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作者:彩色港

——明代句容狀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四十三)《西遊記》第三回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是“谪仙人”不當下地獄和秦桧被拘系茅山“酆都洞”故事及李春芳“鬥戰”基因源自先人李綱

《西遊記》第三回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是“谪仙人”,不應當下地獄。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茅山崇禧萬壽宮 2020.6.17.

↑ 本文作者與江蘇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傳人何春生道長(右)留影。

為什麼這樣說呢?

在《西遊記》第二十五回中,鎮元大仙對孫悟空是有一段客觀評述的:“你不知那姓孫的, 也是個太乙散仙,也曾大鬧天宮,神通廣大。”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何春生書贈《句曲詩綜》

↑ 江蘇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傳人何春生道長書贈《句曲詩綜》之作品。

在《西遊記》第五回中,孫悟空這個“太乙散仙”還曾偷吃過太上老君五個葫蘆的仙丹:

且喜這番玉帝相愛,果封做齊天大聖,起一座齊天府,又設安靜、甯神二司,司設仙吏侍衛。向後見我無事,着我代管蟠桃園。近因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未曾請我,是我不待他請,先赴瑤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走出瑤池,踉踉槁槁誤入老君宮阙,又把他五個葫蘆金丹也偷吃了。但恐玉帝見罪,方才走出天門來也。

偷吃太上老君五個葫蘆的仙丹:即影射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前世”是五福齊全的“(谪)仙人”(見前第39篇)。是以,孫悟空既然已經是“仙”,确實不應該下地獄。

孫悟空何時成為“太乙散仙”的呢?

《西遊記》第二回有交代:

衆猴稱揚不盡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學得這般手段。”悟空又道:“我當年别汝等,随波逐流,飄過東洋大海,徑至南贍部洲,學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擺擺搖搖,雲遊了八九年餘,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賀洲地界,通路多時,幸遇一老祖,傳了我與天同壽的真功果,不死長生的大法門。”衆猴稱賀,都道:“萬劫難逢也!”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句容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甯先生書贈《句曲詩綜》之作品。

在《西遊記》第二回中,孫悟空已經是“太乙散仙”,已經“與天同壽”“不死長生”。可是在《西遊記》第三回中,故事情節可謂急轉直下,陡然生變,幽冥界“森羅殿”閻王竟然差兩個“勾死人”把“太乙散仙”孫悟空的“魂靈”“索”了去:

隻見那美猴王睡裡見兩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帶到一座城邊。猴王漸覺酒醒,忽擡頭觀看,那城上有一鐵牌,牌上有三個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頓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閻王所居,何為到此?”那兩人道:“你今陽壽該終,我兩人領批,勾你來也。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傳播正能量 ·《今日頭條·彩色港》《都市頭條·金陵·快報》

“陰間”“地府”竟然敢抓一個“仙人”下地獄,是以之後有了“太乙散仙”孫悟空大鬧森羅殿的情節。“閻羅王”又鬥不過“太乙散仙”孫悟空,隻好任其回到“陽間”。然後有了地藏王菩薩上天庭玉帝處告狀的情節:

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表曰:齋幽冥境界,乃地之陰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陰陽輪轉;禽有生而獸有死,反複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數,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簾洞天産妖猴孫悟空,逞惡行兇,不服拘喚。弄神通,打絕九幽鬼使;恃勢力,驚傷十代慈王。大鬧森羅,強銷名号。緻使猴屬之類無拘,猕猴之畜多壽,寂滅輪回,各無生死。貧僧具表,冒渎天威。伏乞調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陰陽,永安地府。謹奏。

地藏王菩薩告狀的理由是孫悟空是“妖猴”,既不是“仙”,也不是“人”,而且“逞惡行兇,不服拘喚”,必須要從“陽間”再抓回“陰間”,而且要玉帝“整理陰陽”。

孫悟空在“陽間”做的究竟怎麼樣呢?是不是“好猴”呢?是應該“下地獄”,還是應該“升仙”呢?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仙都”“福地”·道教聖地句容茅山“華陽洞天”之“華陽洞”。 道教茅山上清派七十九代傳人餘志成道長供圖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2020年8月17日,茅山崇禧萬壽宮。

↑ 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茅山道院楊世華住持(左)與作者親切座談。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其實就是作者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本人自己(見前第25篇),《明實錄》稱李春芳是“太平宰相”。《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在“陽間”究竟表現如何呢?

