烏龍事件使他們對彼此的敵意愈演愈烈。

美國南北戰争(1861年4月~1865年4月)結束後不久,堪薩斯州西部的一位軍醫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并把它送給了柯普。1868年,柯普将這塊奇怪的化石進行了描述,命名為薄片龍,賦予它短頸和細長的尾巴。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柯普描述的薄片龍骨架(圖據網絡)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導師萊迪指出,柯普弄了個大烏龍,他把薄片龍的頭骨安放在了它的短尾椎骨上,而不是長頸椎骨上。薄片龍實際上應該是下面這種長頸短尾的模樣。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薄片龍正确組裝的骨架(圖據網絡)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薄片龍複原圖(圖據網絡)

當柯普發現這個錯誤時,他試圖購買并銷毀每一本刊發了他那篇錯誤重建論文的學術期刊,然而馬什卻一直用這個烏龍事件來嘲諷柯普。在他們的餘生裡,兩個人千方百計地利用一切機會批評和诋毀對方。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張冠李戴漫畫(圖據網絡)

挺進西部

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西部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使骨頭大戰進入高潮。其中一些恐龍化石是在橫貫大陸鐵路的挖掘工作中偶然發現的。1877年,馬什收到科羅拉多州教師亞瑟·萊克斯的一封信,信中描述了他在徙步旅行時發現的“蜥蜴”骨骼。萊克斯把化石樣本送到了馬什和柯普(因為他不知道馬什是否感興趣)。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圖據網絡)

馬什立即付給萊克斯100美元,要求他保守這個秘密。當他發現柯普已經得到通知時,他派人到西部去“確定他的要求”。大約在同一時間,柯普得到了科羅拉多州另一處化石遺址的消息,馬什試圖闖入但未能成功。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1872年,馬什(後排中)與他的勘探隊員

這時,大家都知道馬什和柯普正在争奪最好的恐龍化石。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兩名勞工用假名(裡德和卡林)向馬什通報了他們在科摩崖地區發現許多化石,暗示如果馬什不提供慷慨的條件,他們可能會與柯普達成協定。馬什派人過去協商,希望他們為他獨家提供化石。不久,馬什就收到了一箱箱的化石,包括梁龍、異特龍和劍龍的第一批标本。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科摩崖(圖據網絡)

兩名勞工把消息透露給了一家當地報紙,誇大了馬什為化石支付的價格,以誘惑更富有的柯普上鈎,于是有關這一獨家安排的消息很快傳開了。不久,柯普把自己的代理人派去談判。可能是因為柯普不願意支付足夠的錢,談判失敗後,柯普訓示他的勘探隊員在馬什的眼皮底下從事化石的搜尋工作,從科摩崖遺址偷采恐龍骨骼。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1879年柯普在科摩崖發現一具幾乎完整的異特龍骨架(圖據網絡)

不久之後,由于馬什總是拖延付款,卡林對此極為不滿,轉而為柯普工作。這使得科摩崖成為骨頭大戰的中心。這時,馬什和柯普都把工作重心向西遷移。随後的幾年間,兩人的争鬥越來越激烈,他們故意損壞化石和化石地點,暗中監視對方的發掘,賄賂勞工,除了直接偷走化石外,競争的勞工有時會在化石地點互相投擲石頭或用槍威脅對方。

至死不渝的敵人

到了19世紀80年代,馬什顯然在“骨頭大戰”中占了上風。馬什成功說服了富有的叔叔喬治·皮博迪出資15萬美元為耶魯大學蓋一座博物館,耶魯大學校長大喜過望,将博物館命名為皮博迪自然曆史博物館,并邀請馬什留校任博物館館長。在叔叔的支援下,馬什有了充足的學費和考察費,可以雇傭更多的員工,開辟更多的挖掘地點,而柯普毫無疑問落後了。

柯普急于證明自己是比馬什更優秀的科學家,他匆匆忙忙地發表了所有的發現,古生物學家鮑勃·巴克稱這一做法為‘“分類學地毯式轟炸’”。僅在1879年至1880年間,柯普就發表了76篇論文,盡管這與他一生中完成的1400篇文章相距甚遠。

