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進士第一村——谷村

作者:鑫㵘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盤谷鎮谷村,曆史悠久,文風昌盛,人傑地靈,屬千年古村、文化名村,出過76名進士,号稱中國進士第一村。

吉水縣盤谷鎮谷村李家是一個有着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地方。這裡曾出過許多人物,宋朝的天才神童李獻可,明朝兵、工部尚書李邦華、李日宣和清朝曆任工、刑、戶、禮四部尚書的李振裕等都出自這裡。當年的文化氛圍濃厚,鄉間的戲劇非常繁榮,可以說是一個富貴溫柔鄉,風流繁華地。至今還有兩座古戲台。谷村還是古代政治、文化人才的搖籃,出的進士與官員特别多,從隋朝到清末,這裡誕生了76名進士,115名舉人,9名武舉人。在南宋鹹淳乙醜年(1259年),朝廷大魁天下,一榜進士中谷村人占了4名,三年後,朝廷再次大魁天下,一榜進士中谷村人占了5名。進士是古代最進階别的功名,要經過縣試、省級鄉試、京城會試三級選拔,三年會考一次,全國隻取300名,是以極為罕見。明朝中葉,全國的人口已達6000萬,平均在20萬人中才産生一名進士,全國有許多縣在一千多年間,沒有産生過一名,而谷村一個村就産生了68名。谷村的進士多,在朝廷當官的就多,幾乎每朝每代都有谷村人在朝廷當高官,尚書以上的高官有8人,縣令以上的有100多人。

李氏聯芳圖

  父子兄弟進士

  炅弟晉之子可方、允方(注:李可方,李允方,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進士)、淑子維偵(注:《江西通志》記為李維祯,隆慶二年(1568)進士)、維标(注:萬曆十四年(1586)進士);

  父子進士

  贲子尚義(注:李尚義,宣和六年(1124)進士)、奧(李奧,嘉泰元年(1201解試)子同卿(李同卿,鹹淳四年(1268)進士)、孝謙(李孝謙,紹興二年(1132)進士)子榘(李榘,嘉定十三年(1217)進士)、圭(李圭,弘治九年(1496)進士)子俨(李俨,正德九年(1514進士)、元鼎(李元鼎,天啟二年(1622)進士)子振裕(李振裕,康熙九年(1670)進士);

  兄弟進士

  如圭弟如金、應革弟應綱、贊弟貢、炅弟晉之、可方弟允方、承緒弟承芳、維桢弟維标;

  祖孫進士

  圭孫承芳、承緒、元鼎孫景迪、立孫象井;

  父子鄉舉

  次魚子概、渠;存之五子杞、棫、求、大方、大享;

  桶子士選,愻子必敬、必登,廷透子寅孫;

  伯圭子忞、夢簡,福秀子道,貢子原道;

  一迪子元暢,中子元生;

  淑四子維桢、維極、維标、維柱,埈子鎮;

  楙子擢,廷谏子邦華,鶴鳴子安邊;

  振裕子景遂、景迥,象井子廷灼;

  藻子方霭、方苞;

  兄弟鄉舉

  遷之、存之;

  棫杞、或、求、大方、大享;

  康國、康侯;

  世修、世臣;

  丙翁、寅孫;

  一迪、一桂;

  必敬、必登;

  卓、發;

  鈞、鑒、奇、瓒、楷、棟;

  維桢、維極、維标、維柱;

  震、福壽;

  景遂、景迥;

  方霭、方苞;

  一門同榜進士

  鼎、如圭、骥——宋紹熙癸醜(1193)陳亮榜;

  埈、炳翁、寅孫——宋鹹淳乙醜(1265)阮登炳榜;

  晉之、同卿——宋鹹淳戊辰(1268)陳文龍榜;

  應綱、可方、允方、再芝——宋鹹淳甲戍(1274)王龍澤榜;

  贊、貢——明成化甲辰(1484)李旻榜;

  中、相、俨——明正德甲戍(1514)唐臯榜;

  振裕、次蓮、鶴鳴——清康熙庚戍(1670)蔡啟僔榜。

  一門同科鄉舉

  彥修、存之——宋元豐辛酉(1081);

