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作者:baby娛樂說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說到經超大家可能不太認識這個人是誰,

但說起他在劇中出演的角色,大家一定都有所印象,

他曾在《溫暖的弦》中飾演暖男富二代朱臨路,

還曾在《如懿傳》中飾演默默保護如懿的侍衛淩雲徹,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雖不是主角,但因在劇中出色的表現,獲得大家的認可,

然而誰能相當如今在娛樂圈光鮮亮麗的經超,早年還曾因太窮被嶽母嫌棄,

嶽母生病時他推掉工作,放棄拍戲貼身照顧嶽母,終獲得嶽母的認可,

如今與妻子小李琳在一起恩愛如初很是幸福甜蜜。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1986年出生于上海一戶普通家庭,

從小對藝術有着濃厚的興趣,

早年學過四年的拉丁,還曾學過11年的美術,

高三時憑借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與楊幂是同班同學,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在2008年還在上大學的經超出演了人生第一部電視劇《跟我的前妻談戀愛》,

而他信心十足地拍完後,卻被家裡人和朋友吐槽,就像是在演話劇,演技很浮誇,

年紀小沒有表演經驗,因着首次觸電效果不是很好,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經超都隻能接拍一些電視的小配角,在娛樂圈是“小透明”的存在,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同一時間,在中國另一座城市的一位演員與他有着截然不同的境況,

小李琳原名李佳璘,1980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比經超大了六歲,

2008年她在電視劇《真愛諾言》飾演有勇有謀的陳盈盈,獲得大家的喜愛,

是娛樂圈紅極一時的演員明星,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兩人不管是從年齡還是名氣上都相差甚遠,

然而誰能想到兩個毫無交集的人在多年後會成為夫妻,

2010年經超與小李琳在拍攝《漂亮主婦》時因戲結緣,

兩人迅速确定了戀愛關系,雖說小李琳結過一次婚還有一個女兒,

但那時的小李琳早在2002年憑借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将軍夫人“杜冰雁”一角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她還憑借這部電視劇獲得了國家電視藝術基金頒發的“雙十佳”演員獎,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此後小李琳的名氣大漲,出演了多部經典優秀的作品,

反觀經超,雖是科班出身,但在娛樂圈多年卻一直都沒有混出什麼名堂,隻能在劇組跑龍套演一些小配角,

因着兩人在娛樂圈上名氣和地位上的巨大差異,兩人在一起後,經超一直被冠上“軟飯男”的标簽,

小李琳的朋友也是一直勸說,讓她與經超分手,

有次小李琳與閨蜜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她對小李琳說道“琳啊,那個經超跟你在一起肯定是想靠着你的名氣在娛樂圈上位,你看他年紀那麼小肯定不是真心的”,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這時小李琳就會說道,“他對我很好,我跟他在一起很開心,這就夠了”,

看着小李琳态度如此堅定,朋友想着或許經超是真的對小李琳很好,便也沒再提這件事,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雖說朋友那邊被小李琳說服,不再勸說兩人分手,

但兩人從剛在一起開始就有一個人極力反對,那就是小李琳的母親,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2010年有次工作結束後小李琳回家看望父母,正好順便看一下自己的女兒,

母親知道小李琳工作忙沒有時間帶孩子,是以小李琳的女兒一直是跟着外婆一起住,

小孩子也很懂事從不添亂,這也讓李媽媽很省心,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晚上吃完飯後,小李琳與母親在一起聊天,

母女兩人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了小李琳的感情上,

李媽媽看着女兒每天工作如此辛苦還帶着一個孩子,總是想着要她再找一個人,有了男人的幫襯女兒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累,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聽到母親聊到這個話題,小李琳也順勢告訴了母親自己和經超在一起的事情,

母親一聽女兒有了新的生活,很是高興,

趕緊問道“小琳啊,他多大啊,家是哪裡的,他是做什麼的?人怎麼樣呢?”

