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上海有一種家的感覺

作者:上海體育

今年,是楊揚把家安到上海的第11年。2011年,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在浦東安家落戶,兩年後,她在三林體育中心成立上海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營運國内第一座市場化的專業滑冰館。

這11年間,她的“飛揚”已經成為上海最專業的冰場之一——踐行着“北冰南展東擴”的戰略,飛揚不僅吸引越來越多的冰上運動愛好者前來,也将專業的師資輸出到普通中國小校,不斷擴大着參與冰上運動的人群。這11年間,楊揚的身份也在不斷變化:從國際奧委會委員到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始終在她熱愛的領域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上海有一種家的感覺

為什麼選上海?

為什麼選擇上海?這是旁人反複問楊揚的一個問題,也是楊揚反複問自己的問題。

在上海,楊揚為冰上運動找到了最美好的發展未來:“短道速滑對速度的追求、花樣滑冰對美麗的追求、冰球的團隊協作的追求,包括冰上項目對觀賞者文化和藝術素養的要求,這些都與上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充滿包容性的城市精神非常契合。”那時候的浦東新區,正緻力于吸引頂級人才落戶、打造體育品牌,是以當楊揚第一次來到三林的時候,就得到了熱烈響應。

“上海人特有的寬容和細膩,讓我有一種家的感覺。”楊揚回憶說,剛來上海的時候,北京冬奧會還沒有申辦成功,體育産業也沒有開始蓬勃發展,但上海的歡迎讓她有了留下來的勇氣。

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上海有一種家的感覺

2013年,飛揚冰上運動中心開張。首家市場化的冰場,讓“第一個吃螃蟹”的楊揚的心中難免忐忑:冰場高昂的營運成本、龐大的團隊、未知的市場。“我當時想着就是‘活’下來。”在創業的最初階段,楊揚到政府機關洽談,去學校推廣,親自帶團隊,甚至隻身跑到稅務局辦事——在“賠”了兩年半之後,終于“活”了下來。

之後,借助着體育産業蓬勃發展的春風,又迎來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的好消息,飛揚在上海不但立了足,而且紮了根。

培養上海運動員

登上全國賽場

“在我内心中,始終有這份情懷在。我希望把更多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滑的優秀師資帶過來,提供專業的服務和教學,讓更多的上海市民了解、走近專業的冰上運動。”楊揚曾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應該做的事情。現在,她的三個願望在上海得到了一一實作。

如今,飛揚冰場“一分為二”:一方面,擴大普及冰上運動的人群,另一方面,培育冰上運動屬于上海自己的後備人才。

開門迎客歡迎冰迷前來的同時,楊揚和團隊主動“向前一步”:2015年,在浦東新區教育局的支援下,飛揚冰上運動中心啟動“冰上運動進校園”項目,三林地區中國小成為了上海首批參與者。“第一次我面對19位校長,那時候還沒有冬奧會的概念,校長們又擔心安全問題,是以其實我的心中是很忐忑的。”楊揚說,讓她開心的是,校長們給予了她絕對的信任,也以極大的包容度歡迎冰上運動走進校園。于是,從2015年開始,每年有來自25所學校的5000多名孩子,來到飛揚參與滑冰啟蒙課程。由來自國家隊和黑龍江隊的優秀教練執教,每個學生一周在冰場接受一次專業教育訓練。之後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了,冰上運動進校園就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如今,飛揚俱樂部的專業教練們在全市30多所中國小教授短道速滑、冰球和花樣滑冰的課程,培育着上海的冰上小運動員。

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上海有一種家的感覺

8年的耕耘之後,上海的小運動員們,也開始在全國的賽場上嶄露頭角:第二屆青運會上,飛揚培養出來的小運動員拿下兩枚短道速滑的金牌,花樣滑冰全國比賽U8組中,也有來自飛揚的冠軍選手。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楊揚還創辦了一系列的冰上賽事:上海市青少年短道速滑公開賽、上海市中國小生冰上運動會、大大小小冰球賽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這裡愛上了冰上運動,并且發展成了自己形影不離的愛好,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承諾貢獻了自己作為冰雪人的一份力量。

當好冬奧“東道主”

随着北京冬奧會的臨近,楊揚愈加忙了。身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的楊揚忙着各種會議、采訪、推廣活動,但越是忙,她越感到快樂,“我很開心,因為到現在為止還在做着自己喜歡并且擅長的事。”

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上海有一種家的感覺

北京冬奧會于楊揚,也是她人生中不可缺少、又濃墨重彩的一部分。2015年的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身懷六甲的楊揚作為中國申冬奧代表團的一員,站在陳述席上,動情地講述着她和奧林匹克的情緣。

在那次陳述大會上,她以出色的表現博得場内外的一緻好評,也為北京的申辦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她當時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身份,以及她結識的“朋友圈”,讓北京被更多人所認識和期待。

北京從申辦成功到如今,整整六年。如今的楊揚,卸任了國際奧委會委員,但又有了新的身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這是冬奧會曆史上第一次設有運動員委員會,也是北京的創新之舉。運動員委員會由19名委員組成,這其中既有趙宏博、李妮娜等冬季項目的明星運動員,也有王浩、杜麗等夏季奧運會的運動員。

在楊揚看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的工作“事無巨細”。“大到北京冬奧會結束之後的延展,小到為運動員在比賽現場準備好一針一線,都需要我們處在運動員的角度建言獻策。”比如剛剛公布的冬奧會菜單中,就有運動員委員會委員提出的“為一些運動員準備沒有麥麸的食品”這樣的細心建議;又比如楊揚提出的,參照巴塞羅那奧運會,将所有參加北京冬奧會運動員的手印腳印留下來,作為寶貴的“北京記憶”,留給未來和下一代。

楊揚這樣描述自己作為運動委員會主席的工作:“如果我們的工作能做到真正打動運動員,那就能打動世界。網絡高度發達的當下,運動員本身就是自媒體,尤其是優秀運動員們。我們如果能給他們更加細緻入微的服務,保證他們不受太多的外界幹擾,舒心地參加比賽。他們把自己美好的參賽體驗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出去,就可以給我們的冬奧會增加很多色彩。”

采訪結束,楊揚又要無縫銜接,忙着下一個冬奧會推廣活動。但她始終那般精神矍铄。她說:“很欣慰在我能為冬奧會做些事的時候,我可以,并且有能力親身參與其中,為它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上海有一種家的感覺

文:龔潔芸

來源:上觀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