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衰敗,八王之亂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緻使異族入侵的卻另有其人,這就是西晉的博陵公。西晉的博陵國位于西晉冀州境内,共有四個縣,分别是治所安平、饒陽、南深澤和安國。

博陵元公——王沈。王沈字處道,出自頂級門閥太原王氏。由于從小失去雙親,被堂叔王昶收養。王沈從小就十分孝順,文采斐然,步入仕途後,先是被曹爽征召為掾屬,接着又出任中書門下侍郎。
高平陵之變後,王沈受牽連被免職,雖然不久後又被啟用,但也僅是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職務。真正讓王沈仕途順暢,則源自他的一次告密。王沈重新被啟用後,被當時的皇帝曹髦所欣賞,經常被邀請一起談論學問,切磋文章,時間一久,曹髦将其視為心腹。随後曹髦想要鏟除司馬昭,找來王沈等人商議。結果王沈二話不說跑去向司馬昭告密,最終曹髦被殺,王沈卻因功被封為安平侯,食邑二千戶。在這之後王沈很快就被提拔為尚書、豫州刺史等職。又整理賈逵以來的法制禁令,使得九郡之士移風易俗。
司馬昭建立五等爵位後,封王沈為博陵侯,位置相當二等封國。曹魏發兵滅蜀漢時,王沈在東線邊境防備東吳,因王沈鎮守調遣有方,使得吳軍不敢有所動靜,之後王沈被任命為鎮南将軍。司馬炎建立西晉後,王沈又成為了開國元勳,轉任骠騎将軍、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統領城外諸軍事。
爵位方面,司馬炎起初準備封王沈為博陵郡公,但王沈堅決辭讓不受,司馬炎隻能改封他為縣公,食邑一千八百戶。盡管如此,司馬炎還是想重用他,打算把朝政托付給他,但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王沈就去世了。對于王沈之死,司馬炎十分傷心,親自穿孝服哀悼,并賜棺木朝服一套、衣一套、錢三十萬、布百匹、葬田一頃,谥号為元。之後又追封他為郡公。
二代博陵公——王浚。如果說王沈是西晉的開國功臣,那麼他的兒子王浚則是西晉的罪人。王浚字彭祖,是王沈的私生子,除了王浚,王沈沒有其他兒子,可即便如此,王沈還是十分瞧不上這個兒子。但王沈死後,由于沒有其他子嗣,隻能讓王浚繼承爵位。
此後王浚先後出任驸馬都尉、員外散騎常侍、員外常侍,遷越騎校尉、右軍将軍、東中郎将等職。八王之亂開始後,王浚也不甘寂寞,參與廢殺太子司馬遹。 之後調任甯朔将軍、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在此期間王浚為了自保開始和異族通婚交好。司馬倫篡位,三王讨伐司馬倫時,王浚又選擇支援司馬倫,這就讓他和司馬穎關系惡化。
在司馬颙和司馬穎聯手擊敗司馬乂後,兩人的關系迅速惡化,司馬穎企圖派和演刺殺王浚并吞并他的部衆。結果計劃洩露,王浚于是與司馬騰秘密起兵殺死和演,自領幽州。随後又聯結司馬騰、段務勿塵和烏桓羯朱共讨司馬穎,結果司馬穎戰敗,邺城淪陷。在此過程中鮮卑士兵開始肆虐。
由于支援司馬越,是以在他掌權後,任命王浚為骠騎大将軍、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領幽州刺史,并以燕國并入博陵公的封地。司馬熾繼位後,又升任王浚為司空,加領烏丸校尉。但在此後,王浚遭遇了他人生最大的對手石勒。在一番較量後,石勒利用王浚想自己稱帝的野心,假意投降支援王浚,在王浚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建興二年(公元314年),石勒擊敗并殺了王浚,時年六十二歲。
第三任博陵公——王道素。西晉滅亡後,博陵國也一度消失,直到孝武帝司馬曜時期,才重新找來了王沈從孫王道素,封其為博陵公。
末代博陵公——王崇之。王道素做了幾年博陵公,史書沒有交代,隻知道其子王崇之随後繼承了爵位。但之後又被改封為東莞郡公,是以博陵國也就成為了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