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科賦能 僑鄉振興——溫州大學華僑學院文成縣調研紀實

作者:中國僑網

為深入貫徹落實浙江省社科聯《社科賦能山區26縣跨越式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精神,助力僑鄉振興,2021年11月25至27日,溫州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團隊在華僑學院常務副院長包含麗的帶領下,走進浙江著名僑鄉、“國際慢城”文成縣玉壺鎮,并對西山寨和東樟村分别開展實地調研活動。研究團隊通過實地考察、召開僑胞座談會、個案深度訪談等形式,收集了寶貴的一手資訊和資料,對僑鄉曆史與現實、經驗與需求進行了深入了解,并對僑鄉發展提出了建議和思路,發揮了高校研究團隊在“社科賦能 僑鄉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在調研過程中,玉壺鎮黨委、鎮政府、縣僑聯及鎮僑聯給予了研究團隊以大力支援。玉壺鎮黨委書記、鎮長趙沛标,玉壺鎮黨委副書記黃金樂,文成縣僑聯副主席劉雙燕,玉壺鎮僑聯主席王夏葉,以及30餘名僑領、歸僑、僑眷代表與研究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社科賦能 僑鄉振興——溫州大學華僑學院文成縣調研紀實

溫州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團隊與文成縣上司、玉壺鎮上司、僑領、歸僑僑眷代表座談。

僑鄉發展需要什麼?

研究團隊在座談和調研中發現,僑鄉發展在以下四個方面具有迫切需求:

一是僑文化,鄉村振興在國家共同富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僑鄉在鄉村中又具有獨特優勢,深入挖掘“僑文化”,突出“僑”特色,是僑鄉振興的重要抓手。由于人力資源有限,僑鄉迫切需要有戰略眼光、有國際視野、有強執行力的團隊,與當地政府和僑界代表共同深入挖掘和總結僑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把僑鄉發展與僑文化緊密融合在一起,把“僑故事”作為僑鄉發展的基調和底蘊。

二是僑教育,随着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國是最能讓僑胞們獲得安心的歸宿,據僑領估算,僅意大利就有1/10的僑胞選擇回國發展。而他們的後代迫切需要接受義務教育,如何更好更快融入當地教育環境、學籍身份的解決,也是僑胞們高度關注的問題。

三是僑研究,曆史是最好的老師,隻有深入研究僑鄉曆史、華僑曆史,總結經驗教訓,以古鑒今,才能更好地做好當下,更好地規劃未來。深入挖掘僑鄉曆史,忠實記錄華僑曆史,傳承華僑奮鬥創業的精神,是僑鄉承載的曆史使命。

四是僑保護,華僑在海外生存發展、回鄉投資興業的過程中,由于跨越時間、空間、代際的現實,在雙栖遷移過程中因身份、習慣等問題在海外經常遇到經濟安全、社會認同、文化融入,甚至人身安全的問題,回國後也會遇到醫療、養老、子女教育、手續辦理等方面的障礙,是以,海外和國内的僑益保護是僑胞們迫在眉睫的訴求。

高校研究隊伍能做什麼?

高校使命不僅在于為社會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而且還在于用學者的智慧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結合僑鄉的天然優勢、針對制約僑鄉發展的瓶頸,溫州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團隊将結合自身的專業和學科優勢,為僑鄉發展做好服務。一是在僑文化方面,助力僑鄉深入挖掘僑鄉文化、總結華僑精神,把中華文化與僑文化融會貫通,使僑文化不僅可以作為發展僑鄉經濟社會的底蘊,更要為華僑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提供豐富的素材。二是在僑教育方面,充分整合僑鄉高校的資源,發揮高校服務僑胞的功能,通過紮實落實中外聯合辦學、推進海外分校建設,在幫助華僑子女更好接受教育、更好成才成人、更好連接配接中外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三是在僑研究方面,溫州大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涉僑研究專家學者衆多,涉僑研究基礎雄厚,凝聚學校涉僑研究的力量,既能“頭頂天”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挖掘分析僑史,又能“腳踩地”深入田野開展調查研究,持續了解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可以在學科發展和僑鄉發展程序中貢獻獨特的智力支援。四是在僑保護方面,溫州大學依托現有法律、經濟、教育等優勢學科,在僑益保護方面開展深入調研,針對僑胞迫切需求和困難阻礙,助力維權平台打造、提供資政建議等方式,推進僑益保護的開展。

未來合作有哪些規劃?

本次調研,溫州大學華僑學院與玉壺鎮僑聯簽署了調研基地合作協定,為後續溫州大學研究團隊繼續開展地毯式摸排調研、助力玉壺鎮僑聯“五十年”紀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科賦能 僑鄉振興——溫州大學華僑學院文成縣調研紀實

溫州大學華僑學院與玉壺鎮僑聯簽署調研基地合作協定。

未來,雙方将以調研基地為基礎,一是基于僑鄉發展的需要,為僑鄉社會發展、經濟振興提供智力支援。二是基于溫州大學研究團隊的優勢,整合全校、全省乃至全國涉僑研究專家學者的資源,形成研究合力,以團隊作戰的模式,有規劃、有統籌地開展僑鄉調研,用社科智慧賦能僑鄉振興。三是在調研中堅持“兩個并重”,即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曆史研究與現實研究并重,持續、高效、有效地推進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作者:溫州大學華僑學院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