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南椰子通過社群電商模式 走上消費者餐桌

作者:海外網

來源:海南日報用戶端

12月1日,瓊海市長坡鎮群先村委會南昌村村民李彥本起了個大早,在和村裡椰子樹的主人談好價格後,就開始了摘椰子的工作。

李彥本腳上套好電力維修勞工爬電線杆用的那種腳扣,迅速爬上了六米多高的椰子樹,砍下成串的椰子,用長繩子綁住,利用滑輪原理安全運送回地面,自己再爬下來,整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隻用了一分多鐘。

還不到中午,李彥本的三輪小貨車已經裝了滿滿一車新采下的椰子,他将這車椰子賣到了長坡鎮土橋椰子收購點,在這裡椰子經過分揀,将被裝上大卡車送到澄邁的倉庫,再經由美團優選配送到全島各地下單的消費者手中。

而就在差不多同一時間,海口市民潘丹打開了相關APP,下單了5個椰子,每個椰子的價格是2.88元。通常來說,她購買的椰子第二天就會送到指定收貨位址,或許其中就有李彥本摘的也未可知。

“雖然天冷了大家喝椰子水少了,但我懷着孕,家裡老人說多喝椰子水對羊水安胎有好處。”潘丹說。

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的餐桌,電商的新銷售模式大大縮短了中間流通環節,也讓這一鍊條上很多海南人賣椰子買椰子喝椰子水的“姿勢”都有了新變化。

海南駿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朝忠正是其中一員,他告訴記者,自己以前經營過百貨,也做過生鮮生意,但去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對社群電商産生了興趣,“疫情來了大家都不敢出門,很多人都選擇通過社群網購的形式購買生鮮用品,讓我看到了這塊業務的發展潛力。”

于是,從去年9月起,周朝忠開始和美團優選合作,成為椰子供貨商,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成為美團在海南最大的生鮮供應商,其公司在文昌瓊海等地設了3個椰子收購場站,上面提到的土橋收購站正是其中一家,椰子都是從附近農戶那裡新鮮采摘下來的,高峰時海南島内一天就可以賣到2萬多個椰子。

此外,該公司還通過美團為島外廣東、廣西等地供應海南椰子,算下來一天多的時候能賣到8萬多個。

“原來沒做社群電商時,淡季售賣水果不大好估計收購量,有時候收多了,還會滞銷。”周朝忠說,現在則基本解決了銷售問題,旺季淡季不愁賣,擔心的隻是供貨不足。

35歲的李昌訊也是被社群電商模式改變了生活軌迹的人,他告訴記者,自己從18歲開始就和李彥本一樣,開始走村串戶,爬樹摘椰子,有時他們會将收購來的椰子賣給更大一點的收購商,有時還要開車去城裡找收購的店家。“即使是社群電商模式,最基層的椰子采摘商都是必需的,因為摘椰子是個體力活也是個技術活。”

如今,李昌訊則成為3個椰子收購場站的現場的負責人,他現在的工作已經變成了指揮勞工們清點椰子,進行分類包裝,發車送貨。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采摘商從農戶處收購椰子,還是收購站收購椰子,都基本是按照市場價格進行波動,今年有段時間椰子價格很高,從農戶手裡收購就需要6、7塊錢,二現在則是淡季,但總體來說,因為量大和減少流通環節,社群網購椰子價格上有着很大的優勢。

下午兩點多,是收購站最忙碌的時候,記者了解到,勞工們有來自貴州的外出務工者,更多的則是瓊海本地農民,他們不僅可以通過賣椰子賺得一份穩定的收入,還可以通過在收購站打工賺取更多的錢。

周德堂正是其中一員,作為瓊海本地的90後農民,他在椰子收購站忙碌一天可以拿到3、400元,雖然比較辛苦,但他本人還是比較滿意的,“有老婆孩子要養啊。”

附近的村民對這種模式也比較認可,長坡鎮孟文村委會土橋村小組組長洪德全說,該村有23戶100多口人,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椰子,如果一戶種100棵,每棵樹一年結50顆椰子,就是5000個椰子,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這種電商模式收購量大,現在大家基本不愁賣。”

與李彥本同村的杜春嬌家裡就種了60多棵椰子樹,在她看來,椰子樹基本上不用管,而且都種在房前屋後不占地方,結果了自然有人上門收購,她更開玩笑說自己兒子也收椰子,“但我不讓他摘,還要賣個好價錢哩!”

美團優選海南區域負責人表示,該公司下一步還将發揮管道優勢,助力海南農産品直接跟城市社群直接對接,乃至走向全國市場;并通過數字化銷售流程,強化特色農産品品質辨別和産品全程可追溯品質管理體系,促進特色産品和品質安全融合發展,加強農産品上生産、采摘、檢驗檢疫、分揀、分級、采後儲存等方面的基礎能力建設,助力海南農産品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标準化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