  大方、大亨——宋大觀戊子(1108);

  杞、求——宋大觀庚寅(1110);

  卓、康侯——宋政和丙申(1116);

  發、午——宋政和戊戍(1118);

  康國、炅——宋重和庚子(按:李康國中宣和庚子二年(1120)解試,重和誤);

  世修、世臣——宋紹興丙子(1156);

  概、渠、骥(按:李骥為乾道元年1165解試)、庭芝——宋紹興壬午(1162);

  元瑞、渠連舉、必登、骥——宋乾道乙酉(1165);

  願、公行、元瑞連舉——宋乾道辛卯(1171);

  黻、元、瑞三舉——宋淳熙丁酉(1177);

  說、鼎、奧——宋紹熙壬子(1192);

  遇龍、應革——宋端平甲午(1234),

  應綱、有守——宋寶祐乙卯(1255)(按:當年解試無李應綱,但吉水人有李維高。文天祥也是此榜解試);

  忞 、晉之、同卿——宋鹹熙丁卯(按:宋無鹹熙年号,應為鹹淳三年(1267));

  南一、夢簡——宋鹹淳庚午(1270);

  士選、可方——宋鹹淳辛未(1271);

  在修、震——明永樂甲子(按:《江西通志》為永樂八年(1410)庚子鄉試);

  瓒、琦——明宣德己酉(1429)按:《江西通志》稱李瓒為永新人;

  輿、參、随——明景泰癸酉(1453)按:《江西通志》稱李輿為永新人;

  贊、貢——明成化庚子(1480);

  瑜、相——明正德庚午(1515);

  元生、原道——明嘉靖戊子(1528);

  希生、泰初——明嘉靖庚子(1540);

  東晖、一迪、一桂——明嘉靖戊午(1558);

  惺、先達——明萬曆癸酉(1573);

  教、維标、維柱——明萬曆丙子(1576);

  廷谏、邦華——明萬曆癸卯(1603);

  生文、日宣——明萬曆丙午(1606);

  掄、鶴鳴——清順治丁酉(1657);

  景迪、暄——清康熙壬午(1702);

  鴻光、方苞——清雍正乙卯(1735);

  東述、日琯——清乾隆丁卯(1747);

  宜随、正——清乾隆丙子(1756);

  植基、廷灼——清乾隆甲寅(1794);

