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伺服器硬碟類型介紹及選型

伺服器硬碟類型介紹及選型 2012-03-15 20:28:42

标簽:伺服器 硬碟 職場 休閑

 伺服器硬碟類型介紹及選型

2009-03-12 23:15:43

标簽:伺服器硬碟類型介紹

    目前常用硬碟分為IDE、SATA、SCSI幾種,最大的區分的就是接口上的不同。伺服器上一般采用後面兩種:SATA和SCSI,也有DIY采用比較新的SAS硬碟。下面我們就SATA、SCSI、SAS等接口技術作簡單介紹。

1、SATA 接口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串行ATA的縮寫,目前能夠見到的有SATA-I和SATA-II兩種标準,對應的傳輸速度分别是150MB/s和300MB/s。SATA主要用于取代遇到瓶頸的PATA接口技術。從資料傳輸角度來看,SATA比PATA速度更快,抗幹擾能力更強。

  SATA一般采用點對點的連接配接方式,即一頭連接配接主機闆上的SATA接口,另一頭直接連硬碟,沒有其他裝置可以共享這條資料線。 另外,SATA具備熱插撥功能,可以更加友善的組建磁盤陣列。序列槽的資料線由于隻采用了四針結構,是以較并口安裝起來更加便捷,更有利于縮減機箱内的線纜,有利散熱。

2、 SCSI 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種專門為小型計算機系統設計的存儲單元接口模式,可以對計算機中的多個裝置進行動态分工操作,對于系統同時要求的多個任務可以靈活機動的适當配置設定,動态完成。

  SCSI從最初的SCSI(8bit)發展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從1.2MB/s到現在的320MB/s,有了質的飛躍,目前的主流SCSI硬碟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SCSI硬碟也有專門支援熱拔插技術的接口,與SCSI背闆配合使用,可實作硬碟的熱拔插。

3、 SAS 接口

  SAS 是Serial Attached SCSI的縮寫,即串行連接配接SCSI。SAS技術引入了SAS擴充器,使SAS系統可以連接配接更多的裝置,其中每個擴充器允許連接配接多個端口,每個端口可以連接配接SAS裝置。SAS也相容了SATA,這使得SAS的背闆可以相容SAS和SATA兩類硬碟, 對使用者來說,使用不同類型的硬碟時不需要再重新投資。

  和傳統并行SCSI接口比較起來,SAS不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顯著提升(現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為320MB/s,而SAS才剛起步速度就達到300MB/s,未來會達到600MB/s甚至更多),而且由于采用了串行線纜,不僅可以實作更長的連接配接距離,還能夠提高抗幹擾能力,并且這種細細的線纜還可以顯著改善機箱内部的散熱情況。

二、 伺服器硬碟的選用

  SCSI硬碟相對于SATA硬碟,有許多優點:

  SCSI可支援多個裝置,也就是說所有的裝置隻需占用一個IRQ,同時SCSI還支援相當廣的裝置,如CD-ROM、DVD、CDR、磁盤、錄音帶機、掃描器等。

  SCSI允許在對一個裝置傳輸資料的同時,另一個裝置對其進行資料查找。這就可以在多任務作業系統如linux\Windows NT中獲得更高的性能。

  SCSI占用CPU較低,在多任務系統中占有着明顯的優勢。由于SCSI卡一般帶有自己的I/O處理晶片,可處理SCSI裝置的事務,在工作時主機CPU隻要向SCSI卡發出工作指令,SCSI卡就會自己進行工作,工作結束後傳回工作結果給CPU,在整個過程中,CPU均可以進行自身工作。 而SATA工作時别的操作都需要等待,這就是為什麼在讀取硬碟的時候你會覺得系統“卡”的原因,SCSI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SCSI裝置還具有智能化,SCSI卡自己可對CPU指令進行排隊,這樣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多任務時磁盤會在目前磁頭位置,将鄰近的任務先完成,再逐一進行處理。

  雖然SCSI裝置價格高些,但與SATA相比,SCSI的性能更穩定,可靠性更好,即SCSI的MTBF比IDE及SATA的MTBF要好。

  MTBF是用來衡量硬碟性能的一個重要的标準,指的是一個硬碟可以連續工作而不出錯的平均時間(MTBF詳情可參考:[url]http://www.linkwan.com/gb/tech/05110501.htm[/url] )。從MTBF角度看,SCSI硬碟明顯比SATA接口硬碟大,一般SCSI硬碟的MTBF可達1,000,000小時,IDE /SATA硬碟MTBF一般為800,000小時左右。

  由于SCSI具有CPU占用率低,多任務并發操作效率高,連接配接裝置多等優勢,對于大多數的伺服器應用,建議采用SCSI硬碟,并采用最新的Ultra320 SCSI控制器。而一般的PC機,則選用傳統的IDE /SATA硬碟即可,具有較高的成本效益。

  SCSI的優點很多,但是我們在決定選用時,也不能忽視它的缺點:

  在同樣條件下,SCSI磁盤内部傳輸速度要比SATA IDE慢一些。因為SCSI磁盤的控制指令比SATA IDE磁盤複雜,SCSI磁盤在辨別磁盤扇區時使用了線性的概念,不像SATA IDE磁盤,是柱面、磁頭、扇區這種三維格式。目前的作業系統内部也使用線性編号的扇區,但BIOS隻接受三維格式的磁盤請求,是以作業系統必須把磁盤請求轉換為三維格式,這樣IDE磁盤可直接使用,但SCSI為了和BIOS相容還得将三維格式的磁盤請求轉換為線性編号,這樣磁盤的資料傳輸率就大大降低了,是以說SATA-II 在内部傳輸和随機資料下比SCSI要快。

  SCSI的發熱量較SATA和IDE要大,這個是轉速決定的,轉速越高,發熱量越大。

  SCSI的價格高,目前情況下價格/容量比是SATA的3倍以上。

  選擇硬碟時,除了需了解上面提到的性能特點外,還需要考慮轉速、單碟容量、平均尋道時間、緩存等因素,并結合資金預算,標明成本效益最合适的硬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