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懷念年輕的何超

作者:鏸铮

石家莊市深澤縣鐵杆鎮何家莊村已故書記何超是我的堂侄子,對于他年輕的韶華定格在2021年初冬深澤新冠疫情的防控戰役中,我深表痛心,他微笑着走去,已經兩周了,過往的記憶曆曆在目,如在昨日,促使我總想寫點什麼。

11月11日淩晨,何超的心還在跳動着,我站在他床邊,為他擦拭着嘴角的污漬,滿屋人默默無語,人們多想他能嘴角動一動,說一句,“我沒事”……夜好長啊。 11月12日,我就親自到殡儀館為何超送行了,天好冷,殡儀館的院子空蕩蕩的,另有幾家也來火化,所有的人都互相離得遠遠的。别人家送行的都是身戴重孝,為逝者做着最後的事宜,唯獨我們四個人是光首烏發跑前跑後,心沉沉的,我從從業人員那裡接過他的骨灰,像抱着一座山,默然的走到我們自駕的車旁,親手交給我堂哥,堂哥小心的抱在懷裡,從業人員說疫情期間人手少,殡葬車又出去接任務了,讓我們稍等,待會兒有車送回骨灰。可怎好讓逝者不盡早回家呢?四個無語人上了車,慌亂的心随車出發了,初冬的平原,安詳寂寥,河堤陰面,還有殘雪沒有消融。

何超小我十多歲,我很喜歡他。平日裡,鄉親們都親切的叫他小超。去年秋天,農忙已過,他帶着媳婦和弟弟傍晚來看我,一袋蘋果,一捆白山藥,家裡的出産,我好高興,他們想着等我下班回家,看看我就走,那怎麼可能呢!我拿了一瓶好酒,領他們到谷連天去喝粥,一群人相跟着,我好像又回到三十年前,帶着幾個孩子去趕集……顧盼左右,現在他們可是正值壯年了。我們找了一個僻靜地方,要了幾個菜,大家都不會喝酒,慢慢的幾個人小酌了起來。小超紅紅的臉膛,總是微微的壓着點兒頭,他樸實的真像一株彎彎粗壯的金谷穗,成熟又飽滿。那會兒,他還是村長,自然會談到村裡的事情,也聊了許多農村的建設。我說“農村必須走集體經濟的發展道路,哪怕是村裡有個養豬場,讓那些沒有能力出去打工的人也有活幹,才好”他眯着眼睛笑着“叔你說的對着哩,我們到山東去參觀考察,人家集體經濟搞得非常好……”他說了許多,頭頭是道,還很有見地,我真沒想到,一個沒有受過更高的教育的農村人,居然思想這麼向前,直覺讓我必須對後來者刮目相看。我始終認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才是一個更有意義的人。隻可惜,他的很多想法沒有來得及付諸實施。

今年春天,他當選了村支部書記兼村長,擔子重了,事也忙了,他居然把家裡的拔絲廠的機器也停工了,一心撲在村裡的事業上,有一次侄子媳婦問我:“當村裡的這個幹部值不值得?”想必他們在家裡也議論過此事,我非常肯定的說:“值得,眼光要看長遠點。”誰不想着發家緻富呢,那個家庭不願意收入多點呢,何況是一個家庭婦女。當一個人想着做一件自己想做,又感覺非常有意義的事的時候,或許收入的多少就不太重要了,侄子媳婦也是非常支援他的,從這個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一家人的意願,家人的後盾有多麼重要。

我每周都回何家莊一次,幾個月的時間,悄悄的,村裡居然有了很大的變化,違建拆除了,街道整齊了,路面硬化了,路燈亮起來了,一百多畝的光伏發電項目引進發電了,村民文化娛樂廣場整闊了。漸漸的左鄰右舍的人常常聚在在一起,談論起村裡的事了,村民對村裡的事高談闊論,積極關注集體,這是對村幹部工作的最大的肯定。 九月初,我家門前的道路要硬化了,我親眼看着工程不斷進展,挖開磚瓦路基,刨倒各戶的牆邊樹木,鑿斷各家的門口水泥地面,散開牆根的護牆土,街道兩邊的人家一齊上陣,協助修路勞工做好自家的門前的事情,一切順順利利,沒有一個村民因個人的得失而阻止工程的進展,我由衷的贊歎“小超在村裡的威信還是很高的”。我每周回何家莊,幾乎每次都能看到小超在工程現場,跑前跑後,既是指揮者又是服務員,通紅的大臉略顯黝黑,高大的身軀更顯壯實。路修好了,道旁的花磚拉來了,再有一周的時間,這條路就完全修好。疫情突然來了,小超沒能看到村民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沒能欣賞到街邊花樹的綻放。