進士表

中國進士第一村——谷村

舉人表

中國進士第一村——谷村

武舉表

中國進士第一村——谷村

貢士

  李務敏 字志學。元貢生任衡州學錄。元潭長房,居柘塘。

  李從心 字志立。元貢生,任筠州學正。元潭長房,居文園。

  李熒 字次晦。元貢生,授瑞州知事,升江西行省照磨。鼓樓,居西湖。

  李钊 字超遠。元以明經儒士授鄧州學正。元潭七房,居書院下。

  李貞 元任開州學正。鼓樓,居樓下。

  李毅 元山西州學正。

  李有開 元以禮悅試授教谕,升開州學正。

  李麟子 明洪武間貢士,授臨江訓導。鼓樓,居西湖。

  李騘 字子駿。明洪武間貢士,任漢陽府訓導。

  李思恭 明洪武時大學上舍,殁于京。月洲。

  李銘 字彜昭。明正統邑庠上舍,月洲。

李秦 字崇熙。明景泰庚午歲貢,淮甯訓導。

  李勳 譜名昌,字崇勳。明正德間貢士,曆淮府長史。

  李善禮 明正德己巳由國學入貢。

  李惠 明正德科貢,任南京教谕。

  李和 字大镛。明嘉靖乙酉彭水教谕。

  李一經 字習之。明嘉靖貢生。元潭四房,居樓屋下。

  李國柱 字石卿。明萬曆壬辰選貢。元潭四房,居樓屋下。

  李富 字運良。明嘉靖癸醜歲貢,初授直隸江都訓導,升福建德化教谕,以破倭功,升信豐知縣。元潭四房,居街西。

李嶅 字泰嶽。明嘉靖乙酉歲貢,授南隸吳江訓導。

  李珩 字泰珩。明嘉靖戊戍歲貢,任劍州訓導。

  李瑤 字仲華。明嘉靖時貢。鼓樓籍洵陽。

  李聯輝 字伯充。明嘉靖乙卯歲貢,曆任舒城訓導,泰興天長教谕,漢州學正。

  李杲 字啟東。明嘉靖辛卯選貢,南直隸大倉知州。

  李希賢 字齊夫。明萬曆己卯選貢,廣東儋州同知。

  李侃 字健甫。明萬曆間貢生,任上海縣丞。

  李禧, 明萬曆歲貢。

李曾生 字賢甫。明萬曆乙亥選貢,任貴溪訓導,青陽教谕,珉府教授。

  李遇春 字保太。明萬曆辛醜歲貢,任安甯訓導,萬年教谕,轉贛州府教授。

  李延芳 明南國學入貢。

  李節義 明任新喻教谕。

  李敬德 明任廣東潮州府教授。

  李總 明任湖廣漢陽縣訓導。

  李心易 明任新喻教谕。

  李榮 明湖廣嶽州府教授。

  李懷賢 明湖廣松茲縣教谕。

  李懷永 明浙江諸暨縣訓導。

  李璇 明由國學入貢,寶甯府教授。

  李承緒 明由國學入貢,浙江龍泉縣丞。

  李承祖 撥貢兩中副車。

  李鹓 明由國學入貢,直隸大倉州判官。

  李敏 字以學。明萬曆己酉貢,乙卯南直武進學谕,九江府教授。

  李生春 字元夫。明萬曆丙申歲貢,撫州訓導,上高教谕。

  李先芳 字伯誠。明萬曆癸酉恩貢,饒陽訓導。

  李宷 字迪亮。明天啟壬子副貢。

  李生成 字亮卿。明天啟乙醜歲貢,揚州泰興訓導,程鄉縣教谕,臨江府教授。

李宏 字彥遠。明天啟丁卯選貢,四川梁山知縣,改汶州知縣,甲申國變,殉姚黃賊難。

  李維憲 字中龍。明天啟壬戍選貢,任青州通判,署理壽光縣,招撫開墾禦海寇有功,升青州知府,未任以艱去。

  李猶龍 字豈耳。天啟辛酉選貢,由杭州通判仕至有佥都禦史,巡撫天津。鼓樓。

  李邦英 字仲畏。明崇正癸酉貢士。曆任廣東韶州府推官,诏升按察,未任,國變,憂憤而卒。元潭長房,居大池。

  李邦著 字季誠。明崇正乙亥選貢。敕授鎖院,以親老歸養。甲申國變,樂隐不仕。元潭長房,居池。

  李邦蔚 字季豹。明崇正癸未副貢。本朝順治十年辟用,同兄著《辭貢》,偕隐。元潭長房,居大池。

  李一偉 字君奇。由增生入太學,崇正庚辰奉積芬準貢。元潭長房,居文園。

  李一仍 字仲義。崇正時恩例貢生。元潭長房,居文園。

李□ 字公燦。紫函公第三子,順治時貢生。

  李震 字公訊。康熙戊子恩貢,授崇德知縣。

  李黃鼎 字中子。順治時恩貢,授茶陵訓導。元潭四房。

李匡鼎 字二衡。順治時貢生,署馀幹知縣,調山東黃縣。元潭四房。

  李象琯 字匪石。康熙時貢生。月洲。

  李振祺 字維介。順治丙午恩例選貢。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如旭 字東扶。康熙丙寅選貢,授永州東安知縣。

  李景逌 字賜卿。康熙乙酉副貢。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曰玘 字佩倉。康熙戊子副貢。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錫爵 字一馭。康熙癸巳恩貢。元潭長房,居大池。

  李嗣兼 字瑤山。康熙辛未恩貢。元潭長房泮中。

  李景造 字猶作。康熙時例貢,任贛縣訓導。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景逵 字右陸。康熙戊戍例貢,任安遠訓導。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廉發 字砺子。雍正甲辰恩貢。元潭長房豐陂。

