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具”顧名思義就是供人坐的用具,它們已然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此時看這篇推文的你正坐着什麼椅子呢?
方凳、沙發、轉椅、電競椅、按摩椅、搖椅、藤椅、圈椅……
當今社會,設計元素多元化,不同款式、不同風格可供選擇的坐具類型非常豐富。
我們始終相信,坐具的功能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之前也和大家聊過文人書房中偏愛的坐具,不由得讓我們開始思考,古時女子偏愛的坐具是怎麼樣的?
不妨讓我們一起走進古畫中,看看備受古時名媛偏愛的坐具都有哪些呢?
01
《十二美人圖》

從左至右分别為:燭下縫衣、持表觀菊、桐蔭品茗
《十二美人圖》為雍正帝尚未登基前(雍親王胤禛)所收藏的十二幅美人圖,描繪了12位身着漢服的宮苑女子觀書、品茶、賞蝶等生活情景,其中展現的清宮女子的服飾、擺件、器物、家具等都非常的寫實逼真。
本文所選的三個場景中,出現的坐具為玫瑰椅和坐墩。
《月曼清遊圖》
從左至右分别為:文窗刺繡、閑亭對弈、踏雪尋詩
《月曼清遊圖》冊由清代陳枚之作,描繪的是宮廷嫔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圖中所示的環境、衣着都清楚交代了場景與季節,家具細節的描述也非常細膩,其中出現了南官帽椅和坐墩的身影。
《玉局敲閑圖》
《玉局敲閑圖》是明代畫家陳字畫的一幅屏風畫,畫中不論是女子衣着還是家具的細節,都描繪的十分生動,畫中我們能瞧見的就是一把有束腰的方凳。
《喬元之三好圖》
《喬元之三好圖》是清代畫家禹之鼎的畫作,主要表現學者喬元之的生活意趣,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喬元之坐在羅漢床上,左側的三個仕女坐在方凳和坐墩之上。
02
坐墩
從這幾幅畫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在室内還是室外,出現最頻繁的就屬坐墩。
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介紹:“腰鼓形坐墩,是戰國以來婦女為熏香取暖專用的坐具。”
坐墩,圓形腹部較大,其造型類似古代的鼓,被稱為“鼓墩”,又因其上方常覆寫一方絲繡之物,也被稱做“繡墩”,通體靈巧,線條圓潤,端莊秀麗,有女性“婀娜溫柔”之美。
杌凳
杌凳專指沒有靠背的坐具,與有靠背的“椅”區分開來。
傳統家具,凡結體作方形的或長方形的,一般可以用“無束腰”或者“有束腰”作為區分。
上示《玉局敲閑圖》中畫的就是非常明顯的“有束腰的”,這種小方凳在現如今的生活中也是非常的常見。
玫瑰椅
玫瑰椅,在江浙地區通稱“文椅”,在宋、元、明、清時期都是很流行的,又因時常出現在小姐閨房中,又被稱作“小姐椅”。
玫瑰椅整體造型靈巧美觀、纖細優雅、具有靈氣之美,像是一位謙謙君子,又非常貼合古典美人的氣質。
官帽椅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其名,根據扶手前端和搭腦兩端是否出頭又分為“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
上示《月曼清遊圖》冊的“閑亭對弈”中,右側就為南官帽椅,左側的椅子扶手處被遮擋,到底是燈挂椅還是四出頭官帽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03
一個産品的造型代表了一個時代人們對其産品的一種審美和認知,坐具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風格,有保留也有創新,這就是不斷向前發展最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