首先,孫悟空是花果山“天生石猴”,出生在句容茅山(見前第21篇),是“無産階級”“窮苦”出身,沒有背景。和萬曆皇帝生母“宮女太後”“李彩鳳”出身相似。隐喻“窮沒有根,富沒有苗”和“英雄不論出身”。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産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鬥府。

李春芳是大明首輔,是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但其先世居茅山,曾是曹義家佃戶,見載《光緒續纂句容縣志》卷末·曹義:“明曹義,字子直,一字默庵,句容人。永樂辛卯舉人,乙未進士,選庶吉士,轉禮部員外郎、吏部郎中,拜吏部侍郎,終南京吏部尚書……李石鹿相國之先世為其佃戶雲。”

其次,孫悟空居住在花果山水簾洞,是“清廉”之人(見前第22篇、第33篇)。

“水簾洞”在花果山正南,“水髒洞”在花果山直北,兩洞在方位上是南北相對,“水簾(廉)”和“水髒”在意思上也是相對,即“水簾洞”之“水簾”二字與“水髒洞”之“水髒”二字意思相對,故“水簾”二字有“水清(廉)”之意。

《西遊記》中多次寫到宰相“清淡閑居”不與人“争名奪利”,與“清廉”意思一脈相承。如第一回有《争名奪利幾時休》詩:“争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着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隻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這首詩影射李春芳雖然官至首輔,卻淡泊名利。第四回《初登上界,乍入天堂》詞賦末尾有“猴王有分來天境,不堕人間點污泥”一句,也有影射李春芳清廉自潔(仙品一流)之用意。《西遊記》第九回漁樵對話中也涉及有宰相緻仕後的清淡閑居不戀榮貴之詩詞。

國史家乘皆記載李春芳“清廉”,與“水簾(清廉)”之意吻合。《明史·文定公本傳》:“春芳自學士至秉政凡六遷,未嘗一由廷推。春芳恭慎不以勢淩人。居政府,持論平,不事操切。時人比之李時,其才力不及也,而廉節過之。”《李氏世譜》(李氏家傳·李春芳)載:“是時階既去位,春芳繼階秉政,務以安靜稱帝意,帝亦稔知其廉謹,頗倚信焉。”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官封弼馬”,影射李春芳是皇帝親封的屬馬的首輔(見前第26篇),《西遊記》中又反複強調孫悟空家在“水簾洞”,即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貫在句容茅山(見前第22篇),且又是皇帝親封的一位“清廉”首輔。

第三,孫悟空剿滅“水髒洞”魔王,除惡務盡,善惡分明,敢于鬥争。

那些小猴,眼乖會跳,刀來砍不着,槍去不能傷。你看他前踴後躍,鑽上去把個魔王圍繞,抱的抱,扯的扯,鑽裆的鑽裆,扳腳的扳腳,踢打挦毛,摳眼睛,撚鼻子,擡鼓弄,直打做一個攢盤。這悟空才去奪得他的刀來,分開小猴,照頂門一下,砍為兩段,領衆殺進洞中,将那大小妖精,盡皆剿滅。

李春芳是“太平宰相”,安邦定國,去除“A錢”,剿滅“水髒洞”魔王,展現其建立清廉盛世之理想。

第四,《西遊記》第一回“樵夫”行孝養母,“樵夫”即影射李春芳父親(見前第21篇)。百善孝為先,李春芳家風好。

樵夫“家既與神仙相鄰”,影射李镗祖籍在承仙鄉之朱壒村,即在句容茅山之南,與仙山茅山“相鄰”。《李氏家譜》第二十卷·第宅:“先世從無錫遷句容,蔔居承仙鄉之朱壒村,去縣治四十裡,茅山之陽,率湖之側。”

