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腿在地上行走,用嘴解決所有的問題。彈塗魚移到陸地上如何進化

在海灘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有青蛙似的兩個腳,明明自己是條魚但是卻長了腿還在沙灘上跳,非常奇葩。今天咱們的話題就從這種會走路的魚說起。所說的跳魚兒也叫彈塗魚,這種彈塗魚已經不喜歡待在水裡了,它們一生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陸地上生活,什麼淺灘、沼澤、潮間帶都是些适合登陸的地方,跟青蛙和蝾螈這些兩栖動物差不多。

用腿在地上行走,用嘴解決所有的問題。彈塗魚移到陸地上如何進化

彈塗魚,雖然長得像魚,會不會跟娃娃魚一樣實際上是一種兩栖動物呢?

這就要說一下彈塗魚的出身了,彈塗魚就是蝦虎魚家族的,在生物學分類裡面屬于脊索動物門——輻鳍魚綱——蝦虎魚目——彈塗魚屬,是一條正宗的魚,不是什麼兩栖動物。

用腿在地上行走,用嘴解決所有的問題。彈塗魚移到陸地上如何進化

彈塗魚從形态上來說的話跟蝦虎魚非常接近,包括兩個明顯的特征,一個是眼睛凸出來長在頭頂上,視野非常開闊。另外一個是腹鳍融合成吸盤的形狀,跟做平闆支撐似的把上半身給撐起來,而且倆人表情也很像,都是憨憨的不是很聰明的那種感覺,一看就是一家人。那麼作為一條不太正經想要到陸地上生活的魚,就必須要面對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呼吸問題,從水裡出來之後鰓的換氣效率必定要大打折扣,你得有别的辦法才行,另外一個就是怎麼移動的問題,沒有了水的浮力你就得直面地球的重力了,鲸豚類動物擱淺和上岸後笨拙的海豹海獅們就是很好的例子,說明水貨們上岸之後并不會很輕松。

彈塗魚怎麼來解決呼吸和移動的問題呢?

首先說呼吸問題,彈塗魚來到陸地上之,多了這麼幾個功能。一個是多了通過皮膚呼吸的功能,這跟青蛙是一樣的,青蛙的肺功能不夠用也得靠皮膚幫忙,不光用皮膚呼吸,有個前提就是得保持濕潤才行,幹了就不順暢了,是以你會經常看到彈塗魚在泥地上打滾,動不動就莫名其妙的躺一下子,這就是為了保證呼吸順暢才這麼幹的。另外彈塗魚的腮室特别的大,它可以在嘴裡含上特别大的一口水,作為腮呼吸的儲備用水,等這口水裡的氧氣被消耗幹淨之後,彈塗魚就再找個水坑換上一口水,也就是說即便是上了岸,它的腮仍然在起作用,這個操作有點像什麼呢,有點像不帶氧氣瓶自由潛水的感覺,下水之前吸飽一口氣,憋一段時間之後就得上來換口氣。彈塗魚相當于是反向操作,咱們潛的是水它們潛的是空氣,大概是這麼個意思。那麼除了皮膚和腮之外,彈塗魚的口腔内壁和喉嚨也可以進行氣體交換,不過前提也得是濕潤才行,綜合來看的話不管彈塗魚通過哪個方式呼吸,暫時都還離不開水,雖然嘴上說喜歡陸地生活了,但是身體還是很誠實的。它們現階段隻能生活在半濕半幹的灘塗地帶,是以也有管它們叫灘塗魚的也很貼心,好了解決了呼吸的問題,就該解決走路的問題了。

彈塗魚來到岸上之後該怎麼走路呢?

如果隻是像沖灘的虎鲸那樣,在海灘上擰來擰去的顯然有點不夠看,像海豹那樣用肚皮跳着走路也感覺不夠靈活,是以至少你得像海獅那樣把胸鳍和尾鳍利用起來才好意思說自己會走路,人家彈塗魚還真就是這麼幹的,說彈塗魚的胸鳍非常發達,這就是離開了水的浮力重新适應地球重力的結果,畢竟在地面上做平闆支撐可比蝦虎魚在水裡難多了,而且光有發達的肌肉還不夠,彈塗魚的一對胸鳍明顯長了很多,甚至還演化出了适合走路的關節,既有肘關節又有肩關節,可以毫無違和感的做出向前爬行的動作,再配合上胸鳍中間的副鳍,彈塗魚标志性的拐杖走路法就這麼成型了,為什麼叫拐杖走路法,因為它走路的邏輯跟架雙拐走路的人簡直是一模一樣中間的副鳍稱一下胸鳍往前邁一步,然後副鳍再撐一下胸鳍再邁一步,就這麼一直捯饬僅捯饬起來的話速度還是相當快的,是以彈塗于就可以在陸地上非常靈活的行動了,這對它們捕食以及躲避危險來說都非常非常重要。另外彈塗魚還會把副鳍吸在岩壁或者樹幹上這樣走一步吸一步就能完成攀爬的動作,是以說彈塗魚不僅是會走路的魚而且還是會爬樹的魚相當了不起。那麼除了主拐走路之外彈塗魚的彈跳力也很驚人,經常在泥地裡活蹦亂跳的,這也就是彈塗魚和跳跳魚這兩個名稱的由來,那麼說彈塗魚跳躍可就不是靠那對胸鳍了,這得靠它們的尾巴,彈塗魚把身體拱起來用尾巴在地上一蹬就跳起來了,一下甚至能跳出幾十厘米那麼遠。這在它們發動突然襲擊或者逃跑的時候非常有用,另外還有個重要作用就是用來搞對象,雄性彈塗魚的身上背鳍往往有很多靓麗的斑點,求偶季節尤其鮮豔,有些背鳍打開之後,跟惡龍的翅膀似的相當有氣勢,而且它們的喉嚨也會變得更光亮更飽滿。這些都是它們用來吸引雌性的特征,不過生活在泥地裡就有點鬧心了,因為它并不像在水裡那樣,容易被雌性注意到,尤其是喉嚨這塊完全沒有展示機會,都憋屈壞了。怎麼辦呢,雄性彈塗魚這才想到了把自己扔到空中的辦法,既炫耀了背鳍又亮出了喉嚨,而且跳的越高說明身體越健康,通過這種求偶舞蹈來吸引潛在的雌性。

