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劇,“合家歡”之外

作者:中國青年雜志
喜劇,“合家歡”之外
喜劇,“合家歡”之外

@文/荷葉昨

喜劇,“合家歡”之外

圖檔來源:節目官方微網誌

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全新啟航,頻引熱議。這一次,馬東不搞辯論,不搞樂隊,《奇葩說》與《樂隊的夏天》噤聲後,搞起了Sketch。

Sketch,即素描喜劇,差別于傳統喜劇的包羅故事,Sketch隻專注于一個“遊戲點”,表演過程中對這個遊戲點進行花式更新,遞進式抛出笑點。雖由來已久,卻也順應閱聽人對訊息短、平、快的需求。

這一次,不見電視觀衆谙熟的喜劇面孔,新喜劇人大多擁有豐富的演出經驗——來自線下劇場的、影視劇中的精彩配角、綜藝幕後的常駐編劇。表達雜糅漫才、默劇、音樂劇、物件劇、獨角戲等多種形式,攬奪年輕人的笑點。

節目一經推出,作品頻有“出圈”。例如,第一期《三毛保衛戰》,将焦點彙于當下年輕人的隐痛:脫發。三位選手扮演一位打勞工頭上僅剩的三根頭發,為保衛僅存的“三毛”,曆經波折,最終還是次第脫落。同伴 “隕落”後,便是那句出圈的台詞——“下輩子别做毛了,做毛不易啊”。

喜劇,“合家歡”之外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三毛保衛戰》圖

當晚,微網誌話題“做毛不易啊”閱讀量輕松過億。一點狡黠,一點荒誕,一點直截了當的調侃,在“合家歡”喜劇之外,是年輕人的“沒心沒肺,快樂加倍”。

01

“笑”之史話

國内喜劇表達,若溯至二十世紀,最廣的自然在廣播電視中。

廣播電視舞台上的喜劇,最初以傳統相聲為主。數十年前的相聲演員、相聲編劇所創作的一系列優質紮實的劇本,在我國當代喜劇發展曆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例如,馬季先生和唐傑忠先生的經典相聲《北京之最》,至今聽來仍舊過瘾,回味無窮——在此安利給愛笑的讀者們。

緊接着,借由春晚的東風,獨幕喜劇始盛行。1983年的第一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嚴順開表演《阿Q的獨白》,首次将戲劇課程中“獨幕喜劇”這一訓練形式,騰挪至大衆舞台。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陳佩斯朱時茂表演《吃面條》,獨幕喜劇正式獨立出來,成為觀衆對喜劇的通用“注解”。随後的十餘年間,喜劇演員趙麗蓉、宋丹丹、鞏漢林、趙本山、範偉等絡繹脫穎而出,合家歡的文藝舞台上,獨幕喜劇自此獨樹一幟、形趣俱盛。

熒屏之外,“笑的舞台”也再現繁茂。

相聲演員奇志、大兵的長沙歌廳相聲舞台、德雲社相聲劇場、東北的新二人轉劇場、上海滑稽戲及海派清口,乃至開心麻花的舞台劇……周末閑餘時,笑,成為一種毋庸躲閃的自娛方式。

直至近年,喜劇綜藝節目可稱“琳琅擁擠”。自2014年,競技類、真人秀、脫口秀綜藝層出,從數量上來看,觀衆們對“笑”的揀選餘地,自然應當廣闊起來。

喜劇,“合家歡”之外

2011-2021喜劇綜藝數量的增減圖

然而,自2017年起,喜劇綜藝的數量逐年下滑,在經曆了幾年不斷産出後,還是走上了下坡路。

首先是“老面孔”問題——觀衆熟悉的班底與“廠牌”反複輪換,德雲社、遼甯民間藝術團、開心麻花……親切之外,也有疲怠。其次,劇本和演員不足以滿足喜劇節目的高速運作,内容同質化嚴重,“知名喜劇演員搭配流量明星”的做法更像是一種飲鸩止渴。

“笑”的舞台上,本應有老、中、青各代,結果卻“遍地熟臉,年輕人走失”, 實屬尴尬。是以,新鮮的喜劇内容也很難産出,台上台下,親切感依舊,年輕人卻覺索然。

02

“笑吧,皮奧萊維奇”

該用什麼标準來定義喜劇的優劣與否,成敗與否?

比如,下裡巴人就一定不及陽春白雪?内涵一定高于形式感?喜劇定要有悲劇的“底”?

“喜劇是對于一個可笑的、有缺點的、有相當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借引起快感與笑來宣洩這些情感。”《喜劇論綱》裡這樣定義。

喜劇,“合家歡”之外

投票結果顯示,77%的人認為脫口秀表演搞笑比價值更重要。圖檔來源為豆瓣脫口秀大會小組

焦慮感普遍存在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會自嘲與調侃,以此作為消解困惑的良藥。我們用幽默的方式剖開問題,也通過自嘲達成某種和解。生活也許不如意,當我搶先自嘲,外界的傷害似乎也溫柔了許多。

魯迅說,“喜劇是把那些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将“那些無價值的東西”變成笑點,變成治愈。

時間是公正的裁判,終有些喜劇表達将流傳,也有些将一碰就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有一出圈劇目——“笑吧,皮奧萊維奇”。正如當下,作為觀衆的我們,笑吧。

03

诙諧的“套路”?

喜劇市場可謂廣袤無垠。

以電影為例,國産電影票房排名前十的,喜劇電影占了5部,前20中據13席,而第21名《飛馳人生》也是喜劇電影。這無疑證明觀衆對喜劇的需求及喜劇市場蘊含的潛力。

記得國小二三年級,瘋狂熱衷于電視上的獨幕喜劇。“六一”兒童節,班裡要大家報表演節目,我和死黨一起報了獨幕喜劇。每天放學,三人在家附近的小公園排練“趙本山和宋丹丹”。彙演的舞台其實已記不清,隻記得在公園排演的每個傍晚,總有些爺爺奶奶在我們面前駐足,每每演畢,無論節目是否完整,總有掌聲。

今天想起來,小孩子自然是可愛的,尤其是認真搞笑的小孩。掌聲自然不是因為節目表演多麼出彩,忍俊不禁卻從這樣的場景而來——真誠的、錯位的、一絲不苟的诙諧。

喜劇,“合家歡”之外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有一個熱門節目《網際網路體檢》。作品出圈之後,時隔半個月,微網誌熱搜出現了一個名為《隆中對付費版》的短視訊。内容同樣是吐槽視訊網站的廣告、會員、網絡下載下傳速度等,兩個作品太多“異曲同工”。但對于此類直接的笑料而言,第二次便味同嚼蠟。

喜劇市場及網絡時代與諸多利益摻雜的當下,“跟風”的“視窗”實在不屬于喜劇。潛心與真誠,才引人會心發笑。

快樂最簡單又最珍貴,這是喜劇的顯性價值,也是以成為最大衆的藝術表達。當笑聲四起,擊碎所有滞悶與造作——無論笑點的,或生活的。

監制:皮鈞

終審: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編輯:韓冬伊 冶曉琳(實習)

繼續閱讀