樵夫“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而李春芳父親李镗八九歲時的相關事迹與之吻合。《李氏族譜·李氏家傳》李镗:“九歲失母(原本九誤五,母誤父),事繼母能得其歡心。性質謙謹。子既貴,益折節下人。聞裡有困苦者,辄彷徨終夜不能寐。必拯之。”

樵夫“再無兄弟姊妹,隻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而李春芳父親李镗也無兄弟姐妹,兩者完全吻合。《李氏族譜·老大房》卷一:“李旭,字時明,号樸庵。秀長子……娶王氏,贈一品夫人,合葬句容赤山。行實詳宗伯瞿文懿志銘。子镗。”

故此,孫悟空在陽間不是“妖猴”,而是“窮苦猴”“清廉猴”“正義猴”“仁善(孝)猴”,當屬“升仙”之列,确實不該“下地獄”,則孫悟空大鬧森羅殿,也确實是無可厚非。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江蘇句容茅山頂宮鳥瞰·道教“華陽洞天”之“大茅洞”。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之《西遊記》結構巧妙,情節環環相扣,經過孫悟空這麼一“鬧”,玉帝也看出其“鬥戰力”很強,後來便聽從太白金星“招安”建議,于是就安排了孫悟空官職和工作。孫悟空“官封弼馬”,影射李春芳是“陽間”皇帝親自任命的屬馬首輔(見前第26篇)。孫悟空是“弼馬溫”,影射李春芳是“陽間”性格溫和的屬馬首輔(見前第31篇),而且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西遊記》以古諷今,“今”大明“太平宰相”李春芳是“仙人”,确實不該抓進陰間地府下地獄。那麼“幽冥界”在花果山(句容茅山)有沒有抓過宰相的往事呢?

曆史上還确實有過記載,據《乾隆句容縣志》卷三載:

酆都洞:在丁公山岩下。建炎中,河北博州道人王若甯獨居岩下。夢神人指岩穴曰:“此酆都考訊之所,可去洞百步居焉。”至秦桧沒,夫人王氏純素詣靖真宗師,乞拜章。知桧系此酆山獄中,命子熺即洞口建太乙殿,以求冥釋。名“洞雲庵”。(《山志》)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本文作者請教江蘇大學人文學院原黨委書記兼院長笪遠毅教授(右)。

↑ 作者按:江蘇大學笪遠毅教授、趙永源教授和蘇州大學金振華教授共同參與了《乾隆句容縣志(校注本)》的審稿工作。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笪遠毅教授為《句容古詩詞賦三千首》作序

秦桧(1090-1155),字會之,宋朝江甯(今南京)人。政和進士。北宋末曆任左司谏、禦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被俘到北方,成為金太宗弟撻懶的親信。建炎四年(1130年)随金軍至楚州(今江蘇淮安),被撻懶遣歸,詐稱殺死防守兵士,奪船逃回。紹興年間兩任宰相,前後執政十九年,主張投降,為高宗所寵信。收韓世忠、嶽飛、張俊三大将兵權,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嶽飛。主持和議,向金稱臣納币。訂立“紹興和議”,為人所不齒。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晚年隐居句容茅山“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故《西遊記》中前前後後談論宰相之處很多,明寫宰相魏征、近侍重臣東方朔皆為正面人物,還有必要暗中影射“奸相”秦桧嗎?