十一月初,深澤縣成了新冠疫情的重要防控區域,嚴防死守,不敢懈怠,全省醫護人員從四面八方趕來。一時間人人惶惶,個個驚悚,居家隔離,不準出門。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級部門嚴陣以待,各小區各鄉村積極行動,發揮着堡壘作用。深澤黨員幹部帶頭,群衆積極響應,衆志成城。一個轟轟烈烈的人民戰争打響了。那幾天,我是居家防護着,關注着縣城的消息同時,也關注着何家莊的消息,快手上的關于何家莊的視訊是一定要看的。村裡組織了志願者,都是熟悉的身影,小超也閃了一幀視訊,群情高漲,工作也滿是那麼回事。從家人的電話問候裡得知,村裡有人送糧送菜,還有防疫物資和藥品,秩序良好,人們也都安心,小村莊一切安然無恙。九日早晨,突然,另一個侄子打來電話,小超在防控疫情時,突發腦溢血……五雷轟頂。一個新冠疫情,沒日沒夜的工作,搭上了小超的命。我作為一個長着,怎能不傷心悲痛呢。

後來,村裡人講,那幾天,小超事事親曆,向上級彙報工作又要接受訓示,安排着志願者急需的事務,還要應付全村的各項工作。一個本家嫂子講,隻要有人打電話,辦到辦不到的,小超都有回音,絕對沒有嫌棄麻煩的時候,他顧不上休息也沒時間吃飯,這是一個本分的人心在支援着他做事。村民王彥濤看到大中午了他還沒顧得上吃飯,抓住他,硬拉到家裡吃了一碗面條。面條不值人心值,疫情期間誰願意讓别人到自家吃飯呢,尤其是接觸人多的公衆人物。疫情期間到戶裡吃飯,是違反防疫要求的,小超又怎麼能推托的了這樣的盛情呢。隻有真心才可以換來這最樸實的人心的。

11月12日,這天要出殡,七十多歲的原村幹部也是我國小的老師何占秋老人,受全體村委的委托帶着村民的願望,親自捉筆,滿含真情的寫了一篇訃告。

訃告

何家莊村黨支部書記何超同志在抗疫期間,帶領全體村民積極抗疫,嚴防死守,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積勞成疾,不幸于2021年11月11日上午9時45分病逝。 何超同志任職期間。在光伏征地、硬化提升街道路面,修圍牆、建廣場、設路燈,廁所改造諸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績,受到上級上司的表揚與全體村民的一緻稱贊,殡葬儀式定于2021年11月12日午時進行。 經議,喪事從簡,特此訃告

何家村黨支部.村委會

2021年11月12日

鄉親們用最樸素的辦法表示自己的誠意和哀悼,每家的份子禮金都寫的出奇的多,大家都清楚,這禮金,一半是殡葬份子禮金,一半算是捐款了,用以幫助老少家人今後的生活,這是樸素的村民發自内心的舉動,沒人組織。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人群不能聚集,發喪時間到了,嚴寒中,人們戴着口罩,主動散開,遠遠站地在街邊,也有人登上自家房頂,目送這位年輕的村支書遠去。沒人走動,更沒有喧嘩。

小超走了,一個有着抗戰光榮曆史的革命家庭走出的孩子,一個在部隊受過教育的榮民,一個舉手宣過誓的中共黨員,他是為了村民也是為了踐行着自己的理想而走的,他的事迹,赢得了各級上司的好評,喪事前後,鎮上的鎮長和副書記及許多上司都來家裡幾次慰問吊唁,縣裡主要上司和有關部門上司前來慰問,市委派代表來慰問。黨和政府沒有忘記小超,足矣,作為家人以及何家莊的村民,這是何等的榮耀。

逝者已去,生者永記。

古人曾有過這樣的感慨“生死亦大矣”。誰又不想在人世間多感受幾年這麼亘古沒有的美好的時代,看看這美輪美奂又物質極大豐富的精彩世界啊,生命的盛年就更顯可貴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小超走的有點太早了。不過,一個人能為自己的追求而獻身,就又不同了,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也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一個人為誰而死,為了什麼而死,是完全可以選擇的。或許平凡的小超在世人眼裡,不算個重要人物,他的人生不能算是多麼光輝多麼偉大,但他的離世,在鄉親們的心裡,至少在我的心裡能重于泰山。2021年11月26日 會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