  李鴻飛 字錄則。雍正壬子歲貢。元潭八房。

  李景暹 字季闇。乾隆甲子優貢,鑲白旗教習。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曰玙 字衛番。康熙時由貢生任麻城縣丞,補安徽按察司司獄。元潭四房。

  李曰琳 字天木。乾隆間由附生恩例貢生,恩例中書科中書舍人。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曰钰 字麗存。乾隆時廪貢。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景耀 字赤文。乾隆辛未恩貢。元潭四房,居樓前。

  李丕承 任廣豐縣訓導。

  李曰瓙 字藹存。乾隆壬申撥貢,丙子考授教習。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天經 字元旭。乾隆時歲貢。元潭長房,居桂園。

  李家桂 字燕五。乾隆癸巳歲貢,嘉慶己未任清江訓導。元潭四房,居樓屋下。

  李運泰 字宇鹹。嘉慶壬戍附貢。元潭七房環山堂人。

李象鵬 字雲程。乾隆甲戍歲貢。元潭四房,居石園。

  李正亨 字時五。道光丁酉歲貢。元潭長房,居大池。

  李騰芳 貢士。

  李如畹 貢士。

  李同仁 選貢,荊州司訓。

  李溫良 歲貢。

  李諧 恩貢都司教授。

  李大根 字茂園。道光乙酉撥貢,任瓊州昌化教谕。丙戍五月,到村谒祖。

  李存誠 号慎齋,字作謀。光緒丙戍歲貢,辦防有功,獎五品頂戴。

  李榮鈞 字國卿,号紫谷。廪貢。

李柏林 字楚毓,号岚青。光緒丁未歲貢。

  李彬 字煥文,号質夫。光緒丙午特科考取職貢,候選縣右堂。

  李卓人 号立齋,字飛翰。同治甲子欽賜副貢。

  李淦 字拔侶,号麗生。增貢。元潭長房大池。

  李慶瀾 字鳴卿,号勳墀。附貢。

  李道元 字涵宏,号學唐。附貢。

薦辟

  