因為秦桧是“主和派”,賣國求榮,讒害忠良,而李春芳(第十九世)祖上“李綱”(第三世)是“主戰派”,名垂青史,《宋史》有“李綱”“鬥戰”之傳:

李綱,字伯紀,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無錫。父夔,終龍圖閣待制。登政和二年進士第,積官至監察禦史兼權殿中侍禦史,以言事忤權貴,改比部員外郎,遷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吳敏為行營副使,綱為參謀官。金将斡離不兵渡河,徽宗東幸,宰執議請上暫避敵鋒。綱進曰:“今日之計,當整饬軍馬,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太宰時中忿曰:“李綱莫能将兵出戰否?”綱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願以死報。”乃以綱為尚書右丞。宰執猶守避敵之議。有旨以綱為東京留守,綱為上力陳是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頗悟。會内侍奏中宮已行,上色變,倉卒降禦榻曰:“ 朕不能留矣。”綱泣拜,以死邀之。未幾,複決意南狩,綱入見曰:“陛下已許臣留,複戒行何也?今六軍父母妻子皆在都城,願以死守,萬一中道散歸,陛下孰與為衛?敵兵已逼,知乘輿未遠,以健馬疾追,何以禦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綱為親征行營使,以便宜從事,治守戰之具,不數日而畢。敵兵攻城,綱身督戰,募壯士缒城而下,斬酋長十餘人,殺其衆數千人。金人知有備,又聞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軍中議和,綱請行。上遣李梲。金人須金币以千萬計,求割太原、中山、河間地,以親王、宰相為質。梲受事,自不措一辭,還報。綱謂:“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況都城乎?”宰執議不合,綱不能奪,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當徐議之。”綱退,則誓書已行,所求皆與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張邦昌為質。時朝廷日輸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師漸有至者,種師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鳳兵至。綱奏言:“金人貪婪無厭,兇悖已甚,其勢非用師不可。彼以孤軍入重地,猶虎豹自投檻阱中,當以計取之,不必與角一旦之力。”上深以為然,約日舉事。姚平仲勇而寡謀,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騎萬人,夜斫敵營,欲生擒斡離不及取康王以歸。夜半,中使傳旨論綱曰:“姚平仲已舉事,卿速援之。”綱率諸将旦出封丘門,與金人戰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卻之。平仲竟以襲敵營不克,懼誅亡去。金使來,宰相李邦彥語之曰:“用兵乃李綱、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罷綱,以蔡懋代之。

何以判定《西遊記》此處一定牽扯到李春芳的先人李綱呢?

《西遊記》第十四回标題“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即是補充。标題表面意思是孫悟空皈依“正道之心”,打殺了“邪道之心”“眼、耳、鼻、舌、意、身”六人,影射李春芳打殺和李綱同朝為官的“六賊”。

“六賊”本是佛教專用詞。六賊者,眼、耳、鼻、舌、身、心是也。和李綱同朝為官的“六賊”是誰呢?

北宋六賊是北宋年間六個奸臣的統稱,這六個人分别是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他們都是宋徽宗時期重臣。世人稱“四真常在,北宋不亡;五鬼六賊常在,北宋必亡”,故打殺“六賊”,影射李春芳為大明國“鋤奸”。

毛澤東主席“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也是肯定孫悟空“鬥殺”之精神。天下太平,必須要有“千鈞棒”作為保障。

故此,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鬥戰”之基因即源自三世祖李綱,故孫悟空有“勢鎮汪洋”肅清“倭寇”之鬥志(見前31篇),水髒洞鬥殺混世魔王,打殺“六賊”,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除魔等經曆,是以最終被封為“鬥戰勝佛”。故“鬥戰”二字是李春芳《西遊記》所要表現的核心思想之一。

總之,《西遊記》第三回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是“谪仙人”不當下地獄和秦桧被拘系茅山“酆都洞”故事及李春芳“鬥戰”基因源自先人李綱,此為今流行本《西遊記》是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鐵證。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2020.10.9.《鎮江日報》·著名軍旅作家、記者李伶先生介紹作者四書之“考證華陽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書評。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光緒續纂句容縣志校注》·後記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學術争鳴|孫悟空大鬧幽冥界,影射李春芳是谪仙人,不該下地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