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黑船事件整體的開始,這一篇我們着重講一下黑船事件發生的故事背景。

自 1848 年 2 月 2 日美國與墨西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小鎮瓜達盧佩-希得爾戈簽訂和平協定之後,美國便獲得原屬墨西哥的北美洲西部大部分土地,成為瀕臨太平洋國家,而太平洋東岸就是東亞,這一地理優勢為美國侵略亞洲各國,特别是以中國為主的東亞提供了便利。1844 年,美國為了擷取與英國同等的對華貿易條件,強迫當時的清政府簽署了《中美望廈條約》。這一時期,與中國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因長期受到與之一水之隔的中國的影響,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的日本所實行的也是鎖國政策,使得日本國内市場并未得到開發,也就導緻了美國對沒有與之簽約的日本也充滿了期望,這就為後來美國海軍準将馬休.佩裡和祖.阿博特等率領艦隊駛入日本江戶灣浦賀海面,打開日本門戶埋下了伏筆。
從 1633 年德川幕府釋出的第一個“鎖國令”算起,直到 1853 年佩裡來航的220 年間,日本一直處于“鎖國時代”。在這期間,随着幕藩體制的鞏固,德川幕府對外通商政策發生變化,“鎖國政策”逐漸形成。期間為了禁止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第二代幕府将軍德川秀忠于 1616 年下達禁令,規定葡萄牙,英國等國的貿易船隻隻能在長崎、平滬兩地進行交易。在德川家光親政後,進一步強化了其父德川秀忠的對外方針,先後五次頒布“鎖國令”。德川幕府曆時數十年,通過釋出一系列奉書、覺書等方式,最終形成“鎖國政策”。“鎖國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維護幕府早期的統治,但在幕府統治末期,“鎖國政策”使得日本閉幕塞聽,錯過了工業革命的發展浪潮,阻礙了日本的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以緻于遠遠落後世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實力的衰弱使得日本無力應對美國艦隊的入侵,客觀上促進了“黑船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