  李珏 字元晖。宋寶祐丁巳,奏補承信郎,廬江縣尉。景定甲子,轉志翊郎。丁卯除閣門宣贊。

  李晔 字子華。宋淳祐甲辰,信國公以文學辟,奏補承信郎,寶慶府新化縣尉。

  李錫 字疇伯。宋嘉熙時,由薦選授迪功郎。

  李鎬 字子京。宋鹹淳時,上薦選授壽春簿,兩浙制幹,升大社令。

  李敬德 字叔茂。宋嘉定時,由薦選任潮州路學教授。

  李文卿 慶元間舉秀才,任興化縣令。元潭長房,居六都。

  李恕 字尚忠。元至正庚寅新州學正。壬辰盜起,遷攝新州判官,選兵壯備,禦九月,殁于王事。

  李孟淳 字伯英。元時由翰林薦除吉州學正。

  李萬孫 字敬傳。元時由薦選授昭明殿講書。

  李鼎孫 字誠存。元時以人才舉任吉州教授。

  李起生 字季安。元時以茂才舉授通州學正,改桂平縣尉。

  李宜 元時以人才舉授戶科給事。

  李珉 字天則。元至正庚寅以茂才舉任會昌訓導。

  李維節 元舉人才任宜陽儒學提舉。

  李絧 字尚文。元時由監生任全州學正,慶遠安撫司宜山令,遷柳城令。

  李茂 字願學。明洪武時以人才舉任永豐倉使。

  李潛 字孟輝。洪武壬戍以人才舉任光祿署丞。

  李佛奴 字汝濟。洪武庚午以鄉耆薦任安陸州京山縣典史。

  李圭 字伯昂。洪武甲子以人才舉任長陽縣令。

  李達善 洪武甲戍薦授迪功郎諸暨縣丞。

  李容 字原瑩。明洪武己未以孝廉舉授虹縣丞,升福清令。

李伯韶 明以人才舉任直殿禦史。

  李寄生 字扐謙。明洪武甲戍以人才舉曆倉太使巡檢,荏平主簿,連山縣丞。

  李鳳 字子義,以字行。明洪武辛亥,以茂才舉授龍虎衛知事,改燕山護衛,仕至蜀府紀善。八房。

  李扐 字伯謙。明洪武庚戍以明經舉送吏部試第一,授鳳陽府同知。八房。

  李善 字仁民,以字行。明洪武辛未,以鄉耆朝觐,授澤州知州,改沁州知州。五房。

  李允毅 字仲宏。明洪武甲子以通春秋舉任會昌訓導。

  李幼欽 明洪武時以賢良舉授浙江富陽主簿。

李铨 字彥庸。明永樂初以賢良舉授工部主事,改汀州通判。

  李慎學 明正統時仕至司務。五房。

  李願學 明舉人才任河南南陽府經曆。

  李睿 字彥宣,以字行。明永樂癸未以才德舉授禮科給事中。八房。

  李锷 字彥達,以字行。明洪武甲戍以賢良舉授昆山令。

  李韶 字其儀,以字行。明宣德甲寅以詩薦授宜城訓導。

  李鎮 明以人才舉任文華殿中書。

  李埙 字伯篪。明洪武時以人才舉授陽江知縣。

  李謙 字景讓。明正統間以茂才舉任河南泌陽縣訓導,升浙江龍泉縣教谕。

  李信 字邦孚,以字行。明正統時以人才舉任當塗訓導。

  李益 字陽德,志載字方亨。明天順戊寅以經明行修舉試翰林院第一,授直隸太平府訓導,升懷仁王府教授。元潭七房。

  李焌 字簡夫。以醫學從英國公,輔征交趾。迪功郎。

  李洪 字敷寬。宣德丙午以人才舉,欽命随成山侯征交趾有功。官浙江、雲南都司都事,升雷州府通判。

  李彥宣 号拙庵。永樂癸末以材德舉授禮科給事中。八房。

  李晔 宋任湖廣新化縣丞。

李然 字稱國。鹹豐丁巳,奉檄督團殉難,蒙恩旌恤,世襲雲騎尉,崇祀昭忠祠。

  李城燭 字炬傅。鹹豐丁巳,奉檄督團殉難,蒙恩旌恤,世襲雲騎尉,崇祀昭忠祠。

  李楊謙 字诒謀。鹹豐丁巳,奉檄督團殉難,蒙恩旌恤,世襲雲騎尉,崇祀昭忠祠。

仕籍

  李同 字承善。宋元祐時臨賀縣丞。

  李輯 字廷瑞。宋開慶時兩浙運幹。

  李尚禮 字亨仲。紹興壬午,以嶽武穆帳下軍功奏補迪功郎,商州商洛縣令。

  李尚智 字季叔。紹興壬午,以嶽武穆帳下軍功奏補承信郎,虢略縣主簿。

  李康城 字希錫。紹興時授真陽縣丞。

  李千乘 字彥國。嘉定時任峽州知州。

   字德之。嘉定時由大學任新會縣尉。

