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作者:HF懿書苑

登快閣

【宋代】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譯文

我辦完了公事,登上快閣,在這晚晴的餘輝裡倚欄遠眺。

遠望秋山無數,落葉飄零,天地更加遼遠闊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過,月光下顯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遠離,早已沒有弄弦吹箫的興緻了,隻有見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我從萬裡之外的遠地乘船歸來,在船上吹起長笛;我的這顆心,将願與白鷗結為朋友。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今屬江西)任知縣,公事之餘,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清一統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有感而發。

賞析

這是黃庭堅在太和知縣任上登快閣時所作的抒情小詩。

一般說來,文章或詩歌開頭往往較難,以緻有的文學家常将其開頭處砍去,這是因為開頭處,作者還沒有和作品的情境融為一體,因而容易作态。而此詩起首,用通俗口語娓娓道來,但又能構思奇妙,引人入境。詩人說,我這個呆子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晚晴餘輝裡,倚欄遠眺。這二句,看似通俗淺近,卻包涵着極為豐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晉書·傅鹹傳》所載夏侯濟之語,“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癡,複為快耳!”後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閣“及李商隐”萬古貞魂倚暮霞”之典,還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癡兒”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認自己是“癡兒”,此為諧趣之一;“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與“快閣”之“快”暗相呼應,進而增加了一氣呵成之感此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脫了前人的窠臼。

不僅如此,“倚晚晴”三字,還為下句的描寫,作了鋪墊渲染,使詩人順勢迸出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絕唱。遠望無數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淨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讀這樣的詩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謝眺“餘霞散成绮,澄江淨如練”的名句。但黃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輩的養料加以鍛煉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現。是以前人曾評此二句道:“其意境天開,則實能劈古今未洩之奧妙。”(張宗泰《魯齋所學集》)

五、六二句,是詩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的故事。《呂氏春秋·本味篇》載:“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後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載阮籍善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見所悅之人,“乃見青眼”(《晉書·阮籍傳》)。詩人這二句大意是說,因為知音不在,我弄斷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彈奏,于是隻好清樽美酒,聊以解憂了。此處“橫“字用得很生動,把詩人無可奈何、孤獨無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來。

結句詩人說自己希望能坐上歸船,吹弄着悠揚的長笛,回到那遙遠的故鄉——我的這顆心呵,早已和白鷗訂好盟約了。從全詩的結構看,這個結尾是相當精彩的:起首處詩人從“癡兒了卻官家事”說起,透露了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後,漸入佳境,詩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對“公家事”之“了卻”形成鮮明對照;五、六句詩人作一疊宕:在良辰美景中,詩人心内的憂煩無端而來,詩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負無法實作、自己的胸懷無人了解的痛苦。那麼,解脫的出路何在呢?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詩人的“歸船”、“白鷗”之想。這一結尾,不但呼應了起首,順勢作結,給人以“一氣盤旋而下之感”(潘伯鷹評語)。而且意味隽永,讓人想象無窮。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甯(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蘇轼齊名,世稱“蘇黃”。[]黃庭堅提出“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對宋詩和後世産生深遠影響,其作品有《山谷詞》《登快閣》等。1105年,客死宜州(廣西宜山縣),追谥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