小李琳也如實地告訴了母親自家男友的現狀,

她說道“媽,他跟我一樣也是演員,不過現在還在上升期,他對我很好,”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母親聽着女兒這麼說對經超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尤其是聽到他現在沒怎麼有固定工作的時候,李媽媽的臉色變得很嚴肅,

而一旁的李琳還沒有發覺母親的異樣,一邊給母親分享自己的事情,還說到時候有空喊他來家裡見一見,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幾個月後,經超帶着大包小包跟着小李琳來了武漢老家,準備見一見自己的準嶽父嶽母,

見到李媽媽後經超很是熱情禮貌地跟阿姨打招呼,

但李媽媽看到經超一副年輕小夥的樣子,一點也不成熟穩重,對着經超也隻是禮貌性地打了一聲招呼,便扭頭去了廚房,

經超看着李媽媽去了廚房,便也跟着進去了,

經超說道“阿姨,我幫你做飯吧,我經常給小琳做飯”,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李媽媽一聽經超會做飯,想着這個小夥子或許也沒有那麼差勁,至少知道給女兒做飯,

有了這個想法李媽媽和經超聊得也多了起來,随後越聊李媽媽覺得越來越不對勁,

原來經常經常給小李琳做飯是因為,他那段時間根本就沒有工作,一直沒有戲拍,天天在家裡待着,是以才研究菜單給女兒去送飯,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李媽媽想到經超沒有工作還比女兒小這麼多歲,對着經超也是越來越不滿意了,

李媽媽心想,女兒已經經曆過一段失敗的婚姻,擔心女兒再次受感情的傷害,便想要提醒一下女兒,

于是在吃完飯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不管經超對着李媽媽說什麼,李媽媽全程都冷着一張臉,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或許是猜到李媽媽不怎麼喜歡自己的原因,

經超便盡量減少與李媽媽語言上的沖突,但該有的禮數還是都有的,

每當節假日或者小李琳拍戲沒空的時候,經超都會去武漢看望李媽媽,

雖然經超每次去看望李媽媽,李媽媽面上很是冷漠,但來的次數多了,她也能看出來這個小夥子是真的對女兒好,

漸漸地李媽媽開始對經超有了一定的改觀,直到不久後發生了一件事,李媽媽對經超有了很大的改觀,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有天小李琳在東北拍戲休息期間,她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

母親打電話告訴小李琳說道“我去醫院了,醫生說是宮頸癌”,

聽到母親這一消息的小李琳,愣在了原地,那段時間劇組現場已經停拍了,

小李琳沒有哭,就是全身一直在發抖的站在那發愣,

或許是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小李琳在當時的第一想法是請假回家去看媽媽,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後面小李琳冷靜下來後,發現自己現在走路也不行,

劇組所有人都在等着拍戲,上百号的人不能說停工就停工,

一時走不開的小李琳隻能将這件事情告訴經超,

經超聽後說道“這事你先别管了,一切有我,你先安心拍戲”,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第二天經超便買了飛武漢的機票,緊急趕往醫院去看望李媽媽,

到了醫院後,醫生将李媽媽的身體情況和病情給經超說了一下,

醫生建議病人盡快進行“放療”治療,

小李琳還在劇組,經超果斷決定跟小李琳家裡人商量說道,“現在先不進行放療,我讓我爸已經在上海找好了醫院和醫生,咱們去上海治療”,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一切準備好後,經超便帶着李媽媽去了上海的醫院,

因為小李琳在劇組的假很難請下來,

李媽媽做手術期間所有的簽字都是由經超來簽的,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老人對着醫院還有手術都有着抵觸心理,

為了不讓李媽媽那麼害怕,經超經常給李媽媽講笑話逗她開心,

這給了李媽媽很大的精神支撐,而她也因着經超的笑話對手術沒有之前那麼害怕,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照顧李媽媽,經超在那段時間直接住在了醫院裡,每天衣不解帶的照顧李媽媽,晚上不回家,與李媽媽同出同住,

晚上睡覺時,經超也不敢睡得太沉,隻要李媽媽有一點動靜,經超都會驚醒,然後起床看一下李媽媽,确定李媽媽沒事後在閉上眼睛短暫的休息一下,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有一次李媽媽手術後,經超在病房被蚊子咬得手臂上很多蚊子包,

便把窗戶關上,想着塗一點花露水,止一下癢,

但李媽媽因為麻醉時插人工呼吸器的呼吸管,

插的那個氣管有一些破裂和割傷,一咳嗽就會疼,

李媽媽怕花露水的氣味會讓自己咳嗽,

就說道“花露水太難聞了,嗆到我了,我這一咳嗽就疼”,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聽到李媽媽這麼說,經超趕緊把手上的花露水放下,走到窗邊把窗戶打開,

但窗戶一打開,身上還不塗着花露水,

經超的露在外面的皮膚都無一幸免,身上全都是被蚊子咬得大包,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一個多月後,小李琳終于從劇組請好假去醫院,

