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發車!”

3日下午4時45分,随着中方上司人一聲指令,中方C3次客運列車緩緩駛出昆明站,中老鐵路正式通車!

在中南半島六個國家中,寮國是個特殊的存在。它被中國,越南、高棉、泰國、緬甸所包圍,長期以來有着“陸鎖國”之稱,對外交流受阻。但就在中老建交60周年之際,這一曆史被徹底改寫。

中老鐵路全長超過1000公裡,全線建立車站50個,曆經11年艱苦建設。它北起中國雲南昆明,南至寮國首都萬象,是首條采用中國标準、中老合作建設營運,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它為寮國當地創造了超過11萬個就業機會,通車後,昆明到萬象可實作10小時通達。

“要緻富,先修路。”可以說,中老鐵路的開通營運,開辟了中老鐵路運輸新紀元,深刻改變了寮國交通運輸格局,實作了寮國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夙願。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12月3日,昆明站内複興号“綠巨人”等待出發(新華社)

正如同過去很多中資基建項目一樣,中老鐵路通車的一聲汽笛,又讓千裡之外的西方媒體操起了“債務陷阱”“大而無當”等說辭;但這也沒能阻擋寮國的近鄰投來的羨慕之情,有泰國學者更是敦促政府不要錯失這一機遇,盡早将鐵路網與中老鐵路對接。

“我們建設的不僅僅是一條鐵路,它還代表着‘中國制造’的标準,是中老友誼的傳承。”中老鐵路承包商、中鐵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耕捷說。

泰國法政大學教授露絲·班諾翁(Ruth Banomyon)則直言,中老鐵路的開通隻是中國交通藍圖的一部分,中國在東南亞的高速鐵路建設将繼續向前邁進。

“這個龐然大物已經開始移動了,他們不會停下來。”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從“陸鎖國”到“陸聯國”

寮國全境約為23.68萬平方公裡,面積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相近。早在去年,廣西高鐵營運裡程數就超過了2000公裡,而寮國的情況如何呢?

3.5公裡——這就是通車前寮國境内的全部鐵路裡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落後的交通,嚴重制約着寮國的經濟發展。

如今中老鐵路的通車,不僅結束了我國雲南普洱和西雙版納不通鐵路的曆史,更打通了寮國對外互聯,極大地扭轉了“陸鎖國”的困境。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圖自《科技日報》,中鐵二院供圖)

全線超過1000公裡的中老鐵路,有400多公裡建在寮國境内,途經75個隧道和167座橋梁,停靠10個客運站。從萬象到中老邊境的旅行時間将從2天縮短到3小時,就算到昆明也可實作朝發夕至,給中老兩國人民和沿線人民帶來極大便利。在建設過程中,項目為寮國當地創造了11萬多個就業機會,并幫助沿途的村民修建了近2000公裡的公路和運河。

世界銀行上個月的一份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寮國經濟降至30年來最低水準。報告認為,新鐵路将促進寮國的旅遊業、貨運業和農業。世界銀行基礎設施專家宋巴·蘇蒂表示,“這是一項重大投資,具有刺激寮國經濟的潛力,并使這個國家能利用其地理優勢。”

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寮國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中老鐵路成為兩國最高上司人親自決策和推動的重大戰略合作項目。

2010年5月,中老鐵路項目中方協調組在寮國考察時,受到寮國最高上司人的接見。中老鐵路項目中方協調組成員謝毅介紹,“連續四天,中老相關部門負責人,甚至寮國副總理,一起往返萬象、萬榮、琅勃拉邦、孟塞到磨丁的鐵路初測路線。”

經多方考察、談判,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鐵路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15年12月2日,中老鐵路項目奠基儀式在寮國首都萬象隆重舉行。中老兩國上司人共同出席了奠基儀式。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寮國《人民報》、寮國國家電視台在醒目位置報道了中老鐵路開通盛況

“受中國‘互聯互通’提議啟發,寮國提出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戰略設想。随着老中鐵路籌備工作和‘一帶一路’不斷推進,寮國已将這一設想上升為國家戰略,将内陸國家的劣勢轉變為地理位置優勢,讓交通不便的寮國通過互聯互通,成為連接配接周邊國家的樞紐,特别是成為中國與東盟地區互聯互通的一個重要節點。”寮國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副部長、中老鐵路項目聯合工作組寮國方組長尼拉塔納瑪尼在萬象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穿山跨水,架橋修隧,中國智慧

“中老鐵路即将由建設期進入營運期,宣告寮國邁入鐵路運輸新時期,寮國人民迎來交通運輸變革的新時代。”今年10月,參加“瀾滄号”動車組傳遞儀式的寮國公共工程與運輸部部長榮沙瓦說。