  鑄 字顔仲。嘉熙時由大學官連城主簿。

  天覺 字性甫。嘉熙時由大學官象州知州。

  崇 字介翁。宋淳祐時官江甯典史。

  眭 宋時任湖廣新化縣丞。

  珙 字元弦。宋景定辛酉,奏補進武校尉,遷樂清帥幹。

  繼 字紹翁。宋鹹平時沿海制司帥幹。

  彬 字質夫。元至元辛巳江州路錄事。

勝之 字定甫。宋嘉定丙辰,特奏官潭州醴陵縣尉。元潭長房。

  夣應 字昭甫。宋嘉定時特奏任靜江法司。元潭長房,居文園。

  度 字斯和。元時以武功官永豐縣尉。

  文昭 字克楙。元時由監生官中書省,瑞州學正。

  以立 元時西安宣誠将軍。

  謙 元時以軍功官象州知州。

  期孫 字達可。元時官袁州庫副使。

  複 字陽亨。由太學授桐城縣丞。

  會 字啟魯。嘉靖時由國學官福建都司都事。

臣廉 字金壇。嘉靖時任浙江衢州府知事。

  早 字民卓。嘉靖時任清流玉華驿宰。

  之珍 字拙斯。明崇正時任浙江鹽太使。

  日寅 字修期。明萬曆時由武生劄授守備,改廣東布政,軍前督令參戎。

  應西 明天啟授兩廣總都,軍前參戎。

  恒 字士常。明景泰時授江甯典史。

  一道 字貫之。明嘉靖時由國學授薊衛經曆。

  栗 字常寬。明萬曆時由國學任延平府照磨。

  一德 字正之。明萬曆時由國學任北京南城兵馬司,升山西河東鹽運判。

  美 明萬曆時官遼東典史。

  繼宗 字少泉。明萬曆時任新會所吏目。

  睿 字汝思。明萬曆時由吏目升潾水主簿。

  時學 字卿實。明萬曆時授北京遵化忠義衛經曆,考滿,任徵仕郎,升四川都司都事。

  時鳴 字卿道。明萬曆時由儒士任蘇州簡校,升陳州吏目,肇慶府照磨,官貴州都勻府經曆。

  大成 字子翼。明萬曆時劄官渖陽衛千總。

  祖康 字晉侯。明萬曆時由國學官浙江永康縣丞。

  尚惪 字子昭。由儒士任保定簡校,升貴州黃平州判。

  時望 字卿南。明萬曆時官廣東四會巡檢。

  亨鼎 字嘉甫。由禮部儒士崇正辛未恩例官光祿署丞。

  複原 字伯已。明洪武甲戍由國學任平陽縣丞。

  盛 字齊昌。明永樂時由儒士入文淵閣,修大典,書成,官延平府西芹河泊所。

  玉宏 字鏡台。明萬曆時由昌平馬政積功授武昌左良玉鎮督糧守備。

  秀 字賢俊。明嘉靖時官梁山縣尉。

  夣翰 字德馨。明嘉靖時官韶州吏目。

  夣朝 字德聲。明嘉靖時官廬山縣尉。

  時昌 字日用。明嘉靖時劄授遼東沈陽衛守備。

  承武 明嘉靖時由國學授道州吏目。

  時 字仲發。明洪武時“孝感瑞橘”事聞官,贛州巡檢。

  檢 字杯永。明正統時任諸暨縣訓導。

  獻 字仲良。明宏治恩例官營府典膳。

尚德 明任貴州永甯州吏目。

  雲文 字文叔。清順治時考選經曆,改授大平府通判。

  慎發 清康熙時任府經曆。

  曰璋 字達夫。清乾隆時由國學授河南懷慶縣丞,曆蘇州按察司經曆,升松江通判。

  燦 字紫東。清乾隆丁醜由國學授浙江桐鄉縣丞。

  炜 字炳堂。清乾隆丙寅由國學授廣東通判,曆任河南許州知州,升福建甯汀州府知府。

  煜 字星燦,清乾隆時由國學任廣東百川司巡檢。

  光瓒 字錫元,清乾隆時由國學授山東巡檢。

  原性 由貢士任信宜教谕。

  魁 官至平府教授。

  承武 仕道州吏目。

  霁 康熙時欽授都督同知。

郡馬

  鼎孫 字道翁,尚宋郡主。

  天鳳 字翔翁,尚宋郡主。

  逢龍 字襄伯,尚宋郡主。

  千鈞 字彥能,尚宋郡主。

封贈

  用幹 字季承。以子蕡貴,大觀四年冬祀恩封承祀郎。政和二年,轉宣義郎,三年遷宣教郎,六年加通直郎。

  用柟 以子鼎贈宣教郎。

  汝明 宋建炎以子發贈朝散大夫。

  康國 宋以子育贈宣教郎。