1882年,馬什利用他的人脈成為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首席古生物學家,這是一個全新的機構。有了這個職位,馬什不僅獲得了巨大的公權力,而且還獲得了對聯邦基金的控制權。雖然這些資金最初是他和柯普共同争取的,但現在馬什有能力完全切斷柯普與聯邦政府的資金往來,而且他很快就做到了。到1885年,柯普已經抵押了他的實驗室房,并出租了自己的住所。

1884年,在國會開始調查美國地質調查局之後,柯普讓馬什的一些雇員來指證他。但令柯普沮喪的是,在馬什的操控下,這些指證都未能在當時的報紙上報道。

但在1890年,馬什做得更過分了。馬什聲稱柯普的化石是用聯邦基金收集的,是以屬于政府,他試圖沒收柯普的化石收藏。柯普很容易地證明,他是如何自掏腰包購買大部分化石收藏的。柯普決心要毀掉馬什的事業,他聯系了《紐約先驅報》的一名記者。多年來,柯普一直在追蹤馬什的不法行為,在一本他儲存了20年的日記中,他詳細列舉了馬什無數的重罪、輕罪和科學錯誤,他把這些資訊都提供給了這名記者。雖然“骨頭之戰”在科學期刊上發表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在1890年1月12日,标題為“科學家發動激烈戰争”的報道讓他們的争論公開化了。馬什在同一份報紙上發表了反駁,對柯普提出了類似的指控。

最後,醜聞的公開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馬什被要求辭去他在地質調查局的高薪職位。柯普在取得了短暫的成功之後(他被任命為國家科學促進會主席),健康狀況不佳,不得不賣掉了來之不易的化石收藏,餘生都在經濟上掙紮。到1897年柯普去世時,兩人已經揮霍了相當多的财産。

讓曆史評判

盡管骨頭大戰偶爾會顯得庸俗、不體面甚至極其荒謬,但它們對美國古生物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兩個人的荒唐行為還是讓人們發現了100多種不同的新恐龍。據統計,柯普發現了56個新的恐龍屬和種,而馬什發現了至少80個。新發現的恐龍包括一些最早的梁龍、異特龍、三角龍和劍龍。

瘋狂的恐龍化石之戰引發的科學進步與困惑

馬什1896年繪制的劍龍骨骼(圖據網絡)

這兩個人還留下了令人震驚的标本收藏,僅柯普的标本估計就有近13000個。與此同時,馬什至少有80噸的收藏被史密森學會獲得(即使發現他的許多化石實際上歸政府所有之後),收藏的絕大部分留給了耶魯大學的皮博迪自然曆史博物館。

馬什和柯普在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負責招聘和教育訓練“那些将成為美國下一代古生物學家的人”。馬什和柯普對化石的不斷發現總是伴随着宣傳,這有助于滿足美國公衆對新恐龍日益增長的渴望。馬什也是最早提出恐龍和鳥類有共同祖先聯系的人之一。

骨頭大戰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為了不讓對方發現化石,馬什和柯普甚至還用炸藥摧毀自己沒有機會到達的部分挖掘地點,這樣在離開時,讓對手在碎石中找不到任何有用的東西。歐洲古生物學家被他們的美國同行的粗魯行為吓壞了。結果是,雙方花了幾十年時間才消除了揮之不去的、痛苦的不信任。其次,柯普和馬什對他們發現的恐龍進行描述和重建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他們隻注重數量而不注重品質。柯普和馬什匆忙寫下的許多描述留下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科學名稱,這些名稱至今仍困擾着科學家們,例如,對迷惑龍和雷龍長達一百年的困惑可以直接追溯到馬什,他把頭骨放在了錯誤的身體上——就像當年柯普對薄片龍所做的一樣!

這兩個脾氣爆燥的男人之間競争引發的骨頭大戰對科學發現的壞處可能和好處一樣多。

終極挑戰

對馬什和柯普來說,即使是死亡也未能終止兩人之間的戰争,柯普死都不願認輸。1897年春天,柯普臨死前的最後一個要求是解剖他的大腦,以确定其大小。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腦容量與智力有關。顯然,他确信他的腦容量比馬什的更大。

馬什明智地拒絕了這個挑戰,1899年去世時,他被葬在耶魯大學皮博迪博物館附近的一個公墓裡。與此同時,柯普的大部分遺體被火化,放在費城的威斯塔研究所。然而,他的大腦被儲存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倉庫裡。據報道,直到2020年,柯普的大腦仍未被檢查。

來源:thoughtco.com、gru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