從2010年5月昆玉先開段開工算起,這條滿載着中老兩國人民期盼的鐵路,施工建設走過了11個年頭。

中老鐵路穿越衆多山脈和水系,沿線地質結構複雜。全線隧道167座,總長達590多公裡,占全線總長度的63%,施工任務繁重。我國國内段500餘公裡共有93座隧道,橋隧比高達87%,10公裡以上隧道15座,軟弱圍岩占比達87%,修建難度極大。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今年9月,勞工在友誼隧道附近施工(新華社)

位于中老邊境的友誼隧道,是中老鐵路唯一的跨境隧道,其北端位于我國雲南的磨憨口岸,南端位于寮國境内的磨丁口岸,隧道局部含鹽量高達80%以上,對隧道結構腐蝕性大,國内外罕見。

為攻克這種罕見的地質難題,建設機關先後邀請隧道、地質、材料等方面的專家研讨,确定了“注漿堵水、全包防水、圓形多層結構、強化材料防腐”的設計方案。最終曆經16個月的努力,施工方攻克了岩鹽高侵蝕性世界難題。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中老鐵路元江特大橋(新華社)

在中老鐵路上,還有這樣一座壯美的橋梁:紅色鋼桁梁飛架在灰白的橋墩上,溝通着兩側的山體,這就是位于玉溪市元江縣境内的沅江特大橋。

大橋全長超過832米,其中最高的3号橋墩高達154米,相當于54層樓房的高度,為世界同類鐵路橋梁第一高墩,也給施工方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了降低結構重心,減少大橋的地震作用力,中鐵四局項目部創新施工方法,在兩個鋼筋混凝土空心墩頂部,通過橫梁以“X”形鋼結構,橫向連接配接,在確定承重達标的前提下,實作減輕橋墩重量達30%的成效。

西方媒體抹黑,但鄰國“慕了”

正如中資企業對外實施的很多基礎設施項目一樣,對中老鐵路的開通,一些西方媒體準時送上了自己的“擔憂”。

趕在鐵路正式開通營運之前,美聯社(AP)在一篇報道中稱,這條鐵路将外國市場同中國西南貧困地區相連接配接,卻讓寮國面臨着“堆積如山的債務風險”;除了炒作“債務違約”的問題,法新社(AFP)還将中老鐵路比作“白象”(White elephant),指其可能成為“投資龐大卻沒有作用的基礎設施”,對“長期可行性”表達擔憂;甚至還有美媒聲稱這将使寮國在經濟上越來越依賴中國,使寮國完全被中國經濟政治所綁定。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美聯社(AP)報道,再将中老鐵路和債務問題聯系在了一起

千裡之外的西方媒體操閑心,咫尺之遙的鄰國卻很動心。

曼谷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伯林·阿杜瓦塔納(Burin Adulwattana)表示,中老鐵路項目有機會成為經濟上的“遊戲規則改變者”。“我不認為中國試圖讓寮國陷入債務陷阱,這并非一種特洛伊木馬的政策,在我看來這将是一個雙赢的局面。”

泰國媒體也毫不掩飾自己的羨慕之情。在中老鐵路通車前夕,泰國三大英文報刊之一的《曼谷郵報》1日發表報道,呼籲泰國政府加快建設鐵路網對接中老鐵路,這将給三國經濟增長帶去新的機遇。

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慕了

《泰國郵報》:政府應加快腳步建設鐵路,與中老鐵路無縫銜接

《曼谷郵報》對這條鐵路所能帶來的經貿影響給出了十分積極的看法。報道援引世界銀行報告指出,中老鐵路将使萬象到昆明的每噸貨物運輸成本降低40%至50%,寮國境内的沿線運輸成本也将降低20%至40%。

除了降成本,這條鐵路還将化身“吸金石”,為寮國吸引更多來自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投資,特别是在農業、畜牧業和礦業領域。一些制造業也可能落地寮國境内沿線地區,便于更多寮國制造的商品對華出口。此外,中老鐵路還能推動寮國旅遊業發展,帶來大批中國遊客。在疫情之前,寮國每年吸引大約80萬至100萬中國遊客,而随着鐵路的通車,這一數字預計将增長40%至50%。

面對如此巨大的經濟紅利,如何融入其中成了泰媒讨論的話題。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C)秘書長達努查·皮查亞南(Danucha Pichayanan)表示,政府應該推動簽署一項泰中老三方協定,讓泰國的物流系統能夠與中老鐵路實作無縫對接,否則很可能錯失發展機遇。

“如果忽視與中老兩國加快達成協定,那麼泰國可能會錯失促進貿易、投資和旅遊的時機。”皮查亞南說,“實作與中老鐵路更好地無縫對接,三國之間的經濟發展将迎來新的機遇。”

如今,中老鐵路不僅将改變寮國“陸鎖國”現狀,還将使中國與中南半島各國的聯系将更加緊密,區域内國家互聯互通将迎來新的曆史機遇。

“中老鐵路的開通隻是中國交通藍圖的一部分,中國在東南亞的高速鐵路建設将繼續向前邁進。”泰國法政大學教授露絲·班諾翁(Ruth Banomyon)說,“這個龐然大物已經開始移動了,他們不會停下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