因着經超這一個多月對李媽媽如此細心認真的照顧,

小李琳去到醫院後,醫生和護士還有其他病床上的患者們都以為小李琳是李媽媽的“兒媳婦”,經超是李媽媽的親生兒子,

可見經超在李媽媽住院這段時間,對待她就像是兒子照顧母親一樣,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李媽媽在醫院休養了一段時間,身體沒什麼大問題後便想着出院回家,

這時經超把李媽媽接到自己家裡照顧修養,

每天換着花樣給她做營養餐,想着讓老人家多吃一點,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李媽媽在那時還聽女兒說,經超為了在醫院照顧她,推掉了一部電視劇的邀約,

那時的經超沒什麼名氣,據說那部電視劇還是一個男二的角色,若是出演,肯定會有一定讓他的名氣大漲,而他為了照顧李媽媽卻拒絕出演,

看着在自己生病期間忙前忙後,悉心照顧自己的經超,

李媽媽最終被經超的真誠和孝順打動,自這件事之後,李媽媽也不再反對兩人在一起,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小李琳與前夫生的小女兒一直都是跟着外婆長大,

經超把李媽媽接到了家裡,李琳的女兒也跟着一起住到了經超的家裡,

經超第一次與小女兒見面的時候,小女孩隻有六歲,

因着原生家庭的破裂,小女孩很内向,不願意與别人分享自己的事情,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想着孩子之前都是跟着外婆,為了拉近與繼女的關系,

經超找到李媽媽向她詢問,“媽,你說我現在想跟她說話,她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我這要怎麼弄呢?”

李媽媽聽後說道,“這孩子從小就不願意與人親近,這事也急不來,你試着多用她想法去思考,慢慢的她就接受你了,”

經過嶽母的指點,經超也變得不再像之前那麼着急,

他開始嘗試用朋友的思維去和女兒交流接觸,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想着一直不接受自己,可能是對“父親”存在疑惑,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幾天後經超帶着女兒去吃飯,到了吃飯的地點,女兒發現餐桌上還坐着自己的生父,

看着兩個爸爸坐在一起喝酒吃飯,小女孩吓得筷子都拿不住了,連菜都不會夾了,

但看着兩個爸爸相談甚歡,女兒也慢慢的放開了戒備,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之後面對經超的親近,女兒也開始慢慢的給了一些回應,

上國中時,女兒還就情感問題與經超打電話溝通了整整九個小時,可見女兒對經超越來越親近,就連感情問題都會和經超講,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對經超的稱呼也從最開始的叔叔,變成後面的超爸,最後直接改口叫爸爸,

聽到女兒叫自己爸爸那一刻開始,經超覺得很是滿足,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幾年後外孫女也越來越大,李媽媽便想着回武漢老家,

經超一聽嶽母要回家,家裡自己一個人,很是不放心,

便說道“媽,您别回去,在這我們還能照顧你,你要是回去了我們不在身邊,我也不放心”,

聽到經超不讓自己回去,李媽媽說道,“我不回去也行,但是你可别再買發糕了,這幾天我都要吃吐了”,

經超一聽笑了笑說道,“好,我下次買點别的”,

就這樣嶽母一直和經超住在一起,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除了對家裡人很好外,在外面還有一個外号名叫“包圓哥”,

經超在外面看到擺攤的老人總會不忍心讓老人家這麼晚在外面擺攤,

每次遇見他都會把老人賣得東西全部買回去,讓老人早點回家,

有一次經超回家的路上剛好碰到一個賣發糕的攤主,想着讓攤主早點回去休息,

經超就把攤主的發糕全買下來了,拿回家後讓嶽母舍不得浪費,一連吃了好幾天,

後面嶽母見到發糕都頭皮發麻,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雖說嶽母明令禁止經超不準再這麼,但經超每次回家看到擺攤的老人還是會忍不住買回家,

有次他把賣玉蘭花的老人的花全買了,還遭到了妻子的吐槽,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與小李琳自2014年結婚多年來兩人從未紅過臉,

兩人多年來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不管什麼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牽手,就連睡覺時還會一直牽着手,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經超作為演員在娛樂圈算是大器晚成,

好在有妻子陪在他的身邊照顧和支援他,

而經超因為愛妻子,選擇把嶽母當做親生母親一般照顧,

因為愛她,将她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和教育,

經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與嶽母如親生母子,與繼女如親生父女

上有老下有小,經超在家裡操心的事情很多,

但因為愛着這個妻子,愛着這個家,經超從未抱怨,甚至還樂在其中,

在外他是演員,是明星,在家裡他是妻子的好丈夫,是女兒的好父親,更是嶽母的好兒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