  綱 字克正。宋紹定以子晦之封迪功郎。

  總 字仲權。宋寶祐以子應革封修職郎。

  倫 字克明。宋鹹淳以子晉之贈迪功郎。

  士 字季謀。宋鹹淳以子炳翁封迪功郎。

  陽 字春伯。宋紹熙以子愻封修職郎。

  伋 字伋之。宋嘉定以子夢應封迪功郎。

  文成 字少章。宋以子公行贈迪行郎。

  經 字正甫。宋寶祐以子輯贈通直郎。

  熾 字昌文。元時以軍功贈将仕郎。

  尚志 明洪武以子宜封戶科都給事。

  瞻 字賓旭。明景泰以居正贈奉政大夫。

  諒友 字益友。明以子鈞封兵科給事中。

  景锷 明以子珪封工部員外郎。

  庭複 明宏治以孫貴,贈都禦史。

  懷永 明以子貴,贈都禦史。

  景瑞 明萬曆以子淑封左參議。

  傑 字子俊,明萬曆以子先達封文林郎。

  坦 明以子中贈參政。

  宣明 字日升,明嘉靖時以子相封刑部主事、廣西佥事。

  衍 字際慶,明嘉時以子棟封國子學錄。

遵 字本約,明萬曆以子蘊贈刑部司務。

  桂 字善政,明嘉靖以子瑜贈朝散參議太夫。

  位 字民表,明嘉靖時以子承緒贈工部清吏司主事。

  贈生 明以子教封宜章知縣。

  貴孫 字才可,明以子謙贈新安尹。

  谟 字汝和,明崇正時以子猶龍贈通判。

  三豹 字養南,明崇正以子維憲封承德郎、青州通判。

  鵬 明以子廷龍贈監察禦史。

  佐 字貴爵,明以曾孫邦華贈太保尚書。

秀 字宇實,明以子廷谏贈刑部主事,又以孫贈太保尚書。

  廷谏 字信卿,明以子邦華贈太保、吏部尚書、原累封兵部尚書,谕葬賜祭祀鄉賢。

  聯采 字伯亮,明以孫日宣贈吏部尚書。

  生春 字元夫,明以子日宣贈吏部尚書,祀鄉賢。

  時學 曾工部尚書。

  尚惠 字子昭,以子元鼎封徵仕郎,贈吏部主事,又以孫振裕贈工部尚書。

  調鼎 字羹若,康熙時以子雲文贈承德郎。

  振祿 乾隆時以子景逵贈修職郎,又以孫曰瑞贈成安知縣。

  振祺 字維介,康熙時以子景迪贈監察禦史。

  景逌 字賜卿,乾隆時以子曰琯贈修職郎。

  上達 字什伯,乾隆時以子鴻光贈文林郎。

  曰秀 字蘊英,乾隆時以子煜贈登仕郎。

  曰崧 字有筠,嘉慶時以子蔚贈遵化州州同。

  曰椿 字元運,道光時以子朝佐贈峽江訓導。

  受任 道光五年以子經達貴,貤贈登仕郎。

  祥滋 字佑德,以子慶隆貴,贈登仕郎。

蔭襲

  尚仁 字伯元,宋宣和辛醜承父贲蔭授迪功郎。

  燮 字仲理,宋承父千乘蔭任将仕郎。

  士行 字以忠,宋承父應革蔭任将仕郎。

  承寵 明以祖貢蔭任南雄府通判。

  士亨 字于嘉,承父邦華蔭中書科中書舍人。一名輝。

  士齊 字于肩,承父邦華蔭中書舍人。

  長世 字聞孫,明邑廪生。以祖邦華殉國,蔭中書舍人。

  一儒 字大魯,明邑庠生,承父日宣蔭中書舍人。

  發曾 字繩武,以曾祖邦華殉國,襲錦衣衛。

  聘三 字培莘,号任臣,以文生兼襲雲騎尉世職。

  思信 字承宗,襲雲騎尉世職。

  元吉 字恒謙,襲雲騎尉世職。

  正明 字樹材,接襲雲騎尉世職。

  耀祖 字爐青,接襲雲騎尉世職。

鄉飲

  大倫 号拙軒,明成化時飲賓。

  和 字處泰,明宣德時正賓。

  勵 字克勉,明正統時大賓,元潭七房。

  拱 字應樞,明成化時正賓。

  齊道 字以達,明萬曆時正賓,元潭七房。

  薛 字天與,明隆慶時正賓。

  桓 字邦甯,明萬曆時大賓。

  春 字啟泰,明萬曆時大賓。

  景耀 字赤文,乾隆時正賓。

  位頤 字重賢,嘉慶時飲賓,邑侯文在中贈以“譽著鄉闾”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