用腿在地上行走,用嘴解決所有的問題。彈塗魚移到陸地上如何進化

當然了有時候,兩條鬥舞的雄性也有鬥雞眼的情況,打一架也是在所難免的。彈塗魚在幹架的時候完全就是這麼個局面,倆人都把嘴張到最大,沖着對方一頓吼就完事了,就算嘴貼在一起,也沒有要閉上嘴咬對方的意思。沖上去隻是為了吼的更有氣勢一點,僅此而已。至于經過一頓瘋狂的對吼之後最後怎麼判定勝負呢咱就不得而知了,也許誰先吼缺氧了就算誰輸也說不定,總之獲勝的雄性就容易赢得雌性的芳心,雌性就會跟着它來到它事先挖好的浻裡完成餘生大事,那麼說到彈塗魚挖的洞,裡面還是大有乾坤。首先說彈塗魚為什麼要挖個洞住在洞裡呢?這也跟它們讨厭在水裡生活有關,因為它們的身體構造,已經不适合遊泳了,在水裡非常不靈活,另外眼睛也一樣在陸地上看的很清楚,在水下就很模糊,漲潮的時候談彈塗魚待在水裡的話相當的危險,是以在海灘上挖個洞安個家,躲過漲潮時的捕食者就很有必要了。是這麼個原因,不過作為一條魚來說,想要在地上挖個洞其實并沒有那麼容易,彈塗魚還是很有志氣的,雖然沒有勤勞的雙手但是人家有張勤勞的嘴巴,進去啃一口泥爬出來吐掉,然後再啃一口再吐掉,就這麼一口一口的竟然活生生的啃出了一個洞,實在是太勵志了,而且大家不要覺得彈塗魚用嘴啃出來的洞很簡陋,實際上它們的洞還是很有設計的,有豎直的部分也有彎曲的部分,就算是漲潮的時候洞裡面也不會完全被灌滿,總能流出适合居住的有空氣的房間,這也能看得出來彈塗魚真是鐵了心不想待在水裡了,那麼雌性彈塗魚産卵的時候,就會把卵産在這些有空氣的房間裡,然後雄魚再讓卵受精,後續的照料工作也由雄魚負責,其中一個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證房間裡的氧氣充足,怎麼做到呢,還是用嘴。雄魚會在洞口吸飽一口氣然後運進去,就這麼一口一口的把外面的新鮮空氣運到洞裡來吐在房間裡,起到一個人肉換氣扇的作用非常的不容易,是以說彈塗魚的那張嘴,吃飯、打架、呼吸、挖洞、換氣都靠它。說它是世界上最萬能的嘴我看一點都不為過

用腿在地上行走,用嘴解決所有的問題。彈塗魚移到陸地上如何進化

那麼彈塗魚來到陸地上生活,它怎麼吃飯呢?這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就是魚它們是沒有舌頭或者說它們沒有像陸生脊椎動物那樣的舌頭,這件事放在水裡的話并不是什麼大事,因為魚在吃東西的時候會把食物和水一起吸進嘴裡,然後把水過濾出來就行了。水流會幫助它們吞咽食物,如果來到陸地上的話沒有舌頭就很麻煩了,對于陸地上的脊椎動物們來說舌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然後咱再來說彈塗魚在陸地上會吃一些昆蟲,小蝦、小蟹、有機物碎塊這些東西。如果它們像青蛙那樣有一根舌頭的話那自然是極好的,想要憑空把食物吸進嘴裡吞咽下去難度相當大,彈塗魚開發出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辦法實作了舌頭的功能,彈塗魚在吃東西的時候會在嘴裡含上一口水,等足夠靠近食物之後呢它會把水吐出來裹住食物,然後再瞬間快速的把這口水給吸回去順便把食物給吃掉,連吞帶咽一氣呵成,總算把吃飯的問題給解決了。通過上面的内容咱就可以看得出來,彈塗魚于為了到陸地上生活,可以說已經費盡心機了,不過它們跟陸生脊椎動物之間的差別還是很明顯的,沒有四肢行